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尕

匝尕

匝尕是一種具備觀想、傳法、供奉、設壇等功能的形制較小的微型宗教繪畫。作為藏民族所獨有的藝術品和宗教用具,,匝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極高的美學價值,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審美意趣和宗教歸向。

蓮花生大士聖跡蓮花生大士聖跡

概述

匝尕是一種具備觀想、傳法、供奉、設壇等功能的形制較小的微型宗教繪畫。作為藏民族所獨有的藝術品和宗教用具,,匝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極高的美學價值,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審美意趣和宗教歸向。藏傳佛教對具備特定形狀,色彩的事物賦予了涵納豐富哲學思想的象徵意義,並通過與之相應而開啟內心隱含的智慧與功德。匝尕就是這一觀修過程中的重要參照與觀想對象,其法相是藏傳佛教哲學思想的具象表達,表達了理體與事相的即事而真的完美統一,表達了法性妙德和心性實相,代表了一種和諧的哲學觀念,以此為觀想對境的金剛乘是藏族傳統文化中身心與外界和諧一體的實踐,反映了藏族人民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嚮往。匝尕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匝尕源流
在諸多藏族藝術形式中,佛教繪畫數量極大,內容豐富,流布深廣。佛教繪畫主要有壁畫、唐卡、壇城畫、匝尕、頭神畫(佛經插圖)等等。匝尕是具有鮮明的藏族民族代表性的藝術品和宗教用具,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審美意趣和宗教歸向。
匝尕一詞來源於梵語的音譯,在不同的藏族地區發音有區別,在甘南多念“雜噶利”,在青海多念“雜噶”,在四川一些藏區念“雜勒”,在西藏一些地方念“扎力”、“扎乃”,也有僧人念“雜里”,《西藏宗教藝術》上翻譯為“孜各利”。
從歷史發展的維向回顧藏族藝術的發展歷程,她自始至終都呈現著雪域高原獨特的文化特質,放射著民族文化的燦爛光輝。她既對兄弟民族和周邊地域的優秀文化藝術兼容博收,又卓然天成地呈現鮮明的民族特色;她既圍繞著佛教瀰漫著無處不在的佛光寶相,又以深沉的人文關懷把佛法融入尋常百姓之中。

匝尕描述

2005年12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康·格桑益希的《藏族美術史》對匝尕的說法是:“孜各利畫卡是一種宗教繪畫的微型袖珍畫片,一般長寬約10至20厘米。最常見的是條幅形,也有方形。因其小,故不能用錦緞裝裱,僅在畫邊四周繪以紅色或紅黃兩色的框線。匝尕畫卡內容,多描繪各種神靈、佛、菩薩、護法的獨幅肖像,有立姿、坐姿等造型。有時也畫一些諸如佛塔、吉祥圖徽之類的神器、法器或宗教圖案。孜各利畫因其畫幅較小,故畫風技藝精細入微,繪製技法如同唐卡,敷色鮮艷濃烈,線條勾勒精到,描金勾銀的技藝更使畫面錦上添花。孜各利畫卡多作為寺或家中供奉、觀賞收藏珍品,以作講解佛經意義之圖示。在形式上,類似於我國漢地小品畫;在表現題材上,類似於唐卡;在表現技巧上,類似於阿拉伯細密畫。”
扎雅·諾丹西繞著,謝繼勝譯的《西藏宗教藝術》一書里則把匝尕定義為“繪有象徵天神,壇場,八祥瑞等圖案的小畫片”。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匝尕的最常見的形狀是方形而不是條幅形;匝尕中條幅形的都不用錦緞或紅框裝飾的,方形的大部分是用紅框裝飾的;匝尕不用錦緞裝飾是因為首先很多匝尕是紙質的,所以不可能用錦緞裝飾;匝尕常成套使用,故用錦緞裝飾以後攜帶不方便,而單幅的匝尕布質精品是可以用錦緞裝飾的。

