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形態特徵
北鄉馬蹄為多年水生草本,作一年生栽培。以球莖繁殖。地上的葉狀莖叢生直立,管狀,綠色,內有隔膜,中空。葉退化,以叢生的葉狀莖地行光合作用。地下分生多數匍匐莖,先端積累養分膨大而成球莖。球莖扁圓形,皮紅褐色或黑灰褐色。6—7月份防熱育苗,7—8月定植,12月到翌年1月收穫。
品質特性
北鄉馬蹄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代替水果生食,亦可熟食,因具有個大、肉質脆嫩、清甜多汁、爽口化渣的特色而暢銷廣東省內外,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營養價值
馬蹄中含的磷是根莖類蔬菜中較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馬蹄適於兒童食用。英國在對馬蹄的研究中發現一種“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黃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癌腫有防治作用。馬蹄質嫩多津,可治療熱病津傷口渴之症,對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馬蹄水煎湯汁能利尿排淋,對於小便淋瀝澀通者有一定治療作用,可作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近年研究發現荸薺含有一種抗病毒物質可抑制流腦,流感病毒,能用於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藥用價值
在中醫典籍中亦早有記載,稱馬蹄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明目退翳的藥用價值。而樂昌馬蹄更是“家族”中的代表,它皮紅肉白、個頭比一般馬蹄稍大,味甜多汁、肉嫩無渣,自古更有“地下雪梨”之美譽。
北鄉馬蹄,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尚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據科學分析,馬蹄有較高的蛋白質,含維生素C、鈣、鐵、澱粉、糖類等多種營養成份。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早有記載,稱馬蹄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明目退翳的藥用價值。
馬蹄入藥歷史悠久,其中《隨息居飲食譜》只用了26個字就概括了馬蹄的保健作用,即:“荸薺甘寒。清熱、消食、醒酒、療膈、殺疳、化銅、辟蠱、除黃、泄脹、治痢、調崩”等。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馬蹄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粗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C等。還含有抗癌、降低血壓的有效成分——荸薺英。馬蹄具有很好的醫療保健效果,其苗秧、根、果實均可入藥。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荸薺味甘、微寒、無毒,有溫中益氣,清熱開胃,消食化痰之功效。中醫認為:荸薺性味甘寒,功效清熱化痰、生津開胃、明目清音、消食醒酒。臨床上可用於熱病煩渴、痰熱咳嗽、咽喉疼痛、小便不利、便血、疣等症。
產地環境
樂昌市位於廣東省最北部,南嶺山脈南麓,武江的中上游,地處東經112°51'—113°34',北緯24°57'—25°31'之間,北回歸線以北,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的東北、西南與中部為山地;北部為丘陵;東南部地勢低下,是波狀起伏的樂昌盆地,海拔80—276米,盆地內有樂城街道、北鄉鎮、廊田鎮等行政區域,是北鄉馬蹄的產地。
北鄉馬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需要充足的陽光,不耐蔭蔽、乾旱、低溫。北鄉馬蹄從6月下旬播種,到12月上旬收穫,全生育期為150天,氣溫達15℃以上時,其球莖開始萌芽,氣溫達20—30℃時分櫱分株最旺盛,15—25℃利於球莖形成。北鄉馬蹄球莖在秋季短日照環境中形成,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北鄉馬蹄球莖的生長、膨大和養分積累,可溶性固化物增多,積累蔗糖。冬季初期(12月)平均氣溫11.1℃的氣候,也有利於北鄉馬蹄的糖分積累。因此,這裡獨特的地形和氣候非常適宜北鄉馬蹄的生長發育,有利於北鄉馬蹄積蓄養分,積累蔗糖,形成個大、肉嫩味甜的特色。
