轄區
2006年,轄11個村委會:北冷村、西南冷村、東南冷村、西保豐村、東保豐村、杜莊村、陳卜莊村、靳馮藺村、東周村、西周村、許北張村。
歷史
北冷鄉歷史悠久,區域變化複雜多端,清朝末年,縣以下行政區域以圖為單位,河內縣下轄41個圖,北冷為祟上二圖。民國初期,廢圖設區,劃沁陽為四個區,北冷屬沁陽二區,區駐地在北冷村。民國35年,國民黨沁陽政府廢區設鎮,北冷被劃為文德鎮,鎮址北冷,所轄範圍東至武德鎮,西至龍澗,南至溫縣,北至沁河。1945年,溫縣第一次解放,中共太行四專署,成立溫縣人民政府,劃溫縣為六個區,北冷屬六區所轄,區駐地北冷,轄22個行政村。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冷六區仍保持原有建置。1950年,為迅速恢復與發展經濟,縣委決定將溫縣劃為五個區,北冷遂改為五區,區政府駐北冷,轄26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1952年,全縣仍改劃六個行政區,北冷仍改為六區,轄35個自然村。1956年,全縣劃為13個鄉和一個城關鎮,北冷、徐堡、武德鎮各為一個鄉,1958年,為適應合作化需要,三個鄉合併成北冷鄉,鄉駐地北冷村,下轄29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1962年,北冷人民公社分為三個公社,即北冷人民公社、徐堡人民公社、武德鎮人民公社。1982年,取消人民公社,成立鄉鎮人民政府,北冷鄉稱號沿用至今。
總之,一百多年來,北冷鄉所轄範圍曾六度變更,範圍大時轄四五個鄉鎮的規模,小時限於目前的狀況,每次變更都是以北冷村為政府所在地。保留北冷鄉是行政區劃的歷史選擇。同時,北冷當地民風淳樸,人文積澱深厚,民眾的區域中心意識較強,有利於各項工作的推進和開展。
交通
北冷鄉地處沁河沖積平原,年平均氣溫12-15℃,灌溉用水以井灌為主,地下水質良好,土層深厚,土地肥沃,土質獨特,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北冷鄉區位優越,南距縣城較近,可直接承接中心城鎮的輻射帶動,同時作為一個鄉鎮保留下來,輻射帶動幾個方向十數公里範圍內的區域簡便而直接,可大大減少行政管理成本,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北冷鄉交通優勢明顯,焦溫公路縱貫南北,焦溫高速穿境而過,南倉公路、周村至武德鎮境內的公路,形成東西並行的兩大動脈,十月份可望貫通的新朱公路可有效激活該鄉東部的交通資源。同時,村與村之間道路和村內道路全部硬化,從而形成了出鄉快捷,鄉內便達的交通網路。北冷鄉地理資源優越。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幹線距鄉政府所在地僅4公里,南水北調工程主線從北冷村西邊經過,兩相結合,為北冷鄉的小城鎮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建設優美的人居環境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前提條件。保留北冷鄉是交通區位的科學選擇。
經濟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北冷鄉的經濟發展一度落後於全縣平均水平。幾年來,鄉黨委政府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使北冷鄉一躍而成為全縣財政質量最好、增長幅度最快的鄉鎮之一,為社會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政基礎。至2005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700萬元,其中:一產完成6200萬元,二產完成17500萬元,三產完成5000萬元,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305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00萬元。其中財政收入超任務45%,提前兩年實現了五年翻兩番目標。今年元至八月份稅收完成202.5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0%。項目建設出現了熱火朝天局面,新上項目20個,涉及鑄造、紡織、機械加工、化工等,固定資產投資達1.2億元。今年10月上旬以前,北冷鄉新引進的防水材料項目、免燒磚項目、兩個懷藥深加工項目和一個機械加工項目可望集中奠基,固定資產投資超過4000萬元。全鄉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按照推進城鎮化的總體目標,擴大勞務輸出,改變傳統農業種植方式,實現農民的離地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培育一批農業企業,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1073 |
男 | 10596 |
女 | 10477 |
家庭戶戶數 | 487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1015 |
家庭戶男 | 10558 |
家庭戶女 | 10457 |
0-14歲(總) | 5852 |
0-14歲男 | 3119 |
0-14歲女 | 2733 |
15-64歲(總) | 13581 |
15-64歲男 | 6807 |
15-64歲女 | 6774 |
65歲及以上(總) | 1640 |
65歲及以上男 | 670 |
65歲及以上女 | 97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