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核心價值觀

因此,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同北大荒精神一脈相承的,是時代化、與時俱進的北大荒精神。 務實精神承接了北大荒的優良傳統,是墾區的脊樑。 國家的憂慮就是北大荒人的憂慮,國家的戰略就是北大荒人的責任。

誠信、務實、創新、卓越

大力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  

 
總局黨委站在時代的高度,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為完成新時期墾區肩負的歷史使命、歷史責任和未來發展的宏偉目標,提出了以“誠信、務實、創新、卓越”為基本內涵的北大荒核心價值觀,這是推動墾區跨越發展的一面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光輝旗幟,是墾區人民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墾區廣大幹部民眾都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刻理解把握,自覺培育踐行。
一、充分認識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
價值觀這個概念,一般來說,是指人們關於價值的信念、傾向、主張和態度的總的觀點、總的看法。它是由世界觀、人生觀所決定的,同時反過來影響世界觀、人生觀。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取向。在特定的社會組織和群體中,價值觀是一個體系。核心價值觀,是這個體系中起主導作用的最根本、最重要、最穩定的部分。就個人而言,核心價值觀是立身做人、建功立業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動力。對於一個群體來說,核心價值觀就是精神旗幟,是最高的思想認同,是凝聚力和戰鬥力的不竭源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總局黨委提出的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墾區凝心聚氣、強基固本的戰略舉措,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靈魂工程,對於繼承和弘揚北大荒精神,推進墾區跨越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繼承和弘揚北大荒精神的迫切需要。
北大荒精神,是在黑龍江墾區極其艱苦的環境和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幾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乃至鮮血、生命培育和錘鍊的。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的根和魂,是墾區獨特的政治優勢,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財富。北大荒農墾事業櫛風沐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創造了人類拓荒史上的奇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昔日亘古荒原變成了我國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有農場群,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後備基地和現代化農業示範基地,靠的就是“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回顧北大荒開發建設60年的歷史,北大荒精神始終同墾區的開發建設事業同生、同育、同發展。雖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形勢和任務不斷變化,但北大荒精神始終一代代傳下來,成為北大荒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大的精神支柱和法寶。正是這種精神,使北大荒人戰勝了各種艱難困苦,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共和國大糧倉的歷史性巨變,為維護共和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北大荒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北大荒精神作為北大荒人的精神旗幟,它的核心、本質、基本方面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是北大荒人的精神支柱和攻堅克難的法寶。但是隨著實踐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時代特徵、時代主題、歷史任務和客觀環境的變化,它又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就是說它的內涵是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北大荒精神這棵精神之樹是常青的,永遠放射出時代的光芒。就理論體系說,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北大荒精神在當代的具體體現,是發展了的具有當今時代特徵的北大荒精神。
在新時期、新階段,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尤其是在當前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加速發展的今天,北大荒精神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自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做出《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基本健全。經濟基礎的變化要求作為上層建築的人們的觀念體系也必須發生變化,這是由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規律所決定的。因此,總局黨委提出的以“誠信、務實、創新、卓越”為基本內涵的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北大荒精神在當代的具體體現。“誠信”是當代北大荒人的做人之本,是最首要的人品。“務實”是北大荒人一以貫之的政治品格。北大荒現有的3700多萬畝耕地,是北大荒人一鍬一鎬、一犁一耙開掘出來的。沒有北大荒人腳踏實地的乾,就沒有北大荒的今天。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北大荒人更應該講務實。務實是艱苦奮鬥精神在今天的具體體現。“創新”是北大荒事業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北大荒人棄舊納新、自覺求變的內在品質,是“勇於開拓”精神在新時期的體現。在新時期、新階段,北大荒人創新的任務更加繁重,它決定著墾區的前途和命運。沒有創新,北大荒的事業就沒有動力的源泉,就沒有生命力。“卓越”是北大荒農墾事業發展壯大的最高價值追求和目標指向。“卓越”既包涵著北大荒精神中“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全部內涵,又具有當今時代的鮮明特徵。我國加入WTO後,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沒有更好,沒有最佳,就將被淘汰。沒有最小的投入、最大的產出,就不會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因此,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同北大荒精神一脈相承的,是時代化、與時俱進的北大荒精神。在新時期,堅持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就是堅持北大荒精神,決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
(二)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發展和繁榮北大荒文化的迫切需要。
“文化”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一個概念,它分成大、中、小三個概念。“大文化”是與物質相對而言。凡是打上人的烙印,具有人的標識,留下人的痕跡都有文化,包括像建築物設計風格、結構布局等等,都體現了一種文化,反映出一種文化。“中文化”是與政治、經濟、社會,人類不同實踐結構來區別的,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講的思想道德建設、科學教育、文學藝術,人們的日常文體活動等等。與我們在工作當中講的“精神文明”概念更接近。“小文化”是在文化的範疇(大、中概念基礎上),與科學教育、思想道德相對應。這個“文化”通常也是我們在宣傳思想工作中所使用的,主要是指人文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和文體生活。“文化”概念本身就說明了它具有豐富的想像空間,在人類發展進步當中具有重要作用。
北大荒文化,是在北大荒開發建設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精神成果的總和,它反過來又影響和規範墾區的創業實踐。它相當於上面所述的“中文化”,包括墾區的思想道德建設、科學教育、文學藝術,民眾的日常文化活動等等。先進的北大荒文化是推動墾區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毛澤東同志有一句名言:“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這句話是普遍真理,深刻揭示了文化對於經濟、政治、社會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北大荒開發的艱難困苦程度在人類拓荒史上是罕見的。北大荒人是靠什麼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克服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呢?靠的就是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革命理想,靠的就是北大荒精神,靠的就是科學發展的思想,總的來說,靠的就是北大荒的先進文化。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成功實質上也是先進文化的勝利。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是文化軟實力的競爭。面對這種形勢,墾區只有大力創新發展先進文化,才能占領競爭的制高點。
那么,怎樣發展墾區的先進文化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大力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這首先是由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在北大荒文化中的地位決定的。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北大荒文化的靈魂,決定著北大荒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也決定著北大荒文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總局黨委提出的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繼承、豐富和發展了墾區的優良傳統,凝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反映了形勢任務發展變化對北大荒人價值取向的新要求。抓住了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就抓住了北大荒文化的關鍵;抓住了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建設,就抓住了創新發展北大荒文化的根本。其次,這是由發展北大荒文化面臨的新挑戰決定的。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墾區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要始終保持北大荒文化的先進性,就必須用北大荒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只有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才能保證北大荒文化繁榮發展的正確方向,更好地為墾區經濟發展服務;才能充分發揮北大荒文化的育人功能,促進北大荒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有效增強墾區的軟實力,塑造和展示北大荒跨越發展的新形象。
