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急救中心

北京市急救中心

北京市急救中心位於北京前門西大街占地面積6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前身為北京市急救站1983年義大利政府與中國政府合作興建了北京急救中心,1988年3月25日正式投入運轉,同時啟用“120”急救電話1997年被北京地區醫院評審委員會評為三級甲等急救中心。2004年3月25日成立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下設北京市急救醫學研究所北京急救醫療培訓中心。

基本信息

中心簡介

北京市急救中心北京市急救中心

關心指導

在北京急救中心建設發展過程中,各級領導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指導,促進了北京120的發展。

指揮調度

120急救網路指揮調度系統集呼救受理、計算機輔助指揮、移動信息終端、地理信息套用、視頻顯示、會議和設備綜合控制等功能於一體, 實現語音通信的數位化、視頻傳輸的網路化和調度管理的信息化,是院前急救的呼救中心、指揮中心和信息中心。調度大廳面積420平方米,可容納50個調度員同時接警。調度人員可通過多種通訊手段與運行的急救車保持實時的聯繫,及時準確的調度指揮。

網路建設

北京急救中心負責北京120急救網路規劃和管理。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根據區域面積、人口分布、急救需求等情況設定站點,城區設定急救站,遠郊區縣設立急救分中心,縮短急救半徑。提高了急救呼救滿足率。建立了120院前醫療急救的標準化體系,統一了急救站建站標準和急救標識;統一了人員上崗條件和院前急救服務標準。實現了急救站建設和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

日常急救

日常急救包括現場搶救和病人轉運,對心腦血管急症、外傷、中毒等危重症緊急救治,在醫療監護下將病人轉送醫院。

突發事件

突發事件具有不可預知性。為做好各類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援工作,中心堅持平戰結合的原則,建立應急工作的運行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梯隊,積極組織參加實戰演練,提升應急能力。完成了抗擊非典、抗震救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等突發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任務。

醫療保障

中心承擔在京舉行的各種大型會議、重大體育賽事和各種娛樂活動的醫療急救保障。圓滿完成奧運會、殘奧會、國慶六十周年慶典等活動的保障任務。

急救培訓

北京急救中心下設急救培訓中心,一方面對各醫療機構專業人員進行急救技能培訓;另一方面通過“市民急救課堂”和急救科技館等形式宣傳普及急救知識。

交流合作

注重國內外交流合作,選派急救人員赴美國日本法國香港等地學習考察,舉辦論壇,組織演習,學習國際先進醫療急救技術、經驗,促進首都急救事業進一步發展。

急救裝備

120急救車分為高檔搶救監護型救護車、搶救型救護車;隨車配備呼吸機、心電圖機、監護除顫儀、生化監測儀等先進設備。還配有物資供應車、通訊指揮車、負壓型救護車、新生兒專用救護車等各種特殊功能的新型救護車。北京急救中心建有應急物資庫,按北京市萬分之一常住人口儲備了十個種類上萬件物資,可以隨時啟用,保障應急需要。

團隊建設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北京急救中心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急救精神,強化學習,提高隊伍素質;宣傳引導,激發工作熱情;關愛職工,構建和諧集體。用新的文化理念樹立新形象,用新的管理思想增加凝聚力,推動首都急救事業不斷發展。

多年來,北京急救中心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圓滿完成各項任務。自1999年開始,多年被評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獲得首都文明單位標兵“五連冠”稱號;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標兵”。 2008年被評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

急救設備

北京市急救中心北京市急救中心

指揮系統主要包括有線通信、無線通信和計算機輔助系統三類。

120電話的呼叫中心[CallCenter]包括1000門的數字交換機,光纜傳輸,8個CE1接口,實現120路呼救電話的自動排隊與分配[ACD]。

自動呼救系統可以實現身邊無他人協助病人的自動呼救。

無線通信使用800MHz數字集群通信系統。

救護車衛星定位系統[GPS]提供救護車的位置信息,輔助計算機指揮。

地理信息系統[GIS]提供矢量化的地理信息。

基於GSM-SMS的車載信息系統實現了指揮中心與救護車之間的雙向數據通信。

車載GSM電話,保證了救護車與病人的聯繫。

實現了計算機對交換機的控制[CTI],計算機對GPS、GIS、GSM及音視頻系統的集成。

計算機輔助指揮系統[CAD]根據現場定位,自動提供最佳調度方案供調度選擇,調度指令可以自動傳送到救護車上。

建立了計算機的區域網路和廣域網,連線了城區5個急救分中心和郊區10個急救分中心,形成了覆蓋全市的急救通信網路。

數字錄音系統保留通話的語音信息。

調度座席具有呼救受理、車輛定位、指揮調度、無線通信、數字錄音、電話操作等功能。每座席有三個19寸的顯示器,分別顯示調度信息、地理信息和各種套用信息。

大螢幕系統可以顯示VGA、DVD、VHS等各種信息,Philipus的會議系統提供了語音服務。

Creston實現了對音、視頻設備及燈光窗簾的綜合控制。

20KW的UPS供電持續時間4小時以上。

完善的管理終端提供了透明的數位化管理手段。

文化建設

北京市急救中心北京市急救中心

院徽釋義

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標誌主體顏色:藍色,寓意寧靜、祥和。
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標誌構成元素:
1.蛇仗:救死扶傷之愛心,救死扶傷之能力,醫學科學以及醫生職業的平實與神聖。
2.六柱:藍色生命之星交叉的六條臂象徵著急救醫療服務系統[EMS]的六大系統功能,即:發現、報告、反應、現場搶救、運輸途中監護和轉至院內救治。
3.橄欖枝:代表生命,頑強,永恆的希望與和平。
4.長城:在突出北京地域特徵的同時,又蘊含著堅不可摧的急救力量。

企業標準色系

標準色:
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標準色選定為:藍色[C100 M80 Y0 K5]。寧靜、嚴謹,表達了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對生命的呵護與尊重。
輔助色:
1.為適應不同場合需要,特別選定數種顏色為輔助色與標準色配合使用,以增強表現力。輔助色在使用中應慎重,切忌濫用,以免造成視覺識別的混亂。
2.在標準色及輔助色的運用中,應該嚴格遵守配色規定,以免造成誤導。

院訓

北京急救中心院訓:
厚德、精醫、搏時、競進

註:

厚德:語出《易經》"厚德載物",以此來表明120人開闊的胸懷、意志高遠,良好的醫德醫風以及用心關愛患者,以情溫暖病人的人文關懷的行醫理念。

精醫:體現120精湛的醫術、精良的設備、精益求精的追求,用最好的服務構築起生命的路色通道。

搏時:時間就是生命,120人勇往直前、無私奉獻,時刻在與時間賽跑。"搏時"充分體現"為生命贏取每一秒"的理念。

競進:體現120人不斷進取的信念,鍥而不捨的追求,創新的意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團隊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