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合浦古漢墓

北海合浦古漢墓

《北海合浦古漢墓》是在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東南3公里處出土的遺址。北海合浦漢墓群主要分布在禁山、康南、平舊、楊家山、中站、廉東、涌口、廉北、堂排等村所轄區內,總面積約69平方公里。

簡單介紹

墓群內包括墓葬近7000座,已發掘400餘座。墓葬形制有土坑墓和磚石墓兩種。墓室除放置棺具的主室外,有的還有耳室或側室。墓道多數為斜坡式,個別為階梯式。墓群內還出土了銅器、鐵器、金器、銀器、陶器、玉器以及水晶、玻璃、瑪瑙、琥珀等隨葬品萬餘件,其中包括銅鳳燈、銅屋、玻璃杯碟等罕見的珍品。

漢代厚葬風盛行,南來的官吏、將佐及移民等,死後葬於合浦的都有較多陪葬品。出土的文物有銅鳳燈、銅屋、珍珠、瑪瑙、琥珀及陶屋、陶瓷等多件。這些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文化藝術、政治、經濟以及我國人民同東南亞各國人民友好往來、貿易關係,提供了實物史料。

考古成果

合浦漢墓中出土了許多稀世之珍。有一個1986年出土的東漢銅提梁壺,密封的壺裡甚至還有酒。這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誘發了人們無數的想像。一盞銹跡斑斑的銅燈,狀如一隻折頸回望的鳳凰,燈座置於鳳背上,燃燒產生的煙氣吸進鳳嘴,通過中空的鳳脖導入盛水的鳳肚過濾。
與有編號的1200多座有封土堆的漢墓相比,平地下的漢墓數量更多。專家說,後者為前者的5倍以上。分布密集的漢墓經常在當地工程施工中製造“新聞”,許多文物在隆隆推進的推土機前被幸運地保全下來,包括一隻古波斯所產、經“海上絲綢之路”輸進中國的琉璃環。
史料表明,在兩漢時期,中原及合浦當地的商販把陶瓷、布匹、蜀錦可能還有谷種等商品裝船,從北部灣的港口出發,遠航到印度,再轉運埃及、羅馬等地,這就是已得到證明的著名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合浦就是這條古代中國與海外交往重要線路的始發港之一,
在合浦縣境內發掘的數百座漢墓中,每座漢墓出土的隨葬品從數十件到數百件不等。它們中有陶器、銅器以及金、銀、鐵、玉、漆等器具,種類齊全,而尤為多見的是大量的琉璃、瑪瑙、水晶等舶來品。
在2007年8月發掘的一座東漢墓中,出土了一枚鐫刻有墓主名字“黃超”的印章。專家考證,合浦漢墓的主人大部分是佩帶印章的“有身份”之人,多為兩漢時貶謫百越之地的官員或望族成員,以及從事珍珠、絲綢生意的商賈。這些豐富的舶來品,一方面表明了主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合浦對外貿易的盛況。
廣西博物館館長黃啟善說,合浦漢墓與全國其他地方的漢墓不同,眾多舶來品反映了海洋與大陸經濟、文化的結合,“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大量對外交往的物證,對了解古代中國對外交往有特殊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