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院門

北院門

北院門是古都西安的一條旅遊休閒步行街,位於西大街東段北側,南起西大街,北至西華門大街,長560米,寬15米,為明清建築風格。清代時,與此街南口相連的竹笆市以西,有被稱為“南院”的陝甘總督部衙門,而位於此街北口的巡撫部院衙門相應地被稱為“北院”,“北院門”因此得名。 北院門原為唐皇城一部分,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與光緒避難西安時的行宮所在地;宋代京兆府、元代奉元路、明清西安府、清代陝西巡撫衙門、民國時期的關中道,建國後的西安市人民政府等行政機構均設在轄境。

歷史

北院門 北院門

北院門之名始於清代。清初,陝西巡撫部院行署設於鼓樓以北,與位於鼓樓以南的陝甘總督部院行署南北相對,巡撫部院被稱作“北院”,而與北院大門相對的南北向的大街,就被叫作北院門。總督衙門被稱為“南院”,與其相對的街道被稱作南院門。

儘管北院門得名於清代,但北院門地區的歷史要久遠得多。北院門在唐代屬於皇城範圍,尚書省即位於此地。唐末,韓建將原長安皇城改築為新城,北院門地區成為居民坊。

據《明清西安詞典》記載,明初洪武十三年(1380年)修建鼓樓後,北院門街道便形成,不過當時街道的名稱叫什麼已經無可考證。明嘉靖年間的《西安城圖》顯示,當時鼓樓附近是“衙門”集中的區域。鼓樓北有“都察院”,是明代的監察機構,西北有“巡按察院”,西南是“按察司”,鼓樓東南是“西安府”,正東則是“布政司”。

明代到清初,北院門位於宣平里,到了清中後期則改為宣平坊。

清代,北院門街北正對著陝西巡撫衙門,除此之外,街東還有“糧道署”、“布政使司署”。從明到清,北院門一直是官府集中的地區。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攜光緒一路西逃至西安,居住在北院門。然而這次敗國的逃亡卻為北院門帶來了新的商機,使得這裡的繁華突然倍增。

來到西安後,慈禧太后先住在南院,但她嫌棄南院環境不好,移居到北院巡撫衙門,從此,北院被稱為“行宮”。從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至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近一年的時間裡,北院成為當時全國的行政中心,公文奏章,晉見官員,各省進貢,都在北院辦理。與此同時,北院門的各種銀號、店鋪應運而生,盛極一時。直到民國年間,北院門仍是商業比較集中的地區。

據《西安老街巷》記載,慈禧一行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離開西安後,北院行宮一直空著,因為按照清廷的規定,皇帝住過的地方,任何人不能使用。據說,後來陝西藩台樊增祥因在這裡請了一次客,遂被清廷撤職,聲言永不續用,後經宰相張之洞說情,一年後才又被啟用。

北院門 北院門

到了民國時期,北院又成為了西安市一處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後,張鳳翽、陸建章都曾住在北院,民國十年(1921年),馮玉祥督軍陝西時也住在這裡。據說北院中有“四來堂”和“笠僧樓”。笠僧樓名字的得來,是由於陝西都督陳樹藩,在這裡囚禁了靖國軍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字笠僧)。

民國時期,北院長期作為省政府所在地。西安事變前,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住在北院。抗戰時期,孫蔚如任陝西省主席時,也住在北院。北院門街路東的中段,民國年間曾是“省長公署”的一部分。

“西北黃埔”軍校曾設立於北院門,解放後成為西安市政府所在地。民國時期,北院曾有被稱為“第二黃埔”的軍事學校。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在鄧小平(當時名為鄧希賢)的主持下,“中山軍事政治學校”在西安“北院”成立,這所學校的所在地建國後成為西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該校由共產黨員史可軒擔任校長,李林任副校長,鄧小平任政治部主任(並擔任過教育長)。中山軍校主要培訓國民軍營、連、排初級軍官以及共產黨選送的革命青年。中山軍校名義上隸屬於國民軍總部,實際上是由共產黨掌握與直接領導的。鄧小平親自為學生上課,對廣大青年軍官宣傳馬列主義。西安的中山軍事政治學校在當時被譽為“第二黃埔”和“西北黃埔”。

解放後,“北院”一直是西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直到2011年2月,市政府北遷。

旅遊景點

北院門為南北向街道,南有明代建築的鼓樓(元代稱敬時樓),西側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為石牌坊。

北院門 北院門

街道兩邊遍布特色小吃攤點、飯店和各色商鋪。其中有不少是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明清建築群。

小吃街

北院門夜市 北院門夜市

鼓樓所在的北院門是西安最熱鬧的老街之一,過去是商業繁華之街,商賈雲集,風光無兩,街上名店鱗次櫛比。據說有108家糧行,有宰牛、宰鴨的數10位,無論是不是趕集,都熱鬧非凡。