(三)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新階段推進墾區跨越發展的迫切需要。
在2008年底召開的總局黨委(擴大)會議上,總局黨委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實施跨越工程”的戰略發展思路和力爭“兩個率先”、加快“三化進程”、打造“四大基地”、抓好“五區建設”的目標任務。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後,總局黨委又提出了“抓城、強工、帶農”,構建墾區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的發展目標。這些目標和任務,是墾區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既符合中央和省委精神,又具有時代特徵,是總局黨委科學分析當前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認真履行墾區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的具體體現。這些目標,既是宏偉的、科學的,也是實事求是的、通過努力可以做到的。
如期完成這些任務,實現這些目標,墾區的經濟實力將大大增強,墾區的地位和作用將顯著提高,墾區的人民生活將更加美好。但要完成這些任務,墾區人民必須像當年老北大荒人那樣,不怕任何艱難困苦,以“豁出去”的精神狀態去奮鬥,去拼搏;必須用“誠信、務實、創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價值觀來規範行為、統一思想,提振精神,鼓舞士氣,引領墾區跨越發展。
今年,墾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抓城”工作剛剛啟動,墾區全年要搬遷400個基層居民點,通過復墾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100萬畝,新建住宅200萬平方米以上,使幾十萬人口大搬遷;墾區工業企業要在世界經濟危機中,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五家龍頭企業要衝刺銷售收入百億元;農業要決戰三百億斤商品糧等等。要完成這些工作,就要求墾區人民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良好的精神狀態,不甘人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自覺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全力做強本體墾區,拓展影子墾區,打造域外墾區。
二、準確把握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
總局黨委提出的以“誠信、務實、創新、卓越”為基本內涵的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是北大荒精神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是當代北大荒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境界、信仰追求、價值取向和行為特質,是新時期北大荒人的行為規範和準則,是實現墾區跨越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具體講,誠信,就是誠實為本,信用至上,這是北大荒人安身立命之本,墾區興旺發達之道。務實,就是實事求是,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這是北大荒人一以貫之的政治品格、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創新,就是要敢為人先,力求變革,與時俱進,永葆活力,這是北大荒事業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和自覺求變的內在品質。卓越,就是不斷超越,爭創一流,追求最佳,這是北大荒事業發展壯大的價值追求和目標指向。
全體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在自身修養上要以誠信為本,對黨忠誠,取信於民,體現我們做人的基本品質。在思想觀念上要求真務實,不尚空談,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體現我們做事的基本準則。在實際工作中要敢於創新,能夠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體現新時期黨員幹部應有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緊迫感。在發展理念上要自強不息,團結帶領全體幹部職工勇於跨越,不斷超越,追求卓越,體現我們遠大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通過我們點點滴滴的行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影響和帶動全體人民自覺用北大荒核心價值觀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為實現城鄉一體跨越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三、墾區人民要自覺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
價值觀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長期培育實踐的結果。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建設,重在積極培育、貴在自覺踐行。每一個北大荒人都要把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作為最高的政治要求,自覺貫穿滲透到工作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努力轉化為想問題、辦事情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使之深深融入靈魂和血脈。
(一)堅持真學真信。“知為行之始,學為用之先。”對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學得越深入、信奉就會越真誠,理解越深透、踐行就會越自覺。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一定要深入學習領會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學習隋鳳富書記的一系列講話精神,學習總局黨委一系列檔案精神,不斷加深對北大荒核心價值觀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的認識理解,切實打牢培育踐行的思想理論根基。同時,價值觀是與世界觀和歷史觀緊密相連的。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要與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結合起來,與學習中國社會發展史、黨史、北大荒開發建設史結合起來,在探尋理論源頭、追溯歷史脈絡中,增進對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認同,強化培育踐行的自覺性堅定性。價值觀形成與確立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要緊密聯繫個人思想實際,自覺破除和抵制那些與北大荒核心價值觀不符合不一致的思想觀念,提升思想境界,純潔淨化靈魂,匡正人生追求,真正使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成為堅定的理想信念,成為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
(二)堅持點滴養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也需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就要真正把自己擺進去,不當旁觀者,不做局外人,帶頭踐行,身體力行,努力做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宣傳者、模範實踐者和堅定維護者。從小事做起,就是要從點滴之處著手用力,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時時事事處處用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嚴格要求,堅持以它為燈、照亮人生道路,以它為鏡、規範日常言行,以它為尺、辨別是非曲直,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培育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從現在做起,就是不觀望,不等靠,不猶疑,立即行動起來,使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符合北大荒核心價值觀要求,真正使其成為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優秀品格的標誌語言,成為引領我們全面發展、成長進步的時代風尚。
(三)堅持崗位實踐。本職崗位是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平台,是墾區幹部職工建功立業的主陣地。由於分工不同,我們的工作崗位也千差萬別,但是踐行標準無高低,都要按照“誠信、務實、創新、卓越”的要求,乾好每一項工作、完成好每一項任務。完成日常工作,就要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在平淡中成就光榮,在堅守中升華品格。總之,無論身處哪個崗位,都要立足本職,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以高標準做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行動,展現當代北大荒人的精神風貌,詮釋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四)堅持提高能力。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歸根到底要靠能力素質作支撐。提高能力素質,離不開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激勵。我們要通過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推動能力素質的生成與提高。一方面,要用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引領能力素質的提高,努力學理論、學科技、學管理,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做到北大荒核心價值觀需要什麼就提高什麼能力素質。另一方面,要用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激勵能力素質的提高。從北大荒核心價值觀中汲取政治營養,把培育踐行煥發出的巨大熱情,轉化為強本領、長才幹的強大動力,切實在提高能力素質的實踐中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努力使培育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過程成為提高能力素質的過程。

誠信是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基石

 
總局黨委提出的誠信,就是誠實為本,信用至上,這是北大荒人安身立命之本,墾區興旺發達之道。全體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在自身修養上要以誠信為本,對黨忠誠,取信於民,體現我們做人的基本品質。
一、怎樣理解誠信  
誠信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在我國傳統倫理文化中,“誠信”被賦予極其豐富的內涵。從詞語意義來看,“誠”與“信”是相通的。《說文解字》這樣解釋:“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言”。孔子曰:“人無信不立”、“與朋交而不信乎”。《中庸》里有這樣的論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與天地參矣。”《管子樞言》云:“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先秦諸子,對許多哲學範疇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對“誠信”的理解卻大致趨同,認為誠信不僅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且是一個國家鞏固發展的基礎。
