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胰腺癌中醫治療醫院

基本信息

北京胰腺癌中醫治療中心是由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成立,並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鄭偉達教授擔任主任的以中醫為主,西醫相結合的專業胰腺癌治療機構。
胰腺癌是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美國胰腺癌發病率為10/10萬,75歲以上老年人高達100/10萬,每年死於胰腺癌者約2萬餘人。日本1974年的胰腺癌死亡率比1970年增加5倍,與肺癌等相似,死亡率有增加的傾向。
國內胰腺癌發病率也有逐漸增高的趨勢,根據上海市的統計,胰腺癌的發病率1963年為1.16/10萬,居全身惡性腫瘤的第20位,1977年為3.80/10萬,躍居惡性腫瘤的第12位;1982年為6.92/10萬,增至1963年的6倍,躍居惡性腫瘤的第8位(男)和第12位(女)。
本病發病率男性高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5~2:1,男性患者遠較絕經前的婦女多見,絕經後婦女的發病率與男性相仿。
胰腺癌好發於老、中年人,但年輕者並不完全倖免。據上海市的統計資料:50~59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其次為60~69歲組,最低年齡24歲,最高年齡79歲,平均為53.5歲,40~69歲占86.2%。湛江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部1981年1月~1990年12月收治消化系統腫瘤患者共2743例,其中胰腺癌121例,平均發病年齡為49.53歲。
1.肝膽濕熱
主證:左上腹部疼痛、拒按,多有黃疸,並見嘔吐,發熱,口苦,食慾差,便秘,溲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弦。
辨證:肝膽濕熱、瘀毒蘊結。
處方:慈丹膠囊,每日4次,每次5粒;症消癀(症痛康),每日3次,每次1g,連服1~5個月。茵陳雙白癀,每次1g,每日3次;複方莪術消瘤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湯藥:龍膽草10g,梔子10g,黃芩10g,黃連6g,茵陳30g,大黃10g,白芥子10g,丹參15g,半枝蓮30g
2.氣滯血瘀
主證:左上腹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或定點刺痛,引腰背痛伴胸悶不舒,苔白,質暗,脈沉。
辨證:肝胃不和,氣滯血瘀。
治則:疏肝和胃,理氣活血。
處方:症消癀(症痛康),每日4次,每次1g;扶正固本膠囊,每日4次,每次5粒。連服1~5個月。
湯藥;生地15g,桃仁10g,紅花5g,枳殼10g,川芎6g,香附10g,丹參10g,鬱金10g,山楂,柴胡10g。
3.脾腎陽虛
主證:左上腹隱痛,多伴低熱,腹瀉質清稀,小便清長,或伴下肢浮腫,苔白,質淡胖,脈沉細。
辨證:濕阻中焦,脾腎陽虛。
治則:化濕健脾,養脾益腎。
處方:症消癀(症痛康),每日3次,每次1g;扶正固本膠囊,每日4次,每次5粒;茵陳雙白癀,每次1g,每日3次。
湯藥:附子4.5g,川連3g,人參10g,白朮15g,乾薑10g,仙靈脾30g,黃花30g。
根據症狀用藥:
黃疸:熱重於濕,常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茵陳、山梔、黃芩、大黃。濕重於熱常用茵陳、茯苓、苡仁、豬苓、龍葵、白朮、鬱金。急黃暴發宜用犀角、丹皮、元參、鮮生地、茵陳、草河車。
發熱:中等以上的發熱,偏於血瘀內阻的常用丹參、桃仁、紅花、水紅花子、七葉一枝花;偏於濕熱內蘊的常用杏仁、蔻仁、苡仁、竹葉、滑石、半枝蓮;熱入營分發熱者,常用犀角尖、生地、元參、赤芍、丹皮、紫草。
長期低熱:偏陰虛發熱者,常用鱉甲、知母、地骨皮、銀柴胡、西洋參、蛇莓;偏於氣虛發熱者,常用黨參、白朮、黃芪、陳皮、甘草、柴胡。
疼痛:疼痛多在中上腹部,常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土茯苓、白屈菜、野葡萄藤、三棱;血瘀明顯常用白花蛇舌草、五靈脂、延胡、三棱、莪術、參三七、天龍;氣滯明顯常用鬱金、香附、八月扎、枳殼、橘葉。
胃腸道出血:用大黃、白及、參三七、血餘炭、墨旱蓮、生地榆、側柏炭;偏於氣虛統攝無權者,加黨參、白朮、黃芪、甘草。
小便黃甚者,可加金錢草30g,車前子20g,滑石15g;口渴欲飲者,可加生地20g,玄參15g,麥冬9g。
此外,在濕熱毒盛期,可加用牛黃醒消丸;穩定好轉期,加用六味地黃丸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