許多外地遊客會說北院門是“回民街”,其實,這條僅有五百多米長的街道,真正的名字是富有歷史底蘊的“北院門”。

“北院門回坊文化風情街”,包括北院門、西羊市、化覺巷,全長1100米。北院門是核心部分,全長545米,寬16米,是一條明清建築風格、以古玩和回民風味小吃為主的步行商業街。

北院門巷子裡的小吃不乏精品,小吃中最著名的是平娃烤肉、賈三灌湯包子、水盆羊肉。另外還有馮家砂鍋烤肉、特別特烤肉、林月樓安家炒菜、平娃烤肉店、來伊特特色小吃等。

高家大院

高家老宅 高家老宅

高家大院即北院門144號民居,占地42畝,總面積2517平方米,房屋86間,其中現對外開放56間。屬三院四進式磚木結構四合院,其主體是明崇禎年間建築,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高家的牆,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這句流傳已久的順口溜,道出了北院門曾經的顯赫。

明崇禎十四年,高家先祖12歲時就參加科舉,被欽點榜眼,官居太司,崇禎皇帝御賜宅第。當時進北院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清乾隆御批了“榜眼及第”的牌匾。

高家是漢族,家族中最有名氣的要數同治年間的榜眼高岳崧。史載他做官廉儉節約,恪盡職守。為人謹慎小心、和睦待人,贍養族中長老,始終如一,從無過分舉止。可惜他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31歲。後來他的兒子得中舉人,在甘肅為官。據說高家大院的磚牆又高又厚,而且是用糯米汁攪拌石灰、黏土、細砂而成,堅固異常,所以有“高家的牆”之說。

安家宅院

化覺巷125號院落 化覺巷125號院落

位於化覺巷125號的安家宅院始建於清末,約有200年歷史。安家宅院是一個緊湊的四合院,入口在院落的西面,與旅遊紀念品街化覺巷相鄰。整個院落有一條明確的東西向軸線,院落用地總面積220.5平方米,南北寬9米,東西進深24.5米,總建築面積192.6平方米,是典型的清代青磚灰瓦建築。

安家祖先善於經商,當時主營蠟燭買賣,生意興旺,曾以西安為基地,壟斷了整個西北各省的蠟燭市場。由於經濟上富有,安宅從建設之日起就超出了一般民宅的建設水平,重視建築藝術質量,聘請了當時高超的工匠精心施工,院落雖小但處處精緻,這從安宅遺留至今眾多的磚雕和木刻藝術遺產可以得到充分佐證。125號宅院自建成起從未進行過大的維修,小型裝修也僅限於室內裝修,所以安家宅院的現狀基本上是歷史原貌。

1997年,挪威首相和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簽定中挪合作的協定,其中一項內容是北院門歷史街區保護。由挪威出資500萬元,國家科委和陝西省、西安市分別給予一定的配套資助和支持。榮獲200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化覺巷125號院落就是這次中挪合作保護、維修的成果。

化覺巷清真寺

清真寺 清真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元年,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

經宋、元、明、清的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樓台亭殿布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具有明清風格的巨大古建築群。建築風格體現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有機統一,是迄今為止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國式清真寺之一。

全寺分5進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

特色小吃

北院門小吃品種簡單、風格多樣、口味獨特。

千層羊肉餅

層次分明,色澤金黃,脆而不碎,油香不膩,被譽為“中華名小吃”。

蜂蜜涼粽子

以優質糯米製作,吃時用絲線拉成薄片,盛在小碟之中,佐以白糖、玫瑰、蜂蜜、入口清涼,香甜可口。

柿子餅

黃桂柿子餅 黃桂柿子餅

黃桂柿子餅,也稱水晶柿子餅,是一種用柿子和面製成的風味小吃,因採用臨潼縣產的“火晶柿子”為原料製作而得名。因這種柿子的果皮、果肉呈橙紅色或鮮紅色,果實小,果粉多,無核,肉質緻密,多汁,品質極好。用這種柿子製成的水晶餅其色澤金黃,柿面粘甜,黃桂芳香。

柿子餅以臨潼特產“火晶柿子”和面作皮,再配以黃桂、玫瑰、桃仁、白糖、冰糖、青紅絲等,用木炭火架起整鍋烘烤而成,表面呈金黃色,口感綿軟香甜,是每年秋冬季節時令佳品。

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立即率義軍進攻北京。時值荒年,糧食短缺,農民便把臨潼的火晶柿子和麵粉烙成餅子,供給義軍食用。後來農民為了紀念闖王李自成,每年都烙柿子餅,經多年改進而成為西安的獨特風味。在做柿子麵餅時,因為加入黃桂(乾桂花末),因此柿子餅又名“黃桂柿子餅”。

