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是北京吉利大學開辦最早、競爭力最強、學校重點扶持的老牌學院之一。建院以來,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依據傳媒業發展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和定位,創建新的課程體系,開設新的創新課程,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適應傳媒業發展需要的高級實用型、技能型特色人才。學院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大幅度提高,教學條件明顯改善,優秀人才不斷湧現。學院現開設的專業分國家統招、自設專業和自考助學三個部分,其中國家統招新聞采編與製作專業設有新聞采編與製作和信息內容服務兩個方向,自設專業包括新聞采編與製作、廣告設計與製作、信息編輯與策劃、多媒體采編與製作四個專業,自考助學設有新聞學和廣告學兩個專業。
學院對以上專業實施全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按照“就業導向、強化通能、注重套用、品格發展”的辦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以就業為導向加大實踐、實訓課比重,注重學生上崗就業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堅持強化通能,注重品格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和就業領域,為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辦學特色
一、就業前景好、擇業領域廣、創業機會多,發展潛力大的專業設定
隨著以3G網路為代表的核心技術的推廣套用和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台,我國傳媒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加速轉型和高速發展期。傳媒業橫跨信息服務與文化兩大產業,目前都正處在一個大發展的初期。原有產品的轉型,新產品、新項目的開發,新技術的普及和套用,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廣闊的創業空間。傳統媒體、新媒體、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民眾團體、城鄉社區等行業、部門都需要從事文化內容採集、製作、傳播與管理的專業人才。為適應這一新的大趨勢,學院對原有專業定位進行了調整,拓展了教學內容,並開設了信息編輯與策劃、多媒體采編與製作兩個前瞻性、就業前景好的新專業。無論是原專業還是新專業面向的職業群均屬朝陽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景好,潛力大,專業對口,就業率在95%以上,月收入一般在5000元左右。
二、以培養五種能力、四大職業技能,造就五種特性為目標的模組化課程體系
從2010年招收的新生開始,學院採用新的模組化課程體系。整個課程體系分為《通用基礎課》、《專業核心知識技能與實踐課》和《綜合實踐課》三個模組。
《通用基礎課》模組適用四個專業。包括學校統一設定的通識課、學院自設的基礎課,側重綜合素質、基礎理論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專業核心知識與實踐課》模組按專業精選若干門專業核心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側重專業理論知識和單項能力的培養。《綜合實踐課》模組以項目、作品為主,側重綜合能力培養,重點在畢業班開設。
該課程體系顯著的特點是,突出了新聞信息傳播教育時代性、實踐性,把媒體最新的實踐經驗、實踐成果引入到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五種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就業上崗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批判思維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五種特性(專業知曉者、獨立學習者、問題解決者、有效溝通者、有責任感者),保證學生能夠掌
握以下四大職業技能:
一是具備新聞采編與製作必需的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能夠勝任新聞信息採訪、拍攝、編輯、評論等工作;
二是具備採集、組織、製作數字內容產品的知識和技能,能夠運用多媒體技術和多種軟體采編製作融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為一體的新聞信息產品專題網頁、網站等。
三是具備信息編輯與策劃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採集、加工、儲存(資料庫)、管理、傳播與行銷等技能,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完成信息的採集、檢索、分類、加工、存儲、管理、傳輸等工作;
四是具備廣告設計與製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
該課程體系還給學生較大的自主選擇空間。學生在校期間,可在專業之間做多種選擇。可在高年級選擇不同的專業實踐課和綜合實踐課,強化自己最喜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並有自己的實踐成果(作品、項目等),從而提升就業、擇業、創業的競爭力。
三、以就業為導向、多渠道、多形式的實訓平台
目前學院已建立了院級、校級、校外三級實訓平台。
院級實訓平台主要以“新聞與信息綜合教學平台系統”為依託,結合各專業核心課程,模擬若干媒體(報紙、網路、手機報、新戶外媒體等)組成采編團隊,編輯製作報紙、專題網站、網站專題頻道,以強化崗位培訓、職業技能培養。如報網融合的《吉利青年》、《農民工手機報》、《天下民工網》、《民辦高校信息平台》、《信息內容服務平台》等,按照新聞、信息服務機構的工作流程,進行綜合能力訓練。
校級實訓平台主要包括校報、校園網、校廣播台等,學生擔任編輯、記者,承擔策劃、採訪、編輯、製作等工作。此外,學院還同中國村絡工程共建了“中國農村信息網路工程人才基地”,並在學院合作建設了中國農村村級信息化綜合實驗室,旨在強化學生的信息整合、加工實戰能力。2010年,中國編輯協會授予學院“數字媒體編輯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稱號,並與學院簽署了校企共建培養網路編輯人才的協定。
在強化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學院還積極與上海、北京等地的新聞單位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目前學院已經與《新民晚報》、《文匯報》、新華社圖片分社、密雲廣播電視中心、延慶廣播電視中心、昌平新聞中心等近十家新聞媒體簽訂了校外實訓基地協定,與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等多家新聞單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學生校外實習實踐創造了條件,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雙證書教育成績突出
