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匡家塋村

北匡家塋村位於墨水河的最源頭,離膠州市偏西南部10公里處,九龍鎮駐地西北部6公里處。東與出家屯村緊靠,西與杜村鎮孝源店子村為鄰,南與皂戶屯、南匡家塋相連,北與東王屯村、高家艾泊村相接。全村版圖面積2497.3畝,其中耕地面積1299.6畝。

基本信息

村莊由來

相傳建村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原為律性佃戶給膠城匡家看塋,繁衍成村,名匡家塋村。後隨人戶增多,便以小河為界,河南為南匡家塋,此為北匡家塋。

政區人口

北匡家塋村位於墨水河的最源頭,離膠州市偏西南部10公里處,九龍鎮駐地西北部6公里處。東與出家屯村緊靠,西與杜村鎮孝源店子村為鄰,南與皂戶屯、南匡家塋相連,北與東王屯村高家艾泊村相接。全村版圖面積2497.3畝,其中耕地面積1299.6畝。2005年底,全村共338戶,897人。

經濟狀況

北匡家塋村經濟歷來以種植業為主。建國前,村民逃荒要飯,吃不飽、穿不暖,打短工、扛長工,過著饑寒交迫的貧窮生活。建國後,村民的生活有了根本的改善。糧食產量由建國初期的13000公斤增加到2004年10萬多公斤。同時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快速提高。到目前,全村已有大小拖拉機100多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大量人力投入二三產業,村民常年在外經商打工的有300多人。村民最突出的是建築人才豐富,有建築技術職稱的就有幾十人,村民的建築業年創收300多萬元。

社會事業

北匡家塋村重視文化教育。早在清末時,村里就辦過私塾。解放後,和南匡家塋村合作正式辦起了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大大提高,同時還辦起了成人夜校,識字班,學政治、學文化,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質。1978年,村里辦起了從國小到國中12個教學班,並且還辦了兩個農業技術中學班。
農村的經濟發展,促進了村莊精神文明建設。現在全村98%的村民安裝了電話和有線電視,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有五家買上了私家轎車,全部村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