臘牛羊肉

輦止坡臘肉 輦止坡臘肉

北院門附近至今仍保留著慈禧來此的痕跡。“輦止坡”就是慈禧在西安時時留下的名稱。

傳說慈禧住在北院門時,在朝政不力,皇權欲墜的形勢下,慈禧強打精神,親自出巡,炫示“聖恩”。有一天清晨,她乘坐御輦,途經北廣濟街南口的迎祥觀(現道館建築已不在),當時的廣濟街口和迎祥觀以東,是一個很陡的坡。車子在上坡緩緩而行,忽聞到一股濃郁的香氣,慈禧於是在此停輦,於是要“御口恩嘗”。

品嘗之後,大加讚賞並傳諭列為貢品。太監李蓮英連忙應道:“幸蒙老佛爺聖譽,足見臘肉確是民間上品,奴才方才聞味,已覺其香無比,才吩咐肉館掌柜精選特製,日日供奉”。新任軍機大臣鹿傳霖也插嘴道:“老佛爺敬天恤民,堪與日月比崇,若能賜匾永志,更可俯沐萬世。”慈禧得意回答道:“滋軒之言,正合我意。只是這民間肉鋪,賜匾務須注重典雅。”鹿、李等人絞盡腦汁,考慮到這條街道呈斜坡狀,該店在坡東,慈禧坡前止輦,以“輦止坡”為文賜匾甚好。李蓮英琢磨著連聲稱道:“典雅脫俗,玉振金聲”。慈禧聽了大悅,點頭依允。於是,便由兵部尚書趙福橋的老師刑維庭手書“輦止坡”金字牌匾一塊,懸掛該店門首。從此,老童家臘牛羊肉更加名噪古都西安。

甑糕

甑糕 甑糕

甑糕又名水晶龍鳳糕,是關中地區的傳統的早點食品。以糯米、紅棗為原料,相間疊放,鋪三四層,文武火蒸熟。色澤鮮艷,紅白相間,粘甜味美。

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現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變而成的甑鍋蒸製而成,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陶甑蒸出來的質量最好。

甑糕是由中國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室專用的食品“糗餌粉糍”演變而來的。《周禮·天宮》有羞籩之食糗餌粉糍的記載,“粉糍”是在糯米粉內加入豆沙餡(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餅糕。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並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唐代,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脈相承。

唐宋以後,糕類食品越來越多,既有麥面的,又有米麵的,有豆類的,也有蔬果的。即使糯米糕,也從形狀,味道等方面分了數十種之多。各種糕都有自己的名稱。有的以用料為名,有的以形狀為名,甑糕則以獨特炊具為名。

鏡糕

鏡糕 鏡糕

經常會有人把鏡糕和甑糕混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小吃。

鏡糕主料是江米粉,在小巧如玩具的竹木籠屜里墊上薄鐵片,填實江米粉,撒上紅糖、綠色和黃色的糖,加上切碎的青紅絲,一屜一屜的摞起來如寶塔般。寶塔尖有一機關,待到熟透蒸汽一衝,會發出長長的嘯叫聲。

鏡糕與甑糕完全不同。說鏡糕是小吃,不如說是零食。鏡糕很小,材料及製作簡單,是把糯米粉裝入直徑約六厘米大小的籠里蒸製而成,幾分鐘即可蒸熟。從籠里倒出來的鏡糕,厚約三厘米,白白嫩嫩,形狀若小圓鏡,故名為“鏡糕”。

經營鏡糕者多系攤擔叫賣。清朝有詩云:“柳蔭槐下清晝長,鏡糕擔子亦生香”的詩句。鏡糕放在很小的籠屜里,上有各種調料,要吃的時候再蘸上芝麻和糖。

石榴汁

石榴汁 石榴汁

關中地區盛產石榴,尤以西安臨潼為盛。

臨潼石榴素以色澤艷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名居全國五大名榴之冠,被列為果中珍品。白居易曾寫詩讚美:“日照血球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每年石榴盛產季節,北院門都有人工現榨石榴汁可供享用,保證天然純正。

石榴汁色澤鮮紅,味道甘甜,因為是鮮榨的原因,所以還會有新鮮果皮特有的澀澀的口感。

位置交通

地址:北院門位於西安古城牆內西北部,西大街東段北側,南起西大街,北至西華門大街,長560米,寬15米。

門票:無

交通:可乘坐4、7、游8、15、32、43、45、201、205、206、215、218、221、222、251、300、604、611、612、K630路公車,鼓樓站下車,沿鼓樓向北即到。

西安捷運2號線,鐘樓站下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