學院積極落實北京市教委實施“雙證書”教育的要求,經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溝通,聯合北京市職業技能鑑定中心開設了《網路編輯》全國統一鑑定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和《中級攝影師》北京市職業技能鑑定的課程,並將《網路編輯》和《中級攝影師》的認證課程與原教學計畫課程進行置換,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可以考取國家或北京市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其中《網路編輯》取證率85%,《中級攝影師》取證率更是高達100%。
五、完備的教學質量監控和管理體系
學院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建立了完備的教學質量評估和管理體系。設立教務檢查組、學生管理組,每天深入課堂,現場了解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情況。同時嚴格進行期中及期末的教學質量檢查,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滿意情況,及時向授課教師進行信息反饋,優勝劣汰,確保教學質量。此外還建立了院領導聽課制度,院領導不定期深入學生課堂,通過聽課直接了解本院教學情況。學生管理方面嚴格按照《北京吉利大學學生手冊》規範管理,加強學生考勤、紀律管理,通過跟家長的密切聯繫共同促進學生學習成長。
六、豐富多彩的名家講座
學院充分利用地域和資源優勢,不定期地聘請各行業的專家學者、社會精英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目前已邀請過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原人民日報社總編輯范敬宜,中國記者協會主席邵華澤,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明,CCTV資深主持、清華大學教授董關鵬,北京市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專家徐智明,新華社高級編輯方立新教授,新華社資深記者李珂勇,新華網副總裁、新華社高級編輯白林等多名成功人士來院講述他們的人生經驗或新聞從業經驗。這些講座活躍了學院的文化氣氛,提升了學術氛圍,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了解了業界最新動態,獲得了人生啟迪。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較強的師資力量,現共有專兼職教師40餘名,其中專職教師17名,副高以上職稱7名,講師10名,博士2名,碩士10名。同時,學院依託北京優越的人文資源,從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名校外聘了眾多資深教授,同時從新華社、經濟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聘請了一批具有豐富新聞從業經驗的一線高級編輯、記者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來,為高質量教學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一、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
曹紹平,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教授,高級編輯、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家津貼專家。
新華社原副總編輯、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在新華社曾分管國內、體育、網路等業務,對新聞、網路媒體、影視媒體有較深的研究,並具體組織指揮了新華社一系列重大報導,如歷年“兩會”、國慶50周年、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其他一些重大活動。他采寫和編輯的新聞作品、新聞理論文章被評為新華社社級好稿的有50多篇,全國好新聞15篇,這些作品被收入多種新聞作品集中。近年來,曹紹平教授致力於網路媒體、多媒體融合以及信息內容服務的研究,特別是在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整合新聞信息資源,開拓新聞信息服務領域方面,既有理論研究又有突出成果。同時,他在新聞信息傳播教育突出時代性、實踐性的研究成果已經套用到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李春燕,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她所編著的《新聞基礎寫作實務》獲2009年北京市高職精品教材立項。
郭榮秋,副教授、主任編輯。
曾任承德市電視台副台長。目前承擔《攝影》《視頻編輯與製作》等課程教學。在學生滿意率測評中,學生滿意率都在95%以上。
趙瀛,副教授、主任編輯。
民進北京新聞出版支部委員,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特約主編。目前承擔《新聞與傳播理論基礎》、《新聞採訪寫作》、《中外新聞作品研究》等課程教學。她所講授的課程深受學生好評。
王海燕,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新聞系博士。承擔了學院《聽看選評新聞》《重大新聞報導》兩門創新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成績突出,學生滿意率高,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
張紀,副教授、副編審。
有著豐富的新聞行業從業經驗,目前承擔《聽看選評新聞》《報網綜合實踐》等課程教學。在學生滿意率測評中,《聽看選評新聞》滿意率達到100%。
二、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學院的專職教師隊伍中,具有一線從業經驗的教師達30%以上,同時,學院還邀請了一批高水平的一線專家隊伍指導教學,包括《經濟日報》副總編輯、高級編輯鄭慶東,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高級編輯陸小華,新華網副總裁、高級編輯白林,新華通訊社新聞研究所副所長卓培榮,新華社國內經濟新聞編輯室主任、高級編輯周亮等12位專家。
發展前景
傳媒業橫跨信息服務與文化兩大產業。主要包括:
一、傳統媒體(報紙、雜誌、出版以及廣播、電視等大中小傳統新聞媒體,從事新聞信息采編、製作、傳播工作);
二、新媒體(網路、手機、戶內戶外等移動媒體,從事新聞信息編輯與策劃數字內容的產品的製作與傳播工作);
三、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民眾團體、城鄉社區的宣傳部門、信息中心、信息服務站等(從事新聞信息傳播和公關工作);
四、資料庫、網站、信息諮詢等各類信息內容服務領域(從事信息的採集、檢索、分類、加工、存儲、管理、傳輸等工作);
