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京大學力學與空天技術系隸屬於工學院,前身是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由著名科學家周培源教授創立於1952 年,是新中國的第一個力學專業。目前,力學與空天技術系是我國著名的力學、航空航天人才的培養基地。
力學與空天技術系是國家第一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擁有1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力學),1 個教育部一級重點學科(力學)、3 個二級重點學科(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力學學科下設8 個博士點,分別為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力學系統與控制、能源動力與資源工程、先進材料與力學。還擁有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群體,以及一個國家教育部創新團隊。“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是國家教育部特色專業;《彈性力學》是國家精品課程。力學與空天技術系還與“湍流與複雜系統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共建,促進學科交叉前沿研究。
目前,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空天技術系與多所國際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有良好的教學與科研合作關係,並與國內外著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互動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習條件及國內外交流機會。力學與空天技術系每年有多種由國家、國內外著名企業提供的獎學金,並以助學金、貸款、補助等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
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空天技術系將弘揚和發展北京大學的力學學科優勢,積極推進“國家理科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特色專業的建設,加強湍流理論、計算、實驗、複雜流動、複雜材料力學、多功能材料力學和物理性能、複雜系統動力學與控制、生物力學、先進科學與工程計算、航空航天動力學與控制、臨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 、連續推力太空飛行器最優軌道機動 、智慧型水下仿生機器人研究、 彈性欠驅動腿式機器人的動力學控制研究、複雜系統動力學與控制 等研究;同時我們還將加強航空航天相關的基礎理論與套用研究。
在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力學與空天技術系將以高標準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於國家和社會。
師資力量
雄厚的師資力量是傑出人才培養的基礎,力學與空天技術系擁有一支重視
基礎教學,治學嚴謹、勤懇敬業的師資隊伍。力學與空天技術系現有教授24人,特聘研究員7人,副教授18人,同時還聘請了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目前,力學與空天技術系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國家千人計畫”學者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 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4 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 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5 人,他們均活躍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
本科生培養
力學與空天技術系現有理論與套用力學、工程結構分析2個本科專業。
1)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理學 學制:4年
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成立於1952年,由著名科學家周培源教授創建,是我國大學教育中的第一個力學專業。本專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經過多年的發展,北京大學力學學科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學科特色。堅實、深刻的基礎理論研究一直是本學科的傳統優勢。五十年代,周培源先生主持力學專業的辦學方向和力學人才培養模式等重要原則問題,倡導並培育了強調基礎理論、重視實驗研究、理論聯繫實際等優良學風。力學專業的教學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在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大學基礎數學和經典力學等相關基礎課程都有一代名師,他們編寫了在國內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教材。“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和
該專業致力於培養優良的數理基礎和科學素質,掌握力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從事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套用的實踐。旨在培養能夠從事工程科學領域創新性前沿研究的科研人才,以及運用理論研究、實驗分析和數值模擬等手段解決問題的高級人才。 學生畢業後可在力學及相關交叉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也可進入工程技術相關領域從事套用研究、技術開發或管理工作。
2)工程結構分析專業 Engineering Structure Analysis 工學 學制:4年
計算力學是用計算機方法求解力學問題的學科,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誕生的有限元法,已經成為當代工程結構(如大型建築、橋樑、場館、航空航天飛行器等)設計、仿真、安全性分析的基石。計算力學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結合產生了CAD、CAE產業並成為新領域“計算科學”的核心,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技領導地位、經濟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關鍵;計算科學是21世紀最重要的技術領域之一。為適應工程界對結構計算與分析和工程軟體開發與套用的人才需求,北京大學力學繫於1996年在國內率先設立了工程結構分析專業。該專業著重培養學生用數學和力學基本理論結合計算機和信息綜合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工程與科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工程套用軟體的設計與開發能力,使學生成為掌握當代先進計算理論和方法、工程軟體開發,並套用這些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力學及相關交叉學科領域繼續深造,也可進入工程設計部門、研究機構、大型企業、政府機關等從事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