手術治療是現代醫學治療首選方法,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效果均不理想。酌情加用中藥可提高療效。另外,晚期疼痛口服阿斯匹林優於其他止痛劑。但長效的止痛方法還是行內臟神經阻滯手術。
胰腺癌一旦確診多屬晚期,淋巴結轉移占90%,半數以上已有肝轉移,1/4以上有腹膜種植,1/3病人已侵犯十二指腸。因此常失去手術治療機會,放療多不敏感,化學療效不好。故宜以中藥治療,來提高免疫功能,達到控制病情、延續生存時間、減輕痛苦的目的。除上述中藥治療外,還可以用扶正固本膠囊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複方莪術消瘤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其他如仙鶴益壽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參靈膠囊,每次5粒,每日3次。單用中藥或配合化療、免疫治療,均有療效。
【病案】
例一 曠某,女,54歲,工人。2001年9月,患者因不明原因黃疸3月余而就診。CT檢查: (1) 胰頭占位性病變,侵及膽總管; (2) 輕度脾腫大,膽總管、肝內膽管擴張。患者採取保守治療近一年,療效不甚滿意。2002年8月14日,CT檢查: 胰頭腫大,邊緣清楚,胰頭最大直經約5.4cm; 肝內膽管、膽總管擴張; 胰頭增大考慮占位性病變,遂於2002年9月9日來院求診。現主要症狀:腹部隱痛,飲食納減,寢差。臨床診斷: 胰頭占位性病變,侵及膽總管。中醫辨證: 肝膽濕熱 瘀毒蘊結,治宜: 清利濕熱 化瘀解毒 軟堅散結。
予以:慈丹膠囊 60粒×10盒 5粒/次 4次/日 飯後服,2.湯 劑:茵陳30g 梔子9g 黃芩9g 黃連6g 川楝子9g 元胡9g 炒棗仁15g 白朮9g 茯苓 15g 炒各麥芽各10g 炒山楂10g 鬱金10g,7劑 1劑/日 水煎服
二 診(2002年11月16日)患者腹部隱痛已大為減輕,飲食增加,各症狀均已好轉,故要求繼續服用上藥。處方:成藥同前,湯劑:上方去茵陳、川楝子,繼服。囑之:1.定期複查,2.飲食有度,多食清淡之物。
三 診(2003年2月8日)
患者今日來電話高興地告知,目前身體恢復得很好,可以幹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希望能繼續服藥,以控制復發之用,並告之準備今年6、7月份到北京來複查,2003年7月,曠某攜同其愛人、孩子一同來京,經2003年7月3日CT檢查: 胰頭局部增大邊緣清楚,胰周脂肪層清晰,胰尾、脾、雙腎未見異常,腹膜後未發現腫大淋巴結。說明一年來,曠某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
例二 鄭某,男,農民,1994年3月21日初診。患者1個月前因右上腹疼痛在福建省某醫院行剖腹探查,確診為胰頭癌伴腹腔廣泛轉移,已無法切除。1個月來腹痛便秘反覆發作,黃疸持續加深,經親戚推薦到我院就診。症見:消瘦、皮膚深黃而晦暗,上腹脹痛拒按、舌苔黃膩、脈弦滑,診為肝胃濕熱久蘊,瘀毒互結。採用國藥慈丹抗癌衝擊療法,治以慈丹膠囊、茵陳雙白癀、症消癀(症痛康)、每次各5粒,每天4次。3個月後,腹痛停止,黃疸消退。繼續服藥5個月,腫塊明顯縮小。原診醫院複查後認為上藥確實抑制了腫瘤的擴散,為手術創造了條件,遂於1995年3月進行了手術切除。術後繼續服藥3個月,已完全康復。1999年4月20日,特向腫瘤醫院送來感謝的牌匾。
例三 鄧某,男,77歲,幹部。2001年月11月因腹痛、黃疸,行剖腹探查術,診斷為胰腺壺腹周圍癌。2002年5月26日,彩超檢查為: 胰腺形態失常,胰頭區查及4.0×3.5cm2占位,邊界清晰。2002年6月3日,CT檢查為: 胰頭占位,胰頭癌可能; 肝內多發囊性改變。
2002年7月23日來我院治療,現主要症狀: 消瘦、全身乏力、頭暈、納食量小、腹部隱痛、伴有腹脹、寢差。臨床診斷: 胰腺壺腹周圍癌,胰頭轉移、肝轉移。中醫辨證: 肝鬱脾虛 濕熱瘀結,治宜:舒肝健脾 清熱利濕 軟堅散結。用藥: 慈丹膠囊 5粒/次 4次/日 飯後服;症消癀(症痛康)(症消癀):1g/次,3次/日,飯後服;扶正固本膠囊,5粒/次,3次/日,飯前服。2、湯劑:柴胡12g,白芍15g,川紅花8g,桃仁12g,莪術10g,薏苡仁20g,茯苓皮20g,丹參30g,厚朴12g,白花蛇舌草30g,大黃10g。
二 診:(2002年8月23日)
上藥服後,患者腹部疼痛減輕,腹脹好轉,進食量增加。由於腹部脹痛減輕,夜間睡眠好轉,特要求繼服上藥。囑之:(1) 少食多餐,不要過飽,(2) 少食生冷、油膩食物及溫補刺激性食物。
三 診:(2002年9月30日)
患者連續治療兩個月,病情逐步好轉,腹部疼痛已無明顯徵象,全身乏力現象已自覺好轉,尚能每天早晚散步。為控制其發展要求繼續治療。目前正在康復鞏固治療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