現代意義的“誠”是指人內在的一種品質、信念,表現為真誠、誠實、誠懇等。“信”是指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或社會整體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行為及其價值指向,表現為講信義、守信用、重承諾,言行一致。它包含三種詞義:信用,信的價值即套用;信義,信的道理;信譽,信的榮譽。如果說“誠”這個字是管內心的,那么“信”這個字就是管行為的。誠信最基本的含義就是誠實為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實事求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講信用,守承諾,公平競爭。誠信既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基礎性道德規範,也是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準則。誠信的本質是社會主體(個體、組織和政府)對自身存在方式和發展方式的選擇,涉及到社會主體對自身與其他社會主體、與整個社會的關係的本質及這種關係作用的認識和把握。這種選擇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它是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心理、法律乃至社會文明的重大問題。
總之,誠信是起於心終於行的人類美德,是做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質,是社會建立良好道德風尚的主觀前提。就誠信的社會內涵來說,它表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在政治思想方面,誠信主要表現為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自己所追求事業的忠誠與信念;在職業工作方面,主要表現為誠實勞動、求真務實、遵紀守法;在經濟生活方面,表現為公平交易、信守契約、誠懇服務;在日常生活方面,則表現為與人為善、坦誠相待、團結互愛、助人為樂等真誠的人際關係。
在墾區來說,誠信是北大荒人安身立命之本,墾區興旺發達之道。誠信就是誠實為本,信用至上,誠實守信,重規則、守契約、講信用、踐承諾。就是講求個人誠信、企業誠信、產品誠信、服務誠信、社會誠信,視誠信為墾區的核心競爭力,倡導誠信倫理,增強誠信意識,形成誠信風尚,打造北大荒誠信品牌,構建誠信墾區。
二、誠信的重要意義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東方文明的精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彌加珍貴,它是市場經營中的稀缺資源,是市場經濟主體在經營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一)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答記者問時指出,當前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市場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時期。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基本上步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道,市場交易關係和交易行為更多地表現為信用關係,市場化程度越高,客觀上對社會誠信體系的發育程度的要求也越高。市場經濟是按等價原則進行交換的經濟,是價值經濟、是競爭的經濟、優勝劣汰的經濟、信用經濟等,是依靠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機制實現各類經濟資源配置的一種社會經濟運行方式,它不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也不是靠指令調配的計畫經濟,而是為了交換進行生產的商品經濟,是一種契約經濟。誠信是市場經濟社會的靈魂,是契約經濟的基礎和支撐。進入市場經濟的生產者、經營者,要通過買賣交易,交換各自的商品。沒有誠信,就不可能有買賣交易的產生和完成。因此,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是市場經濟的一條基本規律,是道德底線,不僅能保證市場經濟得以進行,而且還能推動市場經濟向前發展。在市場經濟社會,誠信的價值不能用金錢衡量,但誠信卻是價值連城的無形資產,是取之不盡的“金礦”。當前,墾區的發展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誠信做為基本準則,視誠信為墾區的核心競爭力和“金名片”。要講求個人誠信、企業誠信、產品誠信,以誠信立墾,努力為社會奉獻放心、安全、健康的糧食和食品,努力把誠信的北大荒人展現在世人面前。
(二)誠信是企業的立業之本和無形生產力。“誠信”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立國之本。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是立業之本,是無形的生產力,它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誠信雖然看不到,抓不著,但是,它卻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用戶的承認。企業對用戶真誠到永遠,才能贏得用戶、社會對企業的支持,才能保證企業向前發展。企業只有用誠信的理念營造誠信的環境,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才能得到不斷的發展,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任何企業要想取信消費者,立足社會,必須堅持誠信高於一切的信條,嚴格禁止一切不講誠信的經營行為的發生。誠信比技術、產品等對企業的利潤和形象更具膨化作用。完達山乳業著力打造放心奶工程,在全國乳業“圈地”大戰中,完達山人卻拿出100億元建基地,從而保證了產品質量。在去年中國乳業“三聚氰胺”事件中,完達山乳業的產品在歷次檢驗中全部合格,體現了企業、產品、品牌的誠信品質,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北大荒開發建設以來,北大荒人一直把自己誠信、樸實的傳統融入到企業的發展之中,才使北大荒的美譽度不斷提升,2008年,“北大荒”榮登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第38位,品牌價值達48.29億元。
(三)誠信是競爭力和協調力。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競爭力中的關鍵因素,它和貨幣資本、勞動力資本一樣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誠信是企業最好的競爭品牌,多一分誠信就多一分競爭力。企業間的競爭,不僅是技術、設備、產品等硬體的競爭,更是誠信、形象等軟體的競爭,而且在技術水平日益接近的今天,一個企業經營的誠信狀況更是至關重要。如果企業誠信缺失,就會嚴重破壞市場秩序,大大提高市場交易的成本,降低交易效率。如果一個企業不是靠優質的產品、合理的價格、一流的服務參與市場競爭,而是靠弄虛作假、偷稅漏稅、竊取別人的商業秘密、挖別人的牆腳或盜用他人的商標、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歪門邪道取勝,那只能會獲利一時,最終必然被市場競爭所淘汰。另外,企業的發展不僅要實現自己的利潤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社會使命,而利潤只有在誠信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正當的。誠信能協調企業和社會同步前進,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
(四)誠信是人們在社會經濟交往中的必然要求。誠信首先是對做人的要求,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無信不立,企無信不興,政無信無威。在社會經濟交往中體現出的誠信,是以責任能力為基礎的,一個人對承諾、契約和協定負責任的能力,是現代公民意識在社會經濟交往關係中的必然要求和體現。其目的和出發點是保證社會交往活動的順暢進行,並使交往各方在誠信原則的規範下達到利益均沾“雙贏”或“多贏”。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係日趨複雜,每個人每天都要與他人、與集體交往,根據與他人、與集體達成的協定來安排自己的活動。如果人人都不誠實,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間的一切交往就無法進行,一切活動就無法開展,整個社會就會陷入無序、混亂之中。大力開展誠信教育,提倡誠信倫理,增強誠信意識,形成誠信風尚,對墾區健康、有序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墾區誠信教育的普及和誠信意識的增強,將會不斷提高墾區人民的道德素質和思想境界,塑造人的完美品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五)誠信是保證企業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一個成功的企業,賣給顧客的不僅是商品本身,往往還隱含著商品背後的文化。一個企業在短期內成功,有一個好產品就可以了;要想中期成功,除了好產品之外,還必須會行銷;再加上一個好的發展戰略,企業就有可能獲得更為長久的成功。但是,如果企業要想長盛不衰,就必須建設一種能保證企業生生不息的企業文化,而這個企業文化的精髓離不開“誠信”二字。諾亞•比說過:“好的名譽是永遠也找不開的鈔票,壞的名聲是永遠也掙不開的枷鎖。”它說明誠信無價,越久價值越高。誠信文化既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是現代文化的精品,既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發展科學文化的重要內容。北大荒事業要長久不衰,墾區的企業要想得到久遠的發展,北大荒品牌要打造百年品牌甚至更長時間的品牌,必須把誠信放在重要位置,誠信關係著墾區的興衰。
三、如何構建誠信墾區
墾區誠信體系主要包括個人誠信、企業商業誠信和行政機關誠信三類。
(一)加強墾區個人誠信建設。誠信首先是對做人的要求,加強個人誠信建設,是構建誠信墾區的基礎和前提。人是踐行誠信理念的主體,沒有誠信的實踐主體,墾區所有的宏偉藍圖和目標都無法實現,跨越發展更無從談起。要對墾區全體人民進行個人誠信教育,大力倡導誠信理念,規範個人誠信行為,培育誠信風尚。堅持以“重公德、守信義”為重點,樹立誠實為本,信用至上,誠實守信,重規則、守契約、講信用,踐承諾的意識,大力開展墾區個人誠信建設。制訂個人誠信行為守則,逐步在墾區人民民眾中培育和形成誠實守信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誠信得實惠,失信受懲罰”的良好社會風尚。
(二)加強墾區企業誠信和商業誠信建設。堅持以“重契約、守信用”為重點,加強墾區企業誠信和商業誠信建設。要講求企業誠信,產品誠信,視誠信為墾區的核心競爭力,切實抓好生產、流通企業和社會服務業信用建設。建立企業信用承諾公約,把不偷稅漏稅、不制假售假、不搞契約欺詐、不做假賬、不欠發員工工資和不欠繳社保費用作為企業依法誠信經營的基本守則。引導企業視信用為生命,把信用落實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在生產企業抓緊建立推廣標準化體系、計量測試體系、質量誠信體系,推進標準化生產,並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控,開展爭創名牌企業、名牌產品活動,要視食品安全為生命,為社會提供讓消費者滿意放心的安全食品,提升北大荒產品形象,打造北大荒誠信品牌;在流通企業,樹立“誠信興商”理念,提升墾區商業信用水平。重點抓好社會服務業的誠信建設,繼續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爭創“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特別是在“視窗”行業和單位深入開展“誠信待客,優質服務”活動,形成和諧交融的社會氛圍。
(三)加強墾區行政機關誠信建設。堅持以“重承諾、守信譽”為重點,創建墾區誠信行政機關。一是要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對涉及社會經濟領域的重大事項,實行專家諮詢論證制度、專業機構評估制度和職代會通過制度,確保墾區各級黨委和行政機關決策公正合法、科學有效;對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把民眾支持率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二是要全面推行墾區政務公開制度。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之外的行政機關信息均應予以公開。三是要切實抓好“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失職追究制、否定報備制、無償代辦制”等“六項制度”的落實,確保總局出台的政策和承諾事項如期兌現,取信於民。對不能兌現的承諾事項,要進行認真梳理,並說明情況,取得人民民眾的理解;對暫時沒有條件落實的,要作出承諾計畫,並確定落實的時限和辦法。