北鄉馬蹄性喜溫暖濕潤,適宜生長在表土鬆軟、底土堅實的沙壤土中,耕作層深度以20—26厘米為佳,適宜生長在淺水中,根據農業土壤普查結果,主要產區都屬這種類型的土壤,產區的水田上面有一層20—26厘米肥沃的耕作層,下層是緊實的犁底層,而北鄉馬蹄恰恰最適宜在兩層泥土間的夾層結果,大小比較均勻,挖掘收穫也比較方便;同時,土壤表土較疏鬆,有機質含量豐富,平均達到3.89%,土壤pH為6.9,土壤有益微生物群體大,營養元素含量豐富、有效性高,因此,使得北鄉馬蹄個大、肉質脆嫩。
北鄉馬蹄生長需要豐富而清潔的水資源,北鄉馬蹄的產地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河溪縱橫,包括張溪、王坪水、銅坑水、西坑水(泐溪)、靈溪等數條武江河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這些溪流都是發源於產地東、北、西三面森林覆蓋率達80%的高山,溪水清洌、水質優良。因此,充足的降雨量和眾多水質優良的溪流,加之獨特的土壤環境,使得北鄉馬蹄形成肉質脆嫩、清甜多汁、爽口化渣的特色。
歷史淵源
北鄉馬蹄在樂昌市已有數百年的種植歷史,因主要產於北鄉鎮而得名。
清同治十年(1871年)續修的《樂昌縣誌》即有種植馬蹄的記載。
據民國二十年(1931年)重修《樂昌縣誌》記載:“荸薺粵名馬蹄,正月埋畔泥內發出芽,二、三月種水田中,暑前又分種,冬至前後采賣,其味如菱,或曬乾為末,中蠱毒者,滾水調服,三錢即解。《見粵中見聞》。按邑之馬蹄,甘嫩無比,為他縣所不及。”
《中國名鎮大典·廣東》、《韶關市志》均有關於樂昌特產北鄉馬蹄的記載。
北鄉馬蹄的正式名稱,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是2000年重修的《樂昌市志》。
生產情況
1997年,北鄉馬蹄主要產區北鄉鎮被列為“韶關市優質高產馬蹄示範區”,是韶關13個農業示範區之一。
2004年,北鄉馬蹄種植項目建立了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2005年,北鄉馬蹄主產區北鄉鎮申報了建設馬蹄生產基地“一鄉一品”項目。
2012年底,樂昌市北鄉、樂城、廊田鎮生產的北鄉馬蹄種植面積發展到2.1萬畝,畝產1500—2000千克,畝產值3600—4800元,每畝純收益超過2000元,總產量3.8萬噸,總產值8820萬元。
產品榮譽
2009年06月11日,北鄉馬蹄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北鄉馬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廣東省樂昌市樂城街道辦、北鄉鎮、廊田鎮等3個鎮、街道辦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廣西八步種。
二、立地條件
陽光充足,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質地為沙壤土至壤土,pH值6.0至7.5,耕作層深度20厘米至26厘米,有機質含量≥2.5%。
三、栽培技術
1. 種球選擇:選取外形端正、無破損、飽滿、芽頭粗壯、單果重≥20克的球莖作種。
2. 播種:播種時間為6月25日至7月5日。播種方法:把球莖按間隔2厘米至3厘米排平擺放,覆蓋泥漿,露出種芽。
3. 移植:移植大田時間為7月下旬。移植株數每公頃≤4.5萬株。
4. 施肥:每年每公頃施腐熟有機肥≥22噸。
5. 水分管理:分櫱分株期水層深3厘米至5厘米;結球期水層深8厘米至10厘米;球莖膨大期,水層深至6厘米至8厘米;球莖成熟期土壤保持間乾間濕;割苗前10天排乾水。
6. 割苗:11月中下旬割苗,留種田適當推遲割苗或不割。
7.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與貯藏
1. 採收:12月上旬至翌年1月底。
2. 貯藏:堆高≤1.2米,溫度5℃至15℃,相對濕度80%至90%,貯存期≤3個月。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徵:芽短緊湊,臍部較平整,表皮呈紅褐色或深紅褐色。肉質脆嫩、清甜化渣。單果重≥25克。
2. 理化指標:水分≥80%,蔗糖≥5%,蛋白質≥1.2%,粗纖維≤3.5%。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歷史文化
北鄉馬蹄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位神仙來到樂昌,見這裡山青水秀,佳景天成,物華天實,人傑地靈,弄種馬蹄,個大均勻,親口品嘗,清甜爽口。於是神仙便化為凡人,與當地百姓一起種馬蹄。有一次,王母娘娘設蟠桃會,這位神仙把樂昌北鄉的馬蹄獻給王母娘娘,列席大會仙果之一,眾仙吃後,讚不絕口,爾後又有八位神仙下凡,慕名北鄉而來,不願再會到天上,久而久之,便在北鄉後面化作雄奇秀麗的九峰山……而今九峰之一的馬蹄峰,便是那為種馬蹄的仙人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