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東南角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城東南角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已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以雄偉瑰麗的身姿屹立在東方,已不再是當年閉關鎖國的那座城池。東南角樓位於建國門南大街和崇文門東大街相交處的內側,北京站東南殘留的一段城牆末端。現存角樓建成於明正統四年(1439),此後歷代均有修繕。民國以後,東南角樓已不再設防。於1915年修建京師環城鐵路,拆斷了東南角樓附近的城牆和敵台。在繁華和嘈雜掩藏了它往昔的傷痕, 但是,當我伸手觸摸到這些侵略者留下的痕跡,心裡又不禁被觸痛——北京這座都城承載了太多的硝煙與傷痕,而她卻以無比堅毅的姿態依然屹立,深沉凝重,是古老北京城的象徵。

歷史

在建國門南大街和崇文門東大街相交處的內側,北京火車站東南殘留的一段城牆上,矗立著一座雄偉的建築物,俯視著乘火車進出北京的旅客,形成象徵北京的明顯標誌,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東南角上的角樓。

現存角樓建成於明代正統四年(1439年),因明城垣承元之舊,明太宗朱棣建設北京宮殿,對城垣也作了較大的改動。永樂十七年(1419年)將城垣南牆南移,自今之東西長安街一線展至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一線,城垣雖作了改葺,但“月城、樓鋪之制多未備”,因而至正統元年復命修築京師九門城樓,次年正月施工。據明《英宗實錄》:“(正統)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師門樓、城壕、橋閘完。……城四隅立角樓。”這是明代北京城垣有角樓的明確記載,也是它的創始年代。

此后角樓歷代均有修繕。清代乾隆年間對各城樓更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葺或重修,角樓當也不會例外。民國年間也曾予以修繕,將內部大木結構的彩繪,漆成滿堂紅,就是此時改變的。

概況

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文物保管所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文物保管所
這座角樓是明清兩代北京內外城牆8座角樓中遺存下唯一的一座。始建於明朝正統元年1436年,距今已550多年的歷史。角樓全稱為城垣角箭樓,重樓歇山頂,平面呈曲尺形,坐落在城角墩台上。台高12米,樓高17米,總高29米,。曲尺形的兩外面各寬35米、兩內面各寬23米。樓內為4層。樓頂為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梁枋繪雅烏墨旋子彩畫。樓內側附抱廈兩座,抱廈正中各闢紅漆大門一扇。門上各設直欞窗3扇。外牆體分別闢有4層箭窗,每層36孔,共有箭窗144個。整座建築形式特殊,是我們今天尚能見到的明清城防設施的獨特例證。1979年8月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角樓連線的城牆,高12米,寬16.7米。角樓北側目前殘存城牆長約100米、西側殘存城牆長約400米。

構造

北京城東南角樓角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邊長39.45米,上邊長15米,樓高17米,通高29米。樓沿城台外緣轉角建起,平面呈曲尺表,四面磚垣,重檐歇山頂,兩條大脊於轉角處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綠剪邊,綠琉璃列脊飾獸頭。樓體外側向東、向南西兩闊面和向西、向北兩側面,均辟箭窗,亦稱射孔。計:上檐下一排,下檐下三排,闊面每排14孔,側面每排4孔,共144孔。樓體內側(背面)隨主樓各出抱廈,亦相邊成轉角房,辟二門,一西向、一北向。門上設直欞窗。樓內立金柱20棵,支撐梁架,設射孔,鋪設樓板三層。整座樓的建築面積有701.3平方米。
金柱由楔形木包鑲八棱形木心拼接而成(又叫拼幫),柱底徑70厘米,頂徑45~50厘米,金柱上承三層架梁,形成角樓主體框架。外金柱一側沿箭窗由承重枋隔為三層,承重枋之間有楞木連線,上鋪樓板,站在樓板上可以從箭窗向外投射。1949年後北京城牆逐步拆除,東南城角牆段亦因1958年擴建北京火車站,只保留了角樓城台和迤西近百米的一段城牆,這段城牆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城牆底寬25.5米,頂寬16.7米,高12米,兩側各收分4.4米。牆體內為夯土心,外以磚石包砌,牆上用城磚墁頂,牆外一側有垛口。東南城角樓城牆西端,有一磚砌券洞,是1915年北洋政府為修環城鐵路鑿穿城牆砌築的,洞寬9.18米、高8米、進深6米,券洞北側還保存了一段30多米的隔離牆,並附有上城馬道。1900年8月八國聯軍進逼北京城下,13日於城東防線發起進攻,軍民奮起抵抗,經兩天兩夜激戰,東便門、廣渠門、朝陽門相繼被攻陷。角樓背面東側城磚上至今留有當年沙俄、美國侵略軍刻下的字跡。現區文物保管所保管有八國聯軍炮轟東南角樓留下的兩顆炮彈殘體和一百多顆鉛彈丸。

旅遊小貼士

1、單位地址:崇文區東大街東便門外東南城角樓
2、乘車路線:乘44、800路到建國門下車
3、開放時間:9:00-16:00周一休息
4、門票價格:10元
5、所屬城區:崇文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