務實是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根本

總局黨委提出的務實,就是實事求是,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這是北大荒人一以貫之的政治品格、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全體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在思想觀念上要求真務實,不尚空談,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體現我們做事的基本準則。
一、怎樣理解務實
從詞語意義上講,“務”是從事,致力;“實”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務實就是講究實際、實事求是,這是中國農耕文化較早形成的一種民族精神。《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態度。《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意思是說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墨子·修身》: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意思是說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荀子·修身》: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意思是說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王符的《潛夫論》說:“大人不華,君子務實。”王守仁的《傳習錄》說:“名與實對,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這些思想,就是中國文化注重現實、崇尚實幹精神的體現。它排斥虛妄,拒絕空想,鄙視華而不實,追求充實而有活力的人生,創造了中國古代社會燦爛的文明。務實精神作為傳統美德,仍在我們當代生活中熠熠生輝。
從現代意義上說,務,就是儘量去追求,是一種作風,即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態度和行為。不同的理念和感情決定著不同的作風,而不同的作風又有著不同的成效。實,就是嚴謹紮實,一絲不苟,乾實事、求實效。務實,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講求實效,力戒空談,紮實工作。
務實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思想品質、黨的優良傳統、北大荒人一以貫之的政治品格、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的集成。在墾區講務實就是實事求是,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就是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就是樹立強烈的跨越發展意識,咬定發展不放鬆,一門心思,一股勁頭,一乾到底;就是不等不靠,攻堅克難,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競相發展;就是崇尚科學,遵循規律,保護生態,永續發展。
二、務實的重要意義
(一)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
黨的思想路線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理論原則的體現。黨的十七大明確了新時期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個思想路線主要包含四層含義:一是要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現實。因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精神,存在決定意識。二是要實事求是。毛澤東對“實事求是”做了科學的解釋:“實事”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實事求是就是通過深入、周密的調查研究,認識和掌握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三是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但又不能把理論當作教條,必須緊密結合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四是對客觀規律的認識正確與否,要通過實踐去驗證,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發展,也就是在實踐中發現真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
之所以說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所講的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因為務實同黨的思想路線的四層含義是緊密聯繫的。“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起於務實;“實事求是”是務實的內在要求;“緊密聯繫實際”本身講的就是務實,是說不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脫離實情;“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做為被複製的正確認識,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實踐,說的還是務實。黨的思想路線的全部內涵無一不包含著務實的重要內容,堅持務實就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
(二)務實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墾區優良傳統的集成。
務實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積澱。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優良傳統的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孕育的勤勞樸實、踏實肯乾、不尚空談、戒奢節儉、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優秀傳統美德。這種以務實為核心的美德是中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內涵,正是靠著這種美德,使得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生生不息、連綿不絕,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也正是這種美德的發揚光大,賦予改革發展新的時代內涵,才使得今日的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贏得了世界廣泛矚目。中國這種強勁的發展態勢,必將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務實精神承接了北大荒的優良傳統,是墾區的脊樑。北大荒60餘年的開發建設史,是一部艱苦奮鬥的歷史,是一部務實真乾的歷史。務實精神穿越時空,鑄就了北大荒農墾事業的輝煌。務實是北大荒不斷發展和壯大的立足之本,是北大荒人的一以貫之的政治本色,是北大荒人精神要素的最活躍因子,是北大荒人的哲學,是墾區的優良傳統和傳家寶。
靠著這種務實精神,老一代北大荒人在沒有任何物質條件可以依託,沒有任何外力可以借用的惡劣自然條件下,風餐露宿,頂風冒雨,人拉肩扛,一鍬一鎬、一犁一耙地硬是在渺無人煙的莽莽荒原上建起了一個個國營農場群。墾區由最初一個個以馬架子、地窨子為主的窩棚點發展成為擁有高樓別墅林立、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生態環境優良、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的140座現代化農墾小城鎮。靠著這種務實精神,墾區的糧食產量獲得奇蹟般的攀升。由開發初期的年產糧食幾十萬噸,到2008年躍升為糧食總產近300億斤。今年,墾區糧食總產預計增產30億斤,商品糧達到300億斤。靠著這種務實精神,北大荒人硬是在北緯45度被視為水稻生長的高寒禁區,從零起步,到今年開發水稻種植面積達1600萬畝,從單產100多斤到超千斤,創造了人類水稻發展史上的奇蹟。靠著這種務實精神,墾區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事業實現了“四位一體”全面發展,墾區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北大荒譽滿全國。
(三)務實是墾區實施跨越工程的前提。
實施跨越工程,是總局黨委順應新階段、新形勢和新任務要求,立足墾區發展實際作出的戰略選擇。跨越工程事關墾區全局和長遠發展,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整個跨越工程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08年—2012年)為起步提速發展階段。目標是到2012年,實現墾區生產總值、企業利潤和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比2007年翻一番。第二階段(2013年—2020年)為高速跨越發展階段。目標是在鞏固提高第一階段發展成果基礎上,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實現墾區生產總值、企業利潤和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比2012年再翻一番,基本實現“五區建設”的規劃目標。跨越工程目標實現後,墾區的經濟實力將極大提高,工業化率將達到40%,進入工業化中期,城鎮化率將達到67%,農業現代化水平極大提高,墾區人民將過上富庶的城市居民生活。
總局黨委把“六項倍增計畫”、“五加一百億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做為墾區實施跨越工程的突破口和總抓手。2009年墾區要保持經濟成長速度15%,企業利潤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12%,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下。商品糧實現300億斤。積極構建“四個五”城鎮體系,即5個10萬人口以上農墾中心城市,50個2萬人以上的重點城鎮,50個1萬人以上的一般城鎮,500個1000人以上的管理區。建設55個工業園區,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聚,著力打造食品工業骨幹區。
要實現這些跨越工程的宏偉目標,墾區各行業、各單位就要牢固樹立務實理念,立足本職,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樹立強烈的跨越發展意識,不等不靠,攻堅克難,一門心思,一股勁頭,一乾到底。
三、怎樣做到務實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鄧小平同志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乾出來的,不乾,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
(一)務實就是要做到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要實現墾區的跨越工程,最重要的是付諸實踐、見諸行動、取得實效。倘若僅僅寫在紙上、講在口上,再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一是要做到胸懷全局的乾。就是要胸懷全局,志存高遠,把本職崗位做為跨越工程的一部分,以自己出色的本職工作為跨越工程流汗盡力、添磚加瓦;二是要做到腳踏實地的乾。就是要從細微處入手,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扎紮實實的做好跨越工程每一項具體工作,戒拖、防虛、忌浮,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三是要做到爭分奪秒地乾。要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搶抓機遇,雷厲風行,要有行動、有速度、有成效;四是要做到滿懷豪情的乾。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精、氣、神,滿懷激情乾工作,振奮精神促跨越。五是要做到講求效率的乾。要講求乾的效率效果,要乾一件成一件,乾好一件。要節約幹事成本,提高幹事效率。
