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自書詩文稿》卷【作者】歐陽修
【書體】行楷書
【年代】北宋
【類別】書法
【材質】紙本
【規格】縱30.5厘米、橫66.2厘米。
【收藏機構】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作品介紹
歐陽修行書《自書詩文稿卷》,該卷詩文稿包括《歐陽氏譜圖序》和《夜宿中書東閤》七律一首。從跋文中可知前者作於公元1055年(至和二年),作者時年四十九歲,後者作於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時年五十七歲。
卷中鈐有宋“中書省印”九疊朱文印記及清內府鑑藏印記多方。卷後有宋周必大,元張雨、歐陽玄,明宋濂等人題跋。南宋名臣周必大寫於淳熙乙巳的三篇題跋,每篇題跋的右方都蓋上了“中書省印”,足足蓋了三顆,卷中還有明宋濂題跋云:“歐陽公《譜圖序》,作於至和二年乙未,後一百三十一年,平園周益公得公所具檢槁一段並嘉祐八年癸卯夜宿中書東閣詩八句,聯為一卷,詩陰有中書所錄裕陵出閣親揮兩行,亦不棄去,而附見之,且各題其左,而識以中書省印者三,卷首又識以益國之章,其慎重之意至矣。”
書法賞析
從歐陽修行書《自書詩文稿》卷體例來看,二稿均為手札一類的日用書寫,真實反映了作者的筆墨修養及審美意趣。其書寫狀態輕鬆自然,但不失法度,提按分明,使轉有度,起筆、收筆沉著而富有變化,藏、露並用,表明作者在文字書寫上訓練有素。此卷結體寬博端莊,筆致細膩清新,字型在行、楷之間,表明作者嚴謹大度、從容自信的性格特徵。就書法審美而言,此卷意趣顯然胎息於顏魯公,造型屬“平畫寬結”一類,筆力外拓,以圓筆為主,行筆蒼中見潤,頗有顏氏“三稿”旨趣,說明作者開蒙習字之初即以顏楷為入門法帖。待其長成,顏家規模如同己出,且熟不忘精、精而能妙,深得魯公書法之真諦。歐陽修曾在《試筆·學書為樂》中說:“蘇子美嘗言:明窗淨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然能得此樂者甚稀,其不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型不工,不能到古人佳處。”於是,“自此以後,只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可見歐陽修早年的書法只是停留在“寫字”層面,甚至不諳“雅玩”之樂;後來受其門生蘇軾的啟發,方才下得一些苦功,得其三昧。
若將此卷前後“二稿”作一比較,顯然前者優於後者。前者字小,屬於日常書寫範疇,因而筆法精熟,行間氣息順暢,文思與運筆節奏渾然天成,似乎更加得心應手;後者字大如錢,行筆多了一些遲澀、凝重的意味,加之詩句的構思與斟酌不如作文那樣洋洋灑灑、一瀉千里的順暢,往往斟詞酌句,推敲再三,故而與文稿相比,筆調過於理性、遲疑,倒是詩稿最後兩行小字“夜宿中書東閣”與“攻字同韻否”顯得輕鬆活潑一些。當然,歐陽修小字優於大字的主要原因還在於“精熟”二字。眾所周知,歐陽修一生著述宏富,對於案頭文書的精熟不言而喻。而放大到詩稿一般大小的書寫,顯然要少得多,因此大字略遜一籌自是情理之中。像現代大文豪魯迅的書法即與之頗為類似,都體現一種熟稔之功。而熟之能精、精能入妙則是歐陽修此卷書法的可貴之處。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聖八年)進士。1060年(嘉佑五年),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1071年(熙寧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卒諡文忠。
歐陽修一生博覽群書,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詣很深,對宋代文風的改革頗有貢獻,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這位散文宗師還是一位金石收藏學的先驅開拓者,編輯和整理金石遺文上千卷,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其中金文跋二十餘篇,其他絕大部分為石刻跋尾。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