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下

內容介紹芬蘭原是瑞典的殖民地,一八○九年瑞俄戰爭後割讓給沙俄,成為俄國的大公國。 就反映現實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而言,這部著作在芬蘭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堪稱“芬蘭農村生活百科書”。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芬蘭農村婦女的刻畫也傾注了極大的同情心。

內容介紹

芬蘭原是瑞典的殖民地,一八○九年瑞俄戰爭後割讓給沙俄,成為俄國的大公國。芬蘭人民在外族長期統治下歷經戰亂,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林納和他的父輩所處的正是芬蘭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時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空前尖銳,鬥爭十分激烈:十九世紀中葉芬蘭發生了以語言問題為鬥爭焦點的民族覺醒運動,之後又爆發一場反對沙俄在芬蘭“俄羅斯化”的大規模簽名請願運動,與此同時在全國各地不斷發生佃戶和地主之間的“驅逐與反驅逐”鬥爭,並導致一九○五年爆發全國性大罷工。一九○七年芬蘭宣布獨立不久,又發生一場國內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和蘇聯之間也爆發了兩次戰爭,最後均以芬蘭戰敗和割地賠款而告終。《北極星下》就是以這些歷史事件為背景,虛構了一個位於芬蘭海曼地區的小村莊彭蒂庫爾瑪村,通過該村三代村民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展現出一幅富有民族特色的波瀾壯闊的農村生活畫卷,真實地反映了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中葉芬蘭農村的歷史變遷。就反映現實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而言,這部著作在芬蘭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堪稱“芬蘭農村生活百科書”。
《北極星下》共分三部,每一部都可以獨立成書。第一部從上世紀末開始,結束於本世紀初。第二部結束於本世紀二十年代,第三部一直續寫到本世紀五十年代。佃農科斯基拉一家三代人的命運是這部小說的主線。第一部的主人公尤西原是牧師府的長工,為了過上他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從牧師府租了一片荒蕪的沼澤地,和妻子一起日以繼夜地開荒墾地、砍木伐林、搬石挖溝、排除積水……經過十多年含辛茹苦的勞動,終於將沼澤開墾成一片良田。但尤西並不以此為滿足,仍節衣縮食,艱苦奮鬥,盼望有朝一日買下沼澤地,使自己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成為自由的農民。然而尤西的理想終未實現,不僅如此,他還由於過度勞累,落下終身殘疾。後來一部分用血汗開墾出的良田也被牧師收回,而且終日受到被驅逐的威脅,過著忍氣吞聲的日子。第二部的主人公尤西的兒子阿克賽里則和父輩不同,思想上不像父親那樣因循守舊、膽小怕事,只求自己過上安居樂業的小日子,他既繼承了父母勤勞刻苦、艱苦創業的精神,又有勇敢、堅定、敢於鬥爭、反抗不公正的一面,而且勇於追求新鮮事物,積極參與並領導了村里“解放佃農”的政治鬥爭,在國內戰爭中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指揮員。阿克賽里從一個普通農民逐漸成為自覺的階級鬥士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典型意義的。在芬蘭歷史上描寫農民的小說屢見不鮮,在一些作家筆下,芬蘭貧苦農民多被描寫成落後、保守、意志薄弱、自私自利、性格粗暴、酗酒鬥毆、沒有禮貌的半野蠻人。他們似乎缺乏人的尊嚴感,更談不上反抗意識。而林納筆下的佃農形象卻是富有個人尊嚴和自豪感的勞動者,性格純樸、心地善良,即使在逆來順受中仍保持一顆農民式的清醒頭腦。在這方面林納比那些矯揉造作、炫耀辭令、有“教養”的老爺作家確要高出一籌。除了主人公外,小說里還刻畫了一系列個性迥異、栩栩如生的形象,如樂觀、幽默、“亦工亦農”的佃農奧托,“有政治頭腦”的亞奈,富有同情心的“沼澤皇帝”,“亦農亦商”的基維亞,自學成才的農村知識分子,當地農運領袖哈爾梅裁縫,狡詐自私、佃農制度的衛道士農莊主端宇呂,蠻橫專斷的大莊園主馬格努斯男爵,道貌岸然、口蜜腹劍的牧師夫婦等。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芬蘭農村婦女的刻畫也傾注了極大的同情心。她們勤勞,善良,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明天,大難當頭臨危不懼,敢愛敢恨,勇於擔起一個女人的責任和義務,真實地反映了歷史上各個時期芬蘭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
作者通過各式各樣個性不同的人物,組成了這幅巨大畫卷”中一條絢麗多彩的人物畫廊。在刻畫人物方面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是作者真實地表現了人物的階級屬性,林納筆下的人物,首先是一定的社會典型,他們性格的形成與所處的社會地位、環境以及當時的社會矛盾和鬥爭緊密相連。彭蒂庫爾瑪村貧苦佃農的覺悟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他們所走的是一條由簡單地參與社會生活,逐步邁向一九○五年罷工鬥爭、以後的國內戰爭、乃至戰後重建國家的道路,這就是歷史。
作者對待歷史抱著嚴肅的態度,認為“歷史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取決於當權者,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民”,並“以普通工人的眼睛”來看待芬蘭近代歷史上有爭論的事件。為了創作這部反映歷史事件的作品,作者研究了大量檔案材料、議會記錄和有關歷史文獻,並得出結論:引起國內戰爭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問題。因此小說所展示的處於兩個世紀之交的芬蘭社會生活,人民的社會意識的發展以及國內民眾不滿情緒的增長都是真實的歷史,這就使這部宏偉的史詩性作品有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一位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家,林納善於運用細膩的心理描寫和語言表達,揭示人物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和他們與外部世界的尖銳矛盾。同時,林納也是一位獨具特色的風景描寫大師,他的風景描述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往往景中有人,仿佛平淡無奇,但卻充滿耐人尋味的優美,連一句極普通的話,都是畫龍點睛,令人浮想聯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作者嫻熟地運用民間方言俗語,以幽默詼諧的筆墨描寫政客的唇槍舌戰、農家的耕耘勞作、村野趣聞、民俗民情,無不為小說增添了濃濃的鄉土氣息。

作者介紹

林納,1920年12月20日出生在芬蘭中部海曼地區烏爾亞拉村一個屠宰工人家庭,自幼在農村、林場和鋸木廠幹活,後在坦佩雷一家紡織廠當梳棉工。林納只上過國民學校,但從小喜愛文學,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工人作家。一九四七年發表處女作小說《目標》,次年又出版小說《黑色的愛情》,並未引起芬蘭文壇的注意。但在一九五四年發表小說《無名戰士》,接著在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二年連續發表三部曲《北極星下》後一舉成名,蜚聲文壇,兩次榮獲芬蘭文學基金會的榮譽獎,一九六四年被授予坦佩雷大學名譽博士,一九八○年由芬蘭總統任命為芬蘭科學院院士,一九九二年在故鄉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