(二)務實就是要做到樹立強烈的跨越發展意識,咬定發展不放鬆,一門心思,一股勁頭,一乾到底。新時期、新階段,對於墾區來說,務實的第一要義就是跨越發展。就是要樹立強烈的跨越發展意識,集中心思謀發展之策,籌發展之計,務發展之實。要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把發展作為墾區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直接關係墾區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離開發展,墾區一切事情都無從談起。一是要發展經濟。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墾區跨越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要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才能不斷提高墾區經濟實力。二是要又好又快發展、更好更快發展。要堅持好中求快,做到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三是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跨越發展。當前,就是要抓住世界金融危機的機遇,在危中求機,針對墾區外貿依存度不高,利用國家擴大內需的各種政策,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三)務實就是要做到不等不靠,攻堅克難,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競相發展。當前,國際國內風雲際會,金融危機還未見底,未來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經濟形勢和政治格局瞬息萬變。金融危機引發全球衰退,美日歐經濟呈加速下滑趨勢,全球經濟很可能出現二戰以來首次負增長,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在內的社會不穩定現象在加劇,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對於國內來說,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已成為影響全局的主要矛盾。一些行業產能過剩,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財政減收增支因素增多,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對於墾區來說,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外市場形勢的急劇變化,給墾區企業發展帶來諸如外貿出口減少、原材料成本加大、市場萎縮等困難。另外,制約墾區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比較突出;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還不夠快,發展還不平衡;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任務還很艱巨;在當前抓城、強工、帶農等實際工作中,還會遇到很多實際困難。這些困難都是前進中的困難,發展中的困難,只有通過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墾區人民一定要發揚北大荒人吃大苦、耐大勞、不怕困難、能克服任何艱難險阻的精神,不等不靠,攻堅克難,頑強拼搏,堅定不移的推進墾區跨越發展。
(四)務實就是要做到崇尚科學,遵循規律,保護生態,永續發展。崇尚科學,遵循規律是務實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的總稱,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並貫穿於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它包含執著的探索精神、理性精神、求實精神、求真精神、實證精神、精確的分析精神、實踐精神等。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在墾區講務實,就是要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講科學,按規律辦事。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墾區,協調好人和自然、人和環境關係的問題。在墾區講務實,就是要做好加減法。加法,就是要以務實的精神不斷促進墾區的快速發展,做大經濟這塊蛋糕,增加經濟總量,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減法,就是在墾區跨越發展中,要提倡節約精神,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持資源利用與節約資源並重,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墾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永續發展。

創新是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靈魂

 
總局黨委提出的創新,就是要敢為人先,力求變革,與時俱進,永葆活力,這是北大荒事業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和自覺求變的內在品質。全體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在實際工作中要敢於創新,能夠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體現新時期黨員幹部應有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怎樣理解創新
創新,也叫創造。創造是個體根據一定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的條件,產生出新穎、有價值的成果(精神的、社會的、物質的)的認知和行為活動。創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經濟學家熊彼特的《經濟發展概論》。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結合”引入生產體系。它包括五種情況:引入一種新產品,引入一種新的生產方法,開闢一個新的市場,獲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採用新的組織形式。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把“創新”一詞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等各種提法,進而發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創新”一詞在我國存在著兩種理解,一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創新,二是根據日常含義來理解創新。目前,人們經常談及的創新,簡單說來就是“創造和發現新東西”。這裡使用的實際上是“創新”的日常概念。從廣義的概念上看,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創新。
創新的主要特點是:具有新穎性、價值性、無限性、時代性、揚棄性、突破性、思想能動性和主客觀統一性。
創新的分類主要有七種:思維創新、產品(服務)創新、技術創新、組織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行銷創新、文化創新。
在墾區來說,創新是北大荒事業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北大荒人棄舊納新、自覺求變的內在品質。創新就是要敢為人先,力求變革,永葆活力,與時俱進。就是始終保持不竭的創新激情,不斷進行墾區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觀念更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就是增強競爭意識,開拓市場,挑戰市場,搶占市場制高點。就是以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做強本體墾區,拓展影子墾區,打造域外墾區。
二、創新的重要意義
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開拓創新的歷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北大荒人自覺求新、求變,不斷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創新體制機制,使北大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
(一)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了墾區發展活力。墾區的創新,首先體現在體制機制創新上。農業經營體制創新是墾區全面改革的發端,又是推進各行各業全面改革的基礎。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歷史變革中,廣大幹部和職工民眾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從 1984年開始興辦家庭農場,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辦起了20多萬個家庭農場,打破了沿襲多年的計畫經濟辦場模式和管理體制,在全國農墾首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農場經營體制和發展模式,即以土地到戶、農機到戶、核算到戶、盈虧風險責任到戶和家庭農場的生產費、生活費自理的“四到戶、兩自理”為主要特徵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和大農場套小農場、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場變革,使家庭農場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積累的生產經營的主體,職工真正成了北大荒的主人,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職工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使墾區糧食產量大幅攀升,由1978年50億斤增加到2008年的近300億斤,增產了250多億斤。近年來,墾區又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全面推行“兩田一地”土地承包制度,推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大大提高了職工收入水平。
