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規劃

北京市“十二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規劃

“十二五”期間,北京將重點推動“一軸一線一帶多片”有關保護工作。“一軸”指7.8公里的傳統中軸線;“一線”指加強朝阜路沿線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治;“一帶”指促進長安街至前三門大街之間帶狀區域的融合發展和歷史文化資源的創新利用。

簡介

2011年12月4日,《北京市“十二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規劃》正式發布。對於原住居民的保護業已寫入了規劃中“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及傳統平房區的歷史風貌,提升文化內涵,促進文化延續。注重人口疏解實施過程中的文化延續問題,保留一定數量原住民,保持人口結構多樣性。” 爭取在5年周期內,基本完成朝阜線保護與整治、中軸線申遺準備工作及舊城特殊公共政策研究制定等內容。

內容

舊城仍是名城保護的重點

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城
“舊城依然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和核心,‘十二五’期間也將堅持舊城整體保護。”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十二五”期間,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將外延,拓展至整個北京市域。
北京市規劃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其實也是整個市域,主要是“十一五”期間舊城是保護重點。“十二五”的外延則是把舊城保護的一些成功經驗和理念推廣至市域。

有價值建築不得過度裝飾

“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加強對舊城有價值建築的房屋管理。提高房屋產權人及使用人的保護意識,對隨意拆改或過度裝飾的行為加強管理,尊重包括色彩、體量、材料、格局等有價值建築的原有形式,儘可能保護其留存下來的歷史信息。
北京市規劃委表示,將嘗試組織有關部門與保護區房屋所有人、使用人簽訂風貌保護協定,明確相關權利人對房屋的安全使用和風貌保護的法律責任。堅決杜絕違法建設、違法出租和改變房屋使用性質的行為。

人口

疏解時保留部分原住民
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北京還將研究制定促進舊城人口疏解的相關綜合配套政策,為符合條件的外遷居民提供住房保障。轉移舊城內的各項優質公共資源,使舊城人口疏解同時成為帶動其他地區發展的新機遇。
人口疏解還會注重文化延續,保留一定數量原住民,保持人口結構多樣性。力爭把舊城的居住人口和就業人口密度調整到適宜水平,嚴控舊城發展規模。

政策

舊城將設“政策特區”
“十二五”期間,北京將推進舊城相關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舊城在北京的保護有其特殊性,比如房屋建築、胡同、公共設施等都很特殊,房屋產權等方面也有特殊性,如果用全市性的統一政策,舊城很難推進保護、修繕和人口疏解。”這位負責人說。
對此,北京將研究制定針對舊城的特殊政策集合,從人口疏解、土地和房屋產權交易、房屋管理、文物修繕和開放、市政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確保舊城尤其是歷史文化保護區及成片平房區得到有效保護和改善。

交通

舊城發展慢行交通系統
“十二五”期間,北京還將制定適合舊城的特殊技術標準及規範,使舊城交通系統在滿足傳統風貌保護基礎上兼顧交通組織需求。研究停車位指標和歷史文化保護區停車改善措施,發展步行、腳踏車等慢行交通系統,推進道路微循環系統研究。

數說

該規劃適用於北京16410平方公里的市域範圍。
近年來,市區兩級政府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投入資金約180億元,其中市級財政投入約50億元,區級政府投入約60億元,主要用於舊城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
2006年至2009年總計修繕舊城院落5000餘個、房屋110餘萬平方米,改善了5萬餘戶居民住房條件。

資金

現狀:北京雖有歷史名城保護專項資金,但數額不足,主要用於文物建築修繕,而對歷史文化名城的環境風貌進行整治,則主要靠以房地產開發帶動危舊房改造的模式來進行。而且其改造方式基本上是“剃光頭、蓋高樓”的方法,使北京舊城內具有典型的城市特色的平房、胡同快速消失,成片的樓群破壞了北京舊城“天際線開闊、平緩,城市呈水平布局”的格局。
措施:北京市規劃委表示,將多元化籌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資金。政府投資與社會參與相結合,以政府投資最大限度地撬動社會投資。逐步加大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資金投入,探索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基金,搭建保護資金的投融資平台。
在充分考慮信貸資金的使用風險和歸還渠道、來源、方式等前提下,爭取信貸資金支持,如研究保護區騰退四合院土地抵押融資模式及發行文化彩票的可行性。將資金保障機制納入法制化軌道,同時加強對保護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

公眾意見採納

市民集中關注的還是“加強古都風貌保護立法工作”、“通過整體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產業規劃為歷史街區的發展創造條件、控制保護區內大量商業設施的建設”、“舊城人口外遷不能強制、要多種形式並舉、安置補償方式要多樣化、積極鼓勵大力支持自願出城市民”、“加大舊城平房改造力度,提高房屋修繕水平,改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停車條件,改善居住環境”等保護措施,也有市民關注盧溝橋保護、西城區育教胡同27號文保院落修繕、西四西安大院簡易樓騰退等個案。 目前已經採納並落實的11條民眾意見,在新版規劃中都有所體現,以市民對首鋼老廠房提出的“保護優秀近現代建築”意見為例,在《規劃》的“名城保護的主要任務”中,就有“十二五”時期將推動優秀近現代建築和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的記述。

