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明代士人記憶中的北京三大市 ——民國文學中的北京 ——北京人到台灣

圖書信息

作 者:陳平原,王德威 編 叢 書 名:學術史叢書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090039 出版時間:2005-05-01 版 次:1 頁 數:56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文化 > 地域文化

內容簡介

2003年11月北京大學召開了“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書乃會議論文的結集。書中關於北京的論述,採取了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討論對象包括北京的文學(小說、詩歌、小品文)、藝術(繪畫、戲劇、音樂)、教育、傳媒、宗教、建築、生活環境以及民族意識等,穿越諸多學科領域,多有創見。在對北京的“閱讀”、“記憶”與“想像”中,兼及了學者的嚴謹、文人的溫情以及漫遊者的好奇心,是一本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集。相信其出版將為崛起中的“北京學”添加一塊有分量的磚瓦。

作者簡介

陳平原,1954年生於廣東潮州。1978年入中山大學中文系,1984年於中大獲文學碩士學位,1987年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是北大首批的兩位文學博士之一。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最初研究方向著重“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而後逐漸將目光延伸至古代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關注現代中國學術史,近年兼及現代中國教育史。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博士論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合著)、《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等。另著有《學者的人間情懷》、《老北大的故事》等文集。
王德成,“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Edward C.Hendeson講座教授。著有論文集《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譁:三0與八0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台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等書。2004年獲選為第25屆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目錄

序一 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
序二
金元時期北京地區全真教活動
繁華入夢
——明代士人記憶中的北京三大市
清代京師旗人生活
宣南詩社”與嘉道之際的士風
戲曲史敘述中的北京“堂子”
舊戲台上的文明戲
——田際雲與北京“婦女匡學會”
從護花人到知音
——清末民初北京文人的文化活動與旦角的明星化
世變中的音樂教育與音樂家
——由北京李抱忱到廣東黃友棣
市井的迴響
——《三俠五義》中的方言與京華說書人
香山健銳營與京城八大胡同
——穆儒丐筆下民國初年北京旗人的悲情
雅人趨俗,俗人卻雅
——張恨水北京小說雅俗錯位的文化意涵
王度廬的京味女性成長小說
北京是上海的產品嗎?
國際視角與本土文化
——民國文學中的北京
30年代北平的大眾文化與媒體炒作
——關於劉景桂情殺案
“某籍某系”和“東吉祥諸君子”
——1920年代中後期北大的兩個教授集團
“邊城的荒野留下少年的笛聲”
——1930年代北平“前線詩人”的城市記憶與文化心態
小品文與“京派”的審美觀
沈從文與北京
——現代性及其危機
北京夢華錄
——北京人到台灣
台灣人在北京
——1949前在京台灣作家簡論
女性小說的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林海音與凌叔華的北京故事
城市景觀與歷史記憶
——關於龍鬚溝
時空流轉現代
——1980-1990年代小說中的北京記憶
“國都”與“全球都市”
——雙重想像的混雜
清乾隆時期朝鮮使者手記中的北京民俗與政治
芥川龍之介的北京體驗
——短篇小說《湖南的扇》和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譚》
既“遠”且“近”的目光
——林語堂、德齡公主、謝閣蘭的北京敘事
附錄一 “五方雜處”說北京
附錄二 想像北京城的前世與今生
——答新華社記者劉江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