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臨城一村, 原名臨城, 因古時村臨近北面的薛國故城而得名。北魏獻文帝皇興二年(468年) 永興縣治此。明清時置臨城驛,民國初設定縣佐,均屬滕縣。1911年,津浦鐵路於村南建車站,始有南北臨城之分,原臨城居北,遂名北臨城。建國後,北臨城又一分為二,該村偏南,名為北臨城一村(簡稱北一)。1948年,曾為臨城縣機關駐地。1952年薛城縣治此。1956年廢薛城縣,復屬滕縣。1960年併入棗莊市,1961年置薛城區(縣級區),北一村為其所轄。北一村位於南臨城和薛城火車站(棗莊西站)以北,薛城鎮政府坐落在該村東南隅。東部與興仁開發區相連,村北及西北隅與北二村和挪莊相鄰,村西及西南隅隔盤龍河和京滬鐵路幹線與繩橋、張橋村相望。全村土地總面積86.7公頃。
發展
1995年薛城新城規劃後,全村“農轉非”,東西兩湖的耕地被徵用,擴建城區、街道,設立機關、企事業單位,開發商業,建生活小區。境內交通便利,村西有京滬鐵路大幹線及薛棗支線穿越,有與薛棗支線平行的天山路,有向西銜接的薛微公路,有通往棗莊的光明西路。村東有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村中有永福路,南部有黃河路,是汽車通往周邊地區的必經之地。
境內有北一批發市場和商業街,集八方客商,生意興隆。境內建有建材廠、農機廠、通用機械廠,變壓器廠、風機廠、天元化工廠、薛城焦化廠、玻璃製品廠、直屬糧庫麵粉廠、 中美合資ABS塑膠工程有限公司、薛騰皮革製衣廠、三星級薛國大酒店等一大批企業,是發展薛城、振興北一、投資建廠的黃金地帶。
2000年,全村(北臨城街道辦事處) 共有968戶,總人口407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在6‰以內。現有張、王、李、郝、劉、殷、常、陳、田、朱、梁、於、馬、周、郭、秦、杜、沈、褚、宗、曹、漸、高、仝、鄭、金、何、胡、屈、種、蔡、閔、楊、崔、任、趙、夏、郎、徐、孔、邢、俞、莊、孫等40多個姓氏,其中張、王、李三姓居多,均為漢族。
194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2.4萬元。 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6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35億元。 人均純收入達4000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1∶36∶63。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760萬元。全村純收入達3400萬元。
該村是全區經濟收入強村之一,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區第一名。1995年8月被中共棗莊市委、 市政府授予“市模範村民委員會”稱號。1997年12月,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單位” 稱號。1999年9月,被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綜合治理示範村”稱號,被中共棗莊市委授予“‘五好’村黨支部”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