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院門街道

北院門街道

北院門街道,是在2001年由原北院門街道辦事處、西大街街道辦事處、廟后街街道辦事處合併而來,東起北大街(鐘樓),西至西門(護城河),南到含光門,北止西五台。轄區面積2.66平方公里,1000餘個駐地單位,轄管19個社區,總人口9萬5千多人,其中少數民族三萬多人(主要是回族民眾),是全市和全區唯一的回族聚居區(主要分布在化覺巷、紅埠街、學習巷、灑金橋等社區)。

基本信息

地區概況

北院門街道位於西安城內中心,面積2.66平方千米,人口8.1萬人。轄12個社區。鐘鼓樓廣場有明代所建鐘樓、鼓樓,是西安的標誌。化覺巷清真寺是西安最大的伊斯蘭寺院。北院門仿古一條街,保持明清建築風格。古蹟還有城隍廟、西門安定門和西南城角登城馬道。

北院門原為唐皇城一部分,是1900年清慈禧太后與光緒帝避難西安時的行宮所在地;宋代京兆府、元代奉元路、明清西安府、清代陝西巡撫衙門、民國時期的關中道,建國後的西安市人民政府等行政機構均設在轄境。

轄區資源豐富,分布著明代時期的鐘樓、鼓樓,還有元、明時期的伊斯蘭教清真寺(現有清真寺11座)、佛教廟宇西五台、道教廟宇都城隍廟、天主教南堂和封建科舉考試的“貢院”遺址以及歷史民居等。北院門是清末、民國到解放初期商業繁華地區,沿街建築如今基本保持明清民居的格局,北院門回坊文化風情街的開街賦予了其更加濃厚的民族特色。區域內具有百餘年歷史的“德懋恭”水晶餅,“輦止坡老童家”的臘牛羊肉,久負盛名的“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還有馳名的民族風味小吃等等。

已拓寬改造的北大街、西大街、西華門和正在拓寬改造的灑金橋大街及改造後的回坊歷史街區都將成為西安和蓮湖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的新靚點。

行政沿革

1955年設北院門街道,1958年更名廟后街街道,1960年復為北院門街道。1960年改為蓮湖公社北院門分社,1962年改為北院門公社,1966年改名紅衛區革命街公社,1972年復改北院門公社,1978年復為街道。1996年,面積0.8平方千米,人口6萬人,轄北大街一、北大街二、二府街、紅埠街、西大街一、西大街二、西大街三、社會路、社會一路、社會二路、北廣濟街南段、北廣濟街北段、麥莧街、大皮院、小皮院、西羊市、化覺巷、北院門、西華門、糧道巷20個居委會和中醫研究所、市政府、省二輕工業廳3個家委會。

1955年設城隍廟后街街道,1960年改名蓮湖公社廟后街分社,1962年改名為廟后街公社,1978年改街道。1996年,面積1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其中回族0.8萬人,轄光明巷、建華西、建華東、廟東、廟西、大學習巷、國小習巷、國小習巷南、國小習巷北、西倉東、西倉西、小麥市街、酒金橋、新寺巷、東舉院巷、西舉院巷、棗慈巷、北馬道巷、西城坊、香米園南、香米園北、香米園22個居委會和市兒童醫院、化工研究所、建國公園招街所3個家委會及安定行政村。

1954年設西大街街道,1960年合併南院門、南大街、西大街3個街道為碑林區南院門公社,1962年恢復原建制劃回蓮湖區,1966年改反帝公社,1978年恢復西大街街道。1996年,面積0.9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西大街第四、西大街第五、西大街第六、琉璃街、四府街南段、四府街北段、梁家牌樓、橋梓口、紅光街、甜水井街、北夏空什字、菜坑岸、白鷺灣、龍渠灣、五星街、東梆市街、冰窖巷、報恩寺街、西甜水井、火藥局巷、雙仁府21個居委會和服務公司、市人民銀行、西安晚報社3個家委會。

廟后街街道、西大街街道併入北院門街道。2002年,轄社會路、化覺巷、紅埠街、二府街、廟后街東段、廟后街西段、學習巷、灑金橋、舉院巷、貢院門、香米園、北馬道巷、白露灣、迎春、龍渠灣、夏家什字、雙仁府、四府街、五星街、橋梓口20個社區和安定行政村(現屬青年路街道)。

歷史面貌

街道自50年代即開展生產自救,組織貧民、無業人員從事臨時性加工生產。60年代,組織街道閒散人員辦起五金、化工、醫藥、服裝、廢品回收加工等企業。1975年有19個企業上交區管。1990年有街道企業90個,從業人員1719人,經營總收入338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717萬元,上交稅金283.8萬元,實現利潤59萬元。至1993年,有街屬企業38個,職工590人,總收入436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94萬元,上繳稅金488.8萬元,實現利潤75.7萬元。

街道辦事處重視做好民族工作,多方支持回民中學、回民國小辦好學校,幫助適齡兒童入學;先後辦起西安市第一所民族幼稚園和三所民辦幼稚園,加強少數民族兒童學前教育;1990、1993年兩次人民代表選舉,所選少數民族代表占轄境代表總數的34%和36%;街道黨委重視培養和使用回族幹部。1993年,街道辦有回族幹部15人,在12名各類領導幹部中,回族領導幹部占三分之一;街道辦充分發揮回族經營飲食、運輸和旅遊紀念品的傳統職業優勢,民族風味小吃在北院門、麻家什字、大皮院、西羊市、麥莧街,攤店遍布,形成飲食街。化覺巷清真寺周圍,形成旅遊工藝品一條街。民族經濟發展,改善了回民生活,1987~1993年,轄境有30名穆斯林赴麥加朝覲。

所獲榮譽

在社會事業方面,普法工作成績突出,1992年,司法幹部王炯亮獲中宣部、國家法務部、中央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聯辦的“全國百家法制城市擂台賽”活動組織獎和陝西法律廣播培訓教學管理先進個人稱號;因擁軍優屬工作成績顯著,1992年5月,街道辦事處被市政府命名為“雙擁模範街道”稱號。

2018年12月,入選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