在進行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同時,墾區從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入手,通過出售、轉讓、破產等方式,大力調整國有經濟布局,使1400多家中小企業有序退出國有資本。同時通過購併、重組等方式,打造了九三集團、完達山乳業等一批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北大荒農業股份成功上市。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非公經濟比重已達42.8%。按照“省級授權、部門派出、系統管理、內部分開”的改革原則,實行內部政企分開改革。到2002年底,墾區 104個農牧場和4家承擔社會職能的廠礦企業,全部設立了社區管理機構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分離了企業辦社會職能。在農場內部政企分開基礎上,我們又推進撤隊建區改革,全部撤銷2241個生產隊建制,集中設立637個管理區,並大力推進居民點搬遷,實現了管理層次、管理人員和管理成本的大幅精簡。墾區體制機制的全面創新,激發了墾區166萬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墾區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為墾區的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大力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創新,實施“以稻治澇”戰略,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既是人們思想觀念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一次質的創新。墾區歷史上以種植麥豆為主,尤其是三江平原,十年九澇。1000多萬畝低產田,遇到災害之年,顆粒無收。善於創新的北大荒人,沒有被水害嚇倒,興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以稻治澇”的種植業革命。開發水稻的困難程度在某種程度上說不亞於北大荒開發初期的艱難。幾十年種慣了小麥、大豆的農墾職工,對於怎樣種植水稻一無所知,對於種植水稻是否有效益更是存在疑慮。但是審時度勢的北大荒人在全面審視全國經濟和墾區經濟的發展歷程後,毅然選擇了這條最佳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發展的改革之路,打破了幾十年來麥豆一統天下的種植業格局,改造利用了1000多萬畝低洼易澇低產田,實現了種植業結構的最佳化,使墾區的水稻種植面積由1984年以前的21.6萬畝,發展到現在的1600多萬畝,水稻總產已占全墾區糧食總產量的半壁江山,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並使墾區的農業生產走上了高產、穩產、高效的發展軌道。這場墾區種植業上帶有突破性的創新,為墾區建設國家重要的商品糧戰略基地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全面提升了墾區現代農業的支撐能力。墾區由開發建設初期的廣種薄收,到現在的科技種田,實現了栽培模式、耕作技術的歷史性跨越。“九五”以來,墾區以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科技貢獻率為目標,致力於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現代農業支撐能力。尤其是近年來,堅持自主創新和示範推廣相結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墾區依託規模化、機械化和組織化程度高等優勢,將農業標準化套用到農牧業生產各個環節,標準化覆蓋率達100%,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不斷提高。按照自然、氣候和地理條件,墾區因地制宜組裝推廣了水稻“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大豆“兩密一膜”栽培模式、小麥“一早、一灌、兩秋、三高”栽培模式、玉米“一卡一膜”栽培模式、南瓜“大壟機械行間覆膜”栽培模式、亞麻“優密寬”栽培模式、芸豆“卡精深”栽培模式、甜菜“兩選、三標、五及時、一短”栽培模式、大麥“一減一增三防三保”栽培模式、馬鈴薯“一優、兩大、三全、四結合”栽培模式等十大科學栽培模式,並集成推廣了保護性耕作、行間“覆膜”、節水灌溉、水稻葉齡診斷、水稻旱育壯秧、水稻機械分段收穫、大豆根瘤菌套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航化作業等十大農業新技術,農戶只要嚴格按照這些模式和技術去種地就能獲得高產。墾區在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節水灌溉、農業航化作業等新技術套用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這些科技創新,使墾區湧現出一批大面積水稻單產超800公斤、大豆單產超260公斤、玉米單產超900公斤等高產、高效典型,其中七星農場的水稻、八五二農場的大豆、玉米、小麥、大麥分別以每畝830.5公斤、282.5公斤、922.9公斤、488.9公斤、473公斤獲得墾區五大作物大面積高產攻關單產最高水平。現在,墾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6個百分點,接近世界已開發國家水平。
(四)大力推進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了墾區農業機械化水平。墾區是我國對外開放比較早的地區之一。1954年,在前蘇聯的支援下,建立了友誼農場,後又引進了一批機械,裝備了一批國營農場。1978年,墾區率先引進了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美國迪爾公司生產的農機設備62台件,在友誼農場五分場二隊進行現代化農業試驗,創造了勞均生產20萬斤糧豆的勞動生產率,這一引進不僅成為我國農機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起點。1985年,墾區利用澳大利亞政府援建項目和自籌資金組建了農業航空站,農機化不斷向產前、產中、產後延伸,標誌著黑龍江墾區的農業生產達到了較高水平。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隨著墾區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墾區以家庭農場為主體,先後利用世行貸款,補償貿易,“黑字環流”和日本政府2億美元貨款項目,引進大馬力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先後建設了2個示範區、4個現代化農場、1個旱田機械化分局、100個旱田機械化生產隊和100個水田機械化生產隊。2004年,開始啟動實施現代農業裝備工程,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馬力拖拉機,裝備了226個現代農機示範區,使得墾區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規模化水平相當於美國、科技水平相當於以色列、農業工廠化水平相當於荷蘭,是中國現代農業的視窗。開放的北大荒創造了與世界比肩的勞動生產率,墾區目前農業勞均生產糧食達36噸,高於世界已開發國家勞均生產糧食28噸的水平。
三、在墾區怎樣做到創新
創新是墾區發展永恆的主題。過去墾區的發展活力來源於創新,現在墾區的發展動力來自於創新,今後推動墾區的跨越發展、超越發展和卓越發展仍然要靠創新。
(一)要大力解放思想,實現觀念更新,以思想大解放推動墾區大發展。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著墾區跨越發展的力度和速度。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推動墾區更好更快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實現觀念更新,這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的一大法寶。堅持解放思想,就是做到“六個突破”:突破原有的發展定位,在實施跨越發展上解放思想;突破不平衡發展現狀,在“六項倍增”上解放思想;突破龍頭企業大而不強問題,在啟動“五加一百億工程”上解放思想;突破“官本位意識”,在改變現行體制上解放思想;突破“見物不見人”觀念,在改善民生上解放思想;突破原有的發展貫勢,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解放思想。堅持解放思想,要立足於墾情,把思想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制度束縛中解放出來,深刻認識墾區實施跨越工程的科學內涵、基本要求和戰略目標,儘快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實現跨越發展上來,落實到中央、省委和總局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解放思想,要把墾區發展放到全國乃至全球的格局中來審視,放在打造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功能區中來思考,清醒認識自己在大局中的地位,清醒認識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清醒認識跨越式發展對墾區的決定性意義,使跨越發展的步子更大。堅持解放思想,要重新確立戰略定位,不為取得的成績而自滿,不為任何困難所絆,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始終保持創新的勇氣、改革的銳氣和進取的朝氣,使跨越式發展的腳步更快。堅持解放思想,要把握髮展規律,搶抓發展機遇,順應發展趨勢,善於學習借鑑先進經驗,揚長避短,使跨越發展的步伐更加有力。
(二)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推進墾區體制機制創新。今年是墾區改革任務很重的一年,要按照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的要求,完善北大荒集團管理體制。按照“人大立法授權、政府依法派出、農墾區域管理、內部政企分開”的要求,推進墾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組建北大荒集團總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理順集團成員企業產權關係,理順總局與集團總公司的出資關係,形成以資本為紐帶的集團母子公司管理體制,建立集團內部管控制度,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為把北大荒集團建設成特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奠定體制基礎。要完善墾區行政管理體制。按照加強社會管理,強化公共服務的要求,比照市、縣、鄉級政府,相應調整總局、分局和農場社區管委會的行政管理職能,探索總局分局兩級授權、農場一級派出的行政執法體制。積極探索相鄰相近的中小型農場合併設定社區管委會,實行分區管理。要深化農場內部政企分開改革。繼續按照黨群機構共設,綜合部門合署,行政管理機構與企業經營機構分開,公益事業與企業分開、公益性事業資產與企業經營性資產分開,社會性收支與企業經營性收支分賬核算的辦法,把農場內部政企分開改革推進到位。改革管理區的管理方式,推進管理區居民自治。要完善農業經營體制。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大農場套小農場、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農業生產經營特點的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並在實踐中加以完善。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以創新思維方式一企一策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對國有股一股獨大的企業,都要進行股權改造。加快企業經營模式的轉型。要根據企業經營的特點,以更開闊的視野重新審視和再造各環節流程,搞好現貨與期貨的結合、經營產品與經營原料相結合,提高精深加工產品的比例,利用好國內與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充分利用現代金融產品和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用現代經營理念和手段加快經濟模式的轉型。以合作、產業升級促進企業轉型。
要善於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變危為機,搶抓機遇,發揮墾區現代農業優勢,強力打造“域外墾區”。通過向省外延伸、在境外建立農業產業基地,積極穩妥地推進在俄羅斯、巴西、菲律賓等境外農業開發,到2012年,力爭實現開發種植面積500萬畝以上。進一步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最佳化進出口結構,全面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增強在擴大開放條件下促進發展的能力。
(三)堅持不懈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上求創新。要堅持以人為本,秉持“六民”(思民、愛民、為民、利民、安民、富民)、“六新”(信息新、知識新、思想新、思維新、措施新、政績新)、“六公”(公僕、公權、公心、公民、公德、公信)理念,把改善民生放在和諧墾區的首位,持之以恆地抓好以“住、路、水、能、樹、教、衛、文、保、富”為重點的民生工程,讓全體北大荒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到2012年,公路建設實現區區通,硬化公路總里程達1萬公里;基本消滅泥草房,人均居住建築面積達到25平方米;墾區居民全部喝上安全飲用水,更多的農場居民用上新能源;農墾小城鎮和管理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區域森林覆蓋率超過20%;建成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居民公共文化權益得到基本保障;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80%以上的從業人員達到高中文化程度;建成覆蓋墾區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社會保障體系全覆蓋;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翻一番,達到或超過周邊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同時,要繼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做好信訪工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努力促進墾區社會和諧。
