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雕塑
【年代】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
【文物原屬】張湊全家作品
【文物現狀】現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92.5cm
聖僧頭戴僧帽,僧帽自耳部向後收,披於肩、背。僧面龐稍長,細眉秀目,直鼻,口微合,著袈裟,結跏趺坐,手施禪定印。石座前刻發願文:“唐縣東閭鄉南赤村張湊、妻趙氏合家一十五口,共發願造石聖僧一尊,永為供養。時元符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建。謹記。”
從此聖僧形象上判斷應是僧伽像。唐宋以降,佛教信仰進一步世俗化,不僅原有的神祗神格發生了變化,為了現世的需要,一些世俗僧人,如濟公、僧伽、志公、萬回、布袋和尚等都被神聖化,成為一般信眾崇拜的偶像。在上海興教寺、浙江溫州白象塔、浙江瑞安仙岩寺塔、浙江寧波天封塔、江蘇蘇州瑞光寺塔及河南等地的一些寺院佛塔中均有僧伽造像。這些造像都是兩宋時期的作品,質地為木、磚、銅、石等,多數造像的形體較小,是集體修造供養的。此尊為一個家庭發願供養的,且形體高大,目前尚未發現相同者,它是北宋民間宗教信仰的重要文化遺存。
【相關連線】
故宮博物院、北宋、元符
相關詞條
-
張湊等造聖僧石像
郭巨埋兒磚雕,北宋,長19.1cm,寬25.5cm,厚3cm。 從畫面及題記可知,此畫像磚刻的是孝子郭巨埋兒的故事。 郭巨,漢朝人,家貧,每次供給母親飯...
【張湊等造聖僧石像描述】 【人物介紹】 -
珩琅山
,景色怡人,冬暖夏涼,泉水叮咚悠揚,早在北宋英宗年代,珩琅佛教盛行,寺廟...,好為黎民謀太平。拜賢台:位於杯渡岩下,禪師洞前,據傳當時天竺聖僧杯渡,弘揚佛法已名滿天下,引來了梁武帝蕭衍皇帝的御駕親臨,來珩琅山法雲寺拜會聖僧...
地理位置 景區概況 珩琅十景 珩琅十園 珩琅古塔 -
由余
人物生平由余是周攜王的後人,周攜王是另起爐灶的主兒,與周平王“二王並立”,後來晉文侯殺死周攜王,確立周平王的王室地位。周攜王的族...
人物生平 周朝(戰國) 漢朝 晉朝(東晉) 南朝 -
雕塑文化
雕塑文化簡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在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反傳統的四維雕塑、五維雕塑、聲光雕塑、動態雕塑和軟雕塑等。雕塑...
雕塑文化簡介 雕塑文化分類 製作方法 製作雕塑工具 中國雕塑文化 -
歙縣
、黃山風景區等地。擱船尖的天然女媧石像漢建安十三年(208),吳取黟、歙...
基本簡介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