匡山[廬山別稱]

匡山[廬山別稱]

匡山,匡廬山,廬山,匡峰,位於江西九江。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

得名

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禁止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嚮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此山因“匡裕”而名。匡俗,出自 殷周 之際,又傳為 周武王 時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學仙得道,結廬隱居於 南障山。故世稱 南障山 為 廬山 、 匡山 、 匡廬 ,尊 匡俗 為 匡 神。豐子愷 《廬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經在這裡隱居。

匡山[廬山別稱] 匡山[廬山別稱]

典故傳說

有一種傳說,早在周初(大約西元前十七十六世紀),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即西元前四世紀),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為裕,是較為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方便,這裡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的,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 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 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匡字的諱,而改稱康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

第三種傳說,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鄱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勳,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於鄔陽(鄔,xido音肖;鄔陽為今鄱陽縣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鄱陽湖邊大山裏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八仙傳說

傳說,更為玄妙。廬山太平宮住著一位姓胡的道士。有一天一個自稱“回道人” 的道士路過太平宮,此人儀表堂堂,穿著講究,很有幾分“氣宇昂昂,風神奕奕”的樣子,但是,宮中卻沒有人理睬他,只有胡道士用一杯茶招待了他,兩人邊喝茶邊談笑起來。一會兒,“回道人”用手指指胸口,向胡道士討酒喝,胡道士拿出一壺酒,他一口氣喝了一百多杯還嫌不夠,從清晨喝到傍晚仍毫無醉意,並邀請胡道士再到他的住處去喝,胡道士說天色已晚,便婉言謝絕了。數年之後,一個衣衫檻樓,蓬頭垢面,自稱“大宋客”的人又來找胡道士。這個“大宋客”肩上扛著兩個大酒罈,說是他的行李,他將罈子往地上一倒,儘是黃金、白銀,他取出其中的一點碎銀子,買了酒便與胡道士一起喝起來,一直喝到日頭偏西。這個“大宋 客”便用刀撮了一些土,倒上剩下的酒,一攪拌成了墨,用手去打它還會發出錚錚的響聲。這時,胡道士已經喝醉了睡在床上,“大宋客”拂袖而去。“大宋客”走後,這個房間一天都是異香瀰漫,“大宋客”留下的那把刀也是金光燦燦,人們都爭著要買它。胡道士醒來後,看見墨便來吃,吃了一半,精神一振,老病全消,直到七十多歲時,還顏面如春,好似少年一般,連酒量都不減當年。

山名傳說

有一種傳說,說在周威烈王時候(即西元前四世紀),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匡字的諱,而改稱康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