(四)創新發展模式,以新理念推進墾區科學發展的新跨越。創新的目的是解放發展生產力。在新時期堅持創新,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抓城、強工、帶農”的統籌發展方針,創新發展貫式,採取反彈琵琶的方式,把“抓城”做為發展的平台,把“強工”做為發展平台的支撐,把“帶農”做為發展平台的基礎。加快推進農場城鎮化,構建“四個五”城鎮體系,增強農墾城鎮集聚產業和吸納人口功能,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先行區,到2012年,城鎮化率達到67%,接近中等已開發國家初級水平。加快推進農墾工業化,構建農產品加工業體系,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聚,著力打造食品工業骨幹區。到2012年,墾區工業化率達到40%,進入工業化中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現代種養業和服務產業體系,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到2012年確保實現糧食總產350億斤,生豬飼養1000萬頭,肉牛出欄100萬頭,奶牛存欄50萬頭。加快發展新型農業服務業,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體系,積極發展農業保險、融資擔保等金融服務業,到2012年形成100億斤糧食物流能力,農業保險承保面要達到3億畝,商貿集團和陽光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要突破100億元。加快推進場縣合作共建,到2012年,一半以上的農民進入墾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一半以上毗鄰場鄉農民共享墾區社會事業建設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觀光旅遊,按照“一點三線”布局,開闢具有北大荒特的精品旅遊線路,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卓越是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精髓

 
總局黨委提出的卓越,就是不斷超越,爭創一流,追求最佳,這是北大荒事業發展壯大的價值追求和目標指向。全體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踐行北大荒核心價值觀。在發展理念上要自強不息,團結帶領全體幹部職工勇於跨越,不斷超越,追求卓越,體現我們遠大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怎樣理解卓越
卓越,詞語意義為:超高、不平凡。越,字義為:度過、超出、表示程度加深。卓越就是傑出、超出一般,就是要不斷創造輝煌,就是要永不服輸,永做贏家。
卓越是一種成功理念。在中國歷史上,卓越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儒家所講的卓越指的是“有為”、“成功”。孔子在當時是被稱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他鼓勵自己要剛毅自強:“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爾”。孟子則有“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追求卓越的理想抱負。
在世界上,公元前四世紀,亞里士多德在雅典講學時首次提出追求卓越的思想。根據他的學說,人類的活動歸根到底應該接近或達到“完滿”、“繁榮”和“成功”。
對墾區來說,卓越就是不斷超越,爭創一流,追求最佳。就是保持永不停息、豁出去的精神狀態,強力推進抓城、強工、帶農的墾區城鄉一體化進程;就是飽含激情,勇攀頂峰,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在全省率先實現小康社會;就是不甘人後,挑戰自我,把北大荒集團做成中國領軍、世界一流的農業企業;就是勇擔責任,不辱使命,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商品糧戰略基地,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二、墾區追求卓越的重要意義
卓越是北大荒農墾事業發展壯大的最高價值追求和目標指向。
(一)追求卓越是墾區打造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功能區戰略任務的需要。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總局黨委提出,墾區的長期戰略任務就是打造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功能區。打造這個功能區,我們具備的條件,不僅是地理上處在核心區,又有強大的組織化的指揮體系,更重要的是我們具有高度現代化的農業和完整的產業鏈條。我們可以實施“東接西延”戰略。東接,就是承接高度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聚集生產要素,提升產業結構,提高競爭力;西延,就是運用我們成功的模式,實施“走出去”戰略,開發西部境內外的農業資源,打造“域外墾區”。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功能區的定位,是我們長期的戰略目標,是迎接機遇、創造機遇、搶抓機遇的關鍵所在。途徑就是按照“抓城、強工、帶農”統籌發展方針,實施城鄉一體跨越發展。墾區是一個特殊的區域性經濟社會組織,改革發展沒有先例可循,全靠我們自己去探索實踐。因此,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機遇,從容應對挑戰,努力追求卓越,在國家戰略和全省大局中勇挑重擔,承擔使命,不斷拓展生存與發展空間。
(二)追求卓越是建設國家重要商品糧戰略基地,鞏固提升墾區地位和作用的需要。墾區經過6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展,社會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成為全國農墾系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陣容的耀眼奇葩。這些成就的取得,贏得了在全國農墾系統的重要地位,贏得了中央領導、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的充分肯定,這是北大荒人不斷追求卓越的結果。近年來,墾區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咬住發展不放鬆,努力用現代農機裝備農業,用現代科技引領農業,不斷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使糧食產能水平大幅度攀升。墾區占據著發展優良種植業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具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優勢,具備耕地優勢、機械優勢、技術優勢、高產栽培模式優勢、高素質勞動力優勢、完備的社會服務體系優勢,具備了300億斤以上的商品糧產能。目前,墾區已經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戰略基地,糧食調出量占省際間糧食調出量的四分之一,占全省的二分之一。這些優質商品糧可以保障京津滬三大直轄市、解放軍三軍、港澳地區和青藏甘寧西部四省區一年的口糧供應。另外,墾區每年提供的食用油還可以滿足1億人口一年的需求。當前糧食仍然是世界緊缺的戰略物資,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只有手中有糧,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因此,墾區人民必須以追求卓越的精神,肩負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不斷提高糧食產能,努力建設成為國家抓得住、調得動、能夠應付突發事件的中華大糧倉。
(三)追求卓越是墾區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需要。在建國初期,黨中央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一批國有農場,初衷是發揮農場先進技術、設備的優勢,輻射、示範、引領和帶動農村和農民。黑龍江墾區始終牢記這一重要使命,不斷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成為全國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面旗幟。近年來,墾區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優勢,通過在全省開展場縣合作共建,向農民傳播先進農業技術,為農民提供代耕服務,發揮龍頭企業對農戶牽動作用,促進全省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墾區發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資源優勢,打破行政界限,本著就近就便原則,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實現公共資源共享。2008年墾區農機跨區作業突破1500萬畝,良種推廣、科技示範、農業保險、教育醫療、文化設施共享都實現了大突破。農墾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肯定,2006年,省委、省政府連續下發了《關於支持墾區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發揮墾區示範帶動作用促進全省新農村建設的意見》,使得場縣合作在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等領域全面發展。因此,墾區要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精神,繼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必須要追求卓越。
(四)追求卓越是推動墾區跨越發展,實現墾區“五區”建設願景目標的需要。總局黨委確定了堅持科學發展,實施跨越工程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農村實現小康目標時,墾區主要經濟指標在2007年基礎上翻兩番,實現“五區建設”的願景目標。即: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抓城、強工、帶農”統籌發展方針,加快推進農場城鎮化進程,構建“四個五”城鎮體系,把墾區建成能夠集聚產業要素、輻射帶動農村發展的城鄉一體化先行區;加快推進農墾工業化進程,構建優質農產品加工業體系,把墾區建成能夠保障安全食品有效供給、牽動農戶增收的食品工業骨幹區;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構建現代種養業和服務業體系,把墾區建成能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畜產品有效供給、引領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建立和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把墾區建成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健全、社會管理有序、勞動就業充分、社會保障全面的社會和諧普惠區;把墾區建成班子奮發有為、隊伍素質優良、制度機制完善、黨群關係和諧、發展業績顯著,能夠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領職工民眾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黨的建設模範區。要實現這“五區建設”願景目標,墾區人民就必須以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勇於挑戰自我,努力去拼、去搏,採取超常規措施,實現墾區跨越式發展。
三、在墾區怎樣做到卓越