解讀

前門大街等歷史街區將保留老住戶
上周五的清晨6點鐘,濕冷的空氣夾雜著雪花撲面而來。前門東大街和煤市街上,只有幾個人裹著厚厚的棉衣步履匆匆。再過半個小時,大柵欄一帶開始出現活動的人影,孩子們陸續背著書包走出家門。早晨的時光,是住在這兒的居民給街道以生機。而讓居民惴惴不安的是,他們會從這商業區中拆走嗎?
4日,《北京市“十二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規劃》正式發布。對於原住居民的保護業已寫入了規劃中“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及傳統平房區的歷史風貌,提升文化內涵,促進文化延續。注重人口疏解實施過程中的文化延續問題,保留一定數量原住民,保持人口結構多樣性。”
“對於舊城中的改造和保護,我們不會一拆了之。尤其是有著濃厚北京特色的歷史街區中,會保留一定的居住人口。”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
怎么留:
舊時商街不會拆成“純商業區”
前門大街商業區的範圍在擴大,南鑼鼓巷也將變成步行商業街。隨著舊城保護工作的推進,一些居住傳統商業區附近的居民忍不住惴惴,不知何時自家胡同也要變成步行街,不再適合居住了。
“其實在過去5年中,我們已經修繕了5000多個院落,給110餘萬平方米的舊城房屋解危排險,改善了5萬戶居民的住房條件。”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老城區中要保護的商街不僅不會變成純商業區,相關部門還會給區域內的居民改善居住條件。
這事兒要說起來就細了,胡同中增加、更換了路燈,建起了變配電設施,架空線入了地,清潔能源採暖進了平房,老院子裡進行了上下水改造,自家的、公共的衛生間都升級這一系列市政設施改造,使舊城傳統平房區內的市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確實有些區域會搬遷,但從沒有說過不讓老百姓住了。要不財政貼這么多錢改善平房區生活環境,圖什麼?”相關負責人說。
“凡金銀珠寶以及食貨如山積,酒榭歌樓,歡呼酣飲,恆日暮不休。”前門大街在歷史筆墨中,永遠是一幅商貿往來的勝景。但記者在已經拆除了部分平房的前門東區看到,還有老街坊尚未搬遷。東城區規劃分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針對他們制定原地居住的方案。如果居民想改善環境,還可以按照舊城人口疏解的自願原則搬到新城區,如果真是故土難離,規劃也會考慮到市民的實際需求,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
怎么改:
勸業場重建與胡同院落共生
“我們在保護傳統商街的同時,要修復一些過去的地標性建築。但如果這些舊日地標性建築就在胡同之中,我們在規劃時也會考慮到對胡同居民的影響,研究舊式建築和胡同的共存關係。”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翻開一份勸業場的修復規劃書說。
歐式古典復興風格中蘊含著民國遺風、屋頂巨大的玻璃天窗,三層迴廊的內部結構配上豪華的內飾,勸業場,曾經是大柵欄的勝景之一。記者獲悉,勸業場已經進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序列,並將在整治後重生。
這棟建築,無論是對京城的商業、還是建築業來說,都有著獨特的標誌性。勸業場始建於1905年前後,為京城首幢大型綜合商業樓,比久負盛名的天津勸業場還早20多年;其前身為“京師勸工陳列所”,是京城最早的具有博物館性質的建築;由於裝備了京城商業樓里第一部電梯,還成為了本市公共建築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案例。
但它現在只是一座賓館。從前門往南看,勸業場的頂樓上戳著“新新賓館”四個紅字,和其風格格格不入。
“勸業場肯定要修復原貌,但不會因為恢復商業的原貌,就把周圍都拆平了。我們正在研究傳統商業區如何與傳統居民區共生。”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
從一份規劃書中,已經看出了這種“共生”的轉變:大柵欄C地塊將以勸業場為中心,保留片區傳統風貌、肌理,完美融合區域發展與傳統文化保護,把單純的以旅遊服務為目的的商業模式,轉化為創新多變的商業空間宣傳老北京文化,推動文保事業。
相關負責人將其解讀為:這將儘量保留原有胡同肌理,最大程度上延續歷史街區風貌。市井商業將與新興商業融合、共生,傳統的胡同院落將與大量的民國建築共生。
怎么遷:
城內資源同時搬到新城
留在舊城裡環境可以改善,那對於遷到新城的居民來說,是否還能享受到同樣的待遇呢?記者在“規劃”中看到,將引導城內的資源同時搬到新城。
“第一應該積極鼓勵、大力支持自願出城的市民,第二應該讓市民在貨幣、房屋補償兩種政策里自由選擇,第三政策需要有連續性,第四騰出房屋的使用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在“規劃”徵求意見的過程中,一位署名為“一個熱愛北京的市民”發來了4條意見。
這也是得到市規劃委採納、並相應修改徵求意見稿中條款的市民意見之一。記者在規劃中看到,由於舊城區人口密度太大,在“十二五”期間,人口疏解將和加大居民生活環境改善力度並行,仍舊會堅持“政府主導、居民自願、專家指導、社會監督”的原則,研究制定促進舊城人口疏解的相關綜合配套政策,為符合條件的外遷居民提供住房保障。
外遷的居民也不必過於擔心,在“十二五”規劃中,要求“切實轉移舊城內的各項優質公共資源”,新城和舊城區,將同時發展。
記者在規劃中,看到了與“一個熱愛北京的市民”同樣的話:“研究制定居民外遷後騰退用地和房屋的使用管理政策,促進舊城復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