研究生培養
力學與空天技術系下設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工程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力學系統與控制、能源動力與資源工程、先進材料與力學),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主要科研方向有:湍流基礎理論與實驗複雜流動的計算與工程套用,航空航天結構動力學,複雜材料力學,複雜智慧型系統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風工程力學與空天技術系所有教師都可以招收博士研究生。
外校和本校優秀保送生可獲得校長獎學金,每人每年5萬元人民幣。力學與空天技術係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導師,完善的實驗設備,同時向優秀研究生提供出國交流的機會。
歷史沿革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了院系調整,中國第一個力學專業--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創立。北京大學力學專業從創立之日起,迅速薈萃了一批中華民族力學界的精英,奠定了北京大學力學學科的基礎。周培源、錢敏、吳林襄、葉開沅和陳耀松等中國力學界前輩先後從當時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高等院校來到北京大學力學專業主持工作,開設與承擔力學專業的基礎課程。莊逢甘、陸士嘉、錢偉長、鄭哲敏、胡海昌、林鴻蓀等也先後來到力學專業授課或兼職。 董鐵寶、王仁、周光炯、孫天風先生等愛國學者先後從美國等國家毅然回國,投身到北京大學力學專業的創業中。錢學森先生、郭永懷先生回國後,也來校指導工作、培養青年教師,他們對力學專業的學科方向、課程設定和師資培養等問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意見,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周培源先生建議並籌劃了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的建立;主持研究力學專業的辦學方向、力學人才的培養模式等重要原則問題;倡導並培育了強調基礎理論、重視實驗研究、理論聯繫實際等優良學風;主持並開拓了湍流研究的學術方向。由於50年代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而當時全國的力學專業僅此一家,北京大學力學專業得到了校方、教育部以及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教學實驗條件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1958年10月1日,國內第一座較大型的低速風洞在力學專業建成並試運行成功。文革前,中國自行研發的新的飛機機型大多在此風洞做過模型試驗。當時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的激波管和六十年代初設計加工的我國第一座激波風洞,不僅對本專業教學與科研,而且對國防科工事業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作了出貢獻。
1965年,北京大學力學專業已經形成90多人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組建了流體力學、固體力學與一般力學三個教研室。
1969年10月,“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了回響當時“三線建設”規劃的需要,北京大學校方將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與技術物理系,無線電系一起遷到陝西漢中地區。
1972年,北京大學漢中分校(653分校)力學系成立。漢中分校的科研教學條件遠非學校本部可比,而且當時的社會環境也對力學系的科研教學工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如此困難的客觀條件下,力學系的教職員工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教學科研工作:開辦了一系列的進修班與短訓班;進行了以大型冷卻塔的應力分析程式開發為代表(此項目由武際可主持,到2002年為止中國大陸所有的火力發電站的冷卻塔的應力分析均由該程式完成)的一系列科學與工程研究。
1978年底,北京大學漢中分校遷回北京,原校舍由陝西漢中工學院接管。
1979年3月24日,北京大學力學系成立。這段時間裡,力學系的工作逐步走入正軌。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先後成立;湍流研究室、環境流體研究室、工程科學教研室、測試分析室、計算力學與套用數學教研室、計算流體研究室、非線性科學中心以及力學研究所等一系列學術研究機構先後成立。
1988年,北京大學力學系的流體力學、固體力學被確定為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
1990年11月,國家計委批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100萬美元在北京大學籌建湍流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勛剛教授為首屆主任,莊逢甘院士為首屆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3年,北京大學力學系被批准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1995年,北京大學力學系更名為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同年湍流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國內外開放。
1996年,首屆工程結構分析專業本科生入學,工程力學博士點建立。
1998年後,佘振蘇教授、陳十一教授先後應聘為長江計畫特聘教授和實驗室負責人。
2000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湍流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改名為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1年,固體力學、流體力學、一般力學和力學基礎被確定為教育部重點學科。
2004年,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作為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的新增研究生專業正式招生,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系室共建。
2006年3月,北京大學校方發布通知,宣布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整體併入北京大學工學院,並改名為力學與空天技術系。
2007年5月,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空天技術系航空航天研究所成立。
2009年,航空航天工程專業設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航空航天領域的多學科知識,了解專業領域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發展動態,能運用理論分析、數值模擬和實驗研究等手段研究和解決航空航天領域的實際問題。學生畢業後可在相關領域內繼續深造,也可進入航空航天相關部門或工程單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