(一)做到卓越就是要保持永不停息、豁出去的精神狀態,強力推進抓城、強工、帶農的墾區城鄉一體化進程。要追求卓越,首先要求墾區幹部民眾具備一種“豁出去”的精神狀態。豁出去精神,是北大荒精神中的拼搏精神和無私無畏精神的具體體現,它的核心就是“拼”,就是執著忘我。“豁出去”精神是墾區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過去靠豁出去的精神,北大荒人在亘古荒原上開出了一個“北大荒”,創造了人類拓荒史上的奇蹟。改革開放以來,靠這種精神,北大荒人又乾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北大荒。今後幾年,我們還要靠這種精神,打造一個跨越發展的北大荒。堅持“豁出去”精神,就是要以“五加二”和“白加黑”的幹勁,也就是五個工作日加上兩個休息日,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天,拉滿弓,兢兢業業、不辭辛苦地去幹事創業。要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的信念,不能因循守舊、妄自菲薄,無所作為,不能瞻前顧後、裹足不前,在等待中喪失大好時機,而要有膽有識、深謀遠慮,用“豁出去”的奉獻精神和敢於拼搏敢於勝利的勇氣,以全新面貌迎接東北亞經濟圈發展高潮的到來,拓展墾區生存與發展的廣闊空間。
當前,墾區人民要以“豁出去”精神,強力推進抓城、強工、帶農的墾區城鄉一體化進程。抓城,就是反彈琵琶,以城為綱,大力加強“四個五”城鎮體系建設,形成大搬遷、大建房、大築城的強烈推進態勢。強工,就是以“五加一百億”工程為突破口,以達產為重點,以效益為中心,千方百計提高重點龍頭企業的獲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確保經濟成長與效益提升,使龍頭企業在城鄉一體跨越發展中切實發揮好核心骨幹作用。帶農,就是要衝刺三百億斤商品糧,發揮墾區現代農業優勢,做強本體墾區;擴大場縣合作,拓展影子墾區;抓住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機遇,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打造域外墾區。當前要開好局,起好步,做好春播工作。
(二)做到卓越就是要飽含激情,勇攀頂峰,追求最佳,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在全省率先實現小康社會。北大荒人對事業、對工作就是要有一種飽含激情的精神狀態。飽含激情,就是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氣神。激情是人生活力的精華,是對事業始終如一的熱愛,是一種實現理想的熱烈情感,是一種渴望挑戰的精神狀態。激情需要熱血沸騰、不懼困難、腳踏實地、不懈追求。高峰不是頂峰,前邊有第一,我們就是落後。北大荒人要以永攀頂峰的精神,不斷攀越一個又一個高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達到頂峰,達到制高點。追求卓越,是北大荒人的最高價值追求和目標指向。在新時期、新階段,墾區人民追求卓越,就是要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在全省率先實現小康社會。
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墾區的期望,是墾區肩負的重要歷史使命。墾區要按照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健全、土地經營規模化、勞動過程機械化、農業技術集成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全程管理標準化、產品質量安全化,土地高產出、勞動高效率、職工高收入,能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引領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要求,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加快打造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綠色健康養殖基地、境外農業開發基地 “三大基地”。到2012年,墾區率先在全國實現較高水平的農業現代化。
在全省率先實現小康社會,是省委、省政府對墾區的殷切期望。近年來,總局黨委帶領墾區幹部職工大膽解放思想,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跨越式、超常規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一段時間,墾區要充分發揮系統優勢,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抓城、強工、帶農的統籌發展方針,加快墾區農業現代化、農墾工業化和農場城鎮化進程,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把墾區建設成城鄉一體化、充滿生機與活力、文明富裕的新型墾區。到2012年,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1.6萬元,力爭比2007年翻一番,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三)做到卓越就是要不甘人後,挑戰自我,爭創一流,把北大荒集團做成中國領軍、世界一流的農業企業。不甘人後,挑戰自我,爭創一流,是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什麼是一流,最起碼的說,最佳最好是一流;站排頭,扛紅旗,爭第一是一流;挑戰自我,突破自我,永不服輸是一流;永攀頂峰,搶占制高點是一流;核心競爭力最強是一流;同行業領先、產品市場份額最大是一流等等。一流就是把墾區做成在中國領軍,在世界進入500強的經濟體。
北大荒人向來具有不甘人後,一往如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韌勁。北大荒的開發建設史就是一部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歷史。在北大荒的開發史上,幾乎歷朝歷代都試圖挑戰這塊處女地,包括強悍的日本開拓團都以失敗告終,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北大荒人才成功地開發出北大荒。這充分說明北大荒人具有不甘人後、挑戰自我、永不服輸、志在必贏、追求卓越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核心。在墾區跨越發展的今天,這種精神不但要發揚光大,而且要一以貫之的堅持,把追求卓越做為墾區的首要價值目標,以一流的工作,做一流的企業,生產一流的產品,不斷提高墾區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墾區現在已經具備追求卓越的條件,進入了爭創一流,追求最佳的歷史階段。經過60多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墾區整體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生產總值達到450億元;農業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農業結構調整基本到位,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建立起十大主栽作物的科技模式和健全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服務體系,綜合機械化率達95%,實現了從地面到空中的立體化作業;工業經濟競爭力大幅增強,已建成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16家,北大荒品牌價值達48.29億元。其中九三集團、完達山乳業、北大荒米業、北大荒麥芽的生產能力居國內同行前列。目前,墾區年糧食加工轉化能力已達2000萬噸;農墾小城鎮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建起了100多個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生態環境優良、具有北方園林特色的農墾小城鎮,初步形成了“四個五”城鎮發展格局,建立健全了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建成了與國省縣鄉公路相通、場場相通、區區相通的墾區公路網路。這些都是墾區實現卓越發展的有利基礎。
墾區人民肩負著把北大荒集團做成中國領軍,世界一流的農業企業的歷史使命。市場只認最好,只認一流,只認卓越。不做一流,不做卓越,必將被市場淘汰。沒有卓越,沒有一流,就沒有市場份額,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就無法完成這個使命。因此追求卓越,是提高墾區核心競爭力的需要。要視卓越為墾區存在的方式、存在的載體、存在的價值、存在的根本,視卓越為生命。
(四)做到卓越就是要敢為人先,勇擔責任,不辱使命,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商品糧戰略基地,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什麼是北大荒人的使命?北大荒人的使命就是建設國家重要商品糧戰略基地,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敢為人先,勇擔責任,不辱使命是北大荒人的政治品質。在歷史上,北大荒人從開發建設那一天起,就時刻牢記著共和國賦予的神聖使命。在解放戰爭中的炮火硝煙中,為了給前線提供糧食保障,北大荒的開拓者開始在莽莽荒原上開荒種地,為三大戰役的勝利出汗盡力。全國解放後,為了解決國人的吃飯問題,北大荒開始了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北大荒人寧願自己挨餓,也要交足交夠給國家的糧食。在2003年非典期間,北京一度出現糧食短缺,墾區迅速向北京調運15060噸大米,及時緩解了糧食緊張局面。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墾區僅用三天時間緊急加工2460噸北大荒優質大米,通過專列運往四川災區,全力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充分發揮了作為國家抓得住、調得動、能應對突發事件的中華大糧倉作用。作為國家大糧倉,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是黑龍江墾區與生俱來的天職。在糧食問題上,北大荒人始終和黨中央心連心,中央領導所期望的,就是北大荒人想乾的,北大荒人心裡時刻裝著國人的吃飯問題。
國家的憂慮就是北大荒人的憂慮,國家的戰略就是北大荒人的責任。在墾區跨越發展中,農業跨越發展是基礎,今後,墾區要加快“本體墾區”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實現農業主要發展指標跨越式攀升,達到或超過已開發國家水平,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到2012年,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3%,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90%,分別比2007年提高5個和8個百分點;糧食總產350億斤,比2007年增加100億斤;畜牧業占大農業比重達45.8%,比2007年提高21個百分點。2009年,墾區力爭實現商品糧300億斤。要實現這一目標,墾區就要牢牢抓住國家實施糧食戰略工程的契機,充分利用各項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繼續最佳化種植結構,開展高產創建和標準化提升活動,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結合,進一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高效農業,因地制宜擴種高效經濟作物,積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和示範帶動等辦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專業大場。堅持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推進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擴大到1500萬畝。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加快江蘿、勤得利灌區渠首和興凱湖灌區總乾渠,以及查哈陽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等工程建設,著力擴大西部旱作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實施現代農機裝備工程,重點推進水稻、玉米和馬鈴薯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大幅度擴大高產穩產田面積。推進土地整理復墾,有效補充耕地資源。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消除水庫病險隱患。完善災害預警和防治機制,提高應對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推進生態墾區建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