匝尕與唐卡的區別

在這些繪畫藝術形式中,唐卡和匝尕的關係最大,如果僅僅從形式上看,匝尕就是縮小的唐卡,在實際生活中,匝尕經常被稱為“小唐卡”、“微型唐卡”。
唐卡與匝尕兩者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形制不同。匝尕一般形制很小,最小的只有20mm×30mm,大部分60mm×80mm左右;而唐卡大都在75cm×50cm左右;唐卡一般是方形的,而匝尕既有方形、條幅形,也有蓮花瓣形、圓形。 2、使用場合不同。匝尕大多用在閉關修行和流動的佛法講經,設壇城灌頂的場合中,流動性強,沒有裝飾功能;而唐卡大多用在殿堂裝飾和固定場所的大型佛事活動中,流動性差,裝飾功能強。 3、保存方式不同。匝尕的精品用錦緞裝裱或放在精緻的噶烏盒裡保存,大部分用紅布包裹後用夾經板夾住保存;唐卡大都高處懸掛或捲起來保存。噶烏是匝尕的重要載體之一,一般用於供放十分珍貴的活佛,高僧親手繪製或加持使用過的匝尕。噶烏,意為小盒子,也是藏族地區最為常見的佩帶飾物,同樣也是護身靈物。噶烏系由金、銀、銅等金屬打制而成,也有木製的,外形精雕細刻,美觀醒目,裡面裝有小佛像或活佛大德的像及其他的護身物。
4、組合差異很大。匝尕一般是成套出現的,而唐卡單張出現的多,成套的少。匝尕經常成套使用,主要因為在密法灌頂儀式與觀修中上師、本尊、護法、空行等一般是配合出現的,這樣就把相關的匝尕組成一套使用;也有的匝尕將上師、本尊、護法畫在一張上。唐卡也有成套的,主要以上師和佛,菩薩的本生故事為主題,例如八思巴大師與宗喀巴大師應化事跡成套唐卡。
5、發展流變差異大。唐卡形成了各種流派,各自具備鮮明風格和特色,也在其歷史發展中留下了很多卓有成就的大師;而匝尕則未形成有歷史影響的門派,也沒有有影響的畫師留名於世,這是因為匝尕主要涉及密宗的密法觀修與灌頂,一般被藏之於密室,外人難得睹其芳容,匝尕畫師或畫僧更不願意留名了。
6、裝幀方式不同。唐卡的裝幀是很講究的,這種裝幀俗稱“給唐卡穿衣”,當人們講“這件唐卡的衣服五千元”,意思就是裝幀的費用是五千元。多數匝尕一般不加裝飾布邊或錦緞邊,只是沿四周畫紅色邊,或不加任何修飾;對於要經常攜帶出行和觀想的匝尕,一般是裝在木框中,這種匝尕主要是“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這是因為“西方極樂彌陀信仰”的廣泛流行。但是成系列的用於密法觀想和灌頂的匝尕可以用錦緞邊裝裱並且連成一體,成為一條很長的橫幅,多的含幾十或上百幅,非常精美和壯觀。估計這樣做的目的首先不是從美觀角度考慮,而是從實用角度出發的。裝裱並且連成一體後,上師在灌頂儀式上更便於講解法相在教法上的相互關係;弟在閉關密修中要次第觀想本尊,面對連成一體的匝尕可以方便地一一參照觀想,而不必因翻動零散的匝尕而分散精力和搖動氣脈。

匝尕主要種類

從理論上講,有多少種灌頂就對應有多少套匝尕儀式中使用的匝尕,但是,因條件所限,目前不能把所有的成套匝尕歸納清晰。當前常見的成套匝尕主要有以下幾種:

輪王七政寶

1)輪寶(梵名 cakra):在《長阿含經》卷十八曾提及轉輪聖王的七寶與四種神德:“轉輪聖王出世,於十五日,月滿之前,沐浴香湯上高殿,與婇女共相娛樂,其時金輪寶忽現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輪徑丈四,王召四兵禮此金輪寶,隨所願求向東,輪寶即向東轉,轉輪王率四兵隨之,金輪寶前有四神引導,輪寶止時王駕亦止。時東方諸小國王見大王至,皆捧珍寶以示歸順。餘南、西、北三方亦如是。”這種隨心飛行的輪寶,象徵聖王之威德。
2)象寶(梵名 hasti):指白色六牙像。聖王在清旦乘其周行四海,食時得還。
3)馬寶(梵名 asva):指紺青色有象力之駿馬。能飛行,與象寶同為轉輪王之乘駕。
4)珠寶(梵名 mani):指寶珠,有光明照王宮內,如果將寶珠在夜中置於高幢上,則光照一由旬,城中人民皆起身作務,以為是天亮了。
5)玉女寶(梵名styi):指美麗且具足德行之女。經中說其顏色從容,面貌端正,冬則身溫,夏則身涼,舉身毛孔發出旃檀香氣,口出優缽羅花香,言語柔軟,舉止安詳。
6)主藏寶(梵名grahapati):指寶藏自然生出財富無量。此寶在其他經論中,另有作“主藏大臣寶者”,或“居士寶”者。地中伏藏分有主與無主二種;若有主守護之,無主則取之供王用。
7)典兵寶(梵名 parinayaka):指智謀雄猛英略獨決之掌兵大將。

吉祥八寶

八吉祥相。由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盤腸八件組成。每件供器含義不同:輪代表佛說大法圓轉,萬劫不息;螺代表菩薩果妙音吉祥;傘代表張弛自如,曲覆眾生;蓋代表遍覆三千,淨一切樂;花代表出五濁世無所染;罐代表福智圓滿,具完無漏;魚代表堅固活潑,能解壞劫;腸代表迴環貫徹,一切通明。

五欲妙供

鮮花(或明鏡)、琵琶、香、水果、天衣(或帳幔)。鮮花象徵視覺;樂器代指聽覺;香則喻為嗅覺;水果為味覺;天衣為觸覺。

結語

關於匝尕的全面的功能和美學特色,目前國內學術界沒有關於匝尕的具備獨特性學術見解和完善學科框架體系的學術專著,對匝尕的認識剛剛開始,但是匝尕在美術界已經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重視。他們已經開始從美術學的角度出發對其藝術性進行研究,由此匝尕的價值將逐漸被開發出來,必將得到美術、民俗、哲學等領域學者的重視,成為一個嶄新的學術領域指日可待。由於此項研究剛剛開始,學術盲區還有很多,比如匝尕的分期,流派研究和宗教功能的深入研究方面還很粗淺。隨著在匝尕研究學術領域上拓荒,對匝尕的審美價值,匝尕藝術的哲學象徵意蘊進行了深入研究,匝尕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必將重放璀璨光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