五、各類廣告公司、民營企業(從事廣告設計、廣告製作、廣告執行、行銷諮詢等工作)。
傳媒業正處在高速發展期,各類新媒體、傳媒公司應運而出,新聞信息采編人才市場也進入新的上升期。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權威機構最新統計,僅數字媒體產業在未來3-5年內人才缺口即達60萬人(目前全國新聞從業人員70萬人)。
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重新調整專業結構和定位,拓展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是所有新聞信息傳播院系面臨的共同課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學院的改革使我們同其它兄弟新聞院系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學院將堅定不移地逐步推動和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特色課程體系和教育模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把學院建成民辦大學中規模最大,最有競爭力的新聞與信息傳播類學院。
專業介紹
新聞采編與製作(本專業有兩個方向)(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基礎雄厚、擇業廣泛。旨在培養具有新聞采編與製作必備的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能從事新聞信息採集、編輯、製作、管理、傳播等工作的高級技術套用型人才。
新聞采編與製作方向:側重新聞采編與製作,同時增加了信息採集、檢索、存儲、管理以及多媒體軟體套用等課程,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更加全面,就業領域更加廣闊。
信息內容服務方向:本方向培養側重網路信息的編輯與策劃,為網站、資料庫、信息諮詢等各類信息服務機構培養信息采編、諮詢、策劃與管理的套用型人才。
該專業有兩門獨家開設的創新課程:“重大新聞報導課”和“聽看選評新聞課”。這兩門課旨在把媒體實踐中創造的新成果、新經驗、新方法引入到教學中,使新聞教育與新聞事業的發展同步、與時代合拍。學生可學到最新的知識,最實用的技能。
主要課程:新聞與傳播理論基礎知識、數字多媒體概論、聽看選評新聞、重大新聞報導、信息檢索、新聞採訪寫作、編輯基礎、數字排版、圖像處理軟體、攝影(職業證書課)、視頻編輯與製作、報網綜合實踐等課程。
畢業去向:學生畢業後可到各級各類媒體、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信息採集、製作、編輯、管理、傳播等工作。
新聞采編與製作(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新聞采編與製作必備的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能從事新聞信息採集、編輯、製作、管理、傳播等工作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新聞與傳播理論基礎知識、聽看選評新聞、重大新聞報導、信息檢索、信息組織、新聞採訪寫作、數字排版、編輯基礎、網頁設計與製作、網路信息資源整合開發、報網綜合實踐、媒體創意與策劃、視頻編輯與製作、網路編輯師(職業證書課)、中級攝影師(職業證書課)等課程。
畢業去向:學生畢業後可到各級各類媒體、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信息採集、製作、編輯、管理、傳播等工作。
廣告設計與製作(四年)
培養目標:廣告設計與製作是市場持續看好的專業。培養具有廣告設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廣告設計與製作領域中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具備廣告行銷知識的套用型、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廣告學概論、設計概論、廣告創意與案例分析、最新廣告分析、圖像處理軟體、圖形處理軟體、數字排版、圖形創意、VI設計、包裝設計、版式設計、視頻編輯與製作等。
畢業去向:能在各級各類廣告設計部門,廣告公司,包裝設計公司,媒體,文化傳播公司,電腦設計製作公司,大、中型印刷公司,動畫設計製作公司,出版社,影像業和印刷生產單位從事廣告設計與製作工作。
信息編輯與策劃(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面向新媒體、新產業,具有前瞻性,就業前景看好。信息內容服務業是資訊時代新興起的朝陽產業,市場潛力很大,就業領域廣闊。近年來,信息內容產業在國外發展十分迅速,在美國和歐盟地區已經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在日本也已成為第二大產業。據統計,2006年世界內容產業增速達40.1%,遠高於其它領域。近年來,我國信息內容業也呈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並正在向企業、城市社區、農村拓展。信息內容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從事信息內容服務的專業人才,特別是一線工作的套用人才。
本專業側重為網路、手機等新媒體和各類信息內容服務機構培養從事信息編輯與策劃的一線套用型人才。通過專業學習,學生可熟練掌握信息採集、加工、儲存(資料庫)、管理、傳播與行銷等基礎知識,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完成信息的採集、檢索、分類、加工、存儲、管理、傳輸等工作。
主要課程:信息檢索、信息組織、網頁設計與製作、資料庫套用基礎、網路信息採集、網路信息編輯實務、網路信息資源整合開發、視頻編輯與製作等。這些課程均依託自辦與合辦的網站、網路頻道以及各類網路專題,設定仿真崗位,邊學習邊實踐。
畢業去向:學生畢業後,可到各類媒體、各類網站、信息服務機構,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城市社區以及農村信息服務站、中介機構各類事務所、人才交流中心等從事新聞與信息服務工作。
多媒體采編與製作(四年)
培養目標: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推廣套用,傳媒產業的特徵、運作方式以及新聞信息產品的採集、製作、傳播模式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傳播內容的多媒體化,也就是新聞信息產品的表現形式正在由單一的文字、音頻、視頻產品,向融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為一體的多媒體新聞信息產品轉化。多媒體新聞信息產品是與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高度融合的產品。要把一大堆文字、音頻、視頻的新聞信息素材有機地融合起來,采編人員必須是既要具備出色的文字、畫面、語言表達以及多媒體信息產品策劃采編能力,又要有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新聞信息編輯和寫作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傳播內容的多媒體化,需要大批跨媒體、全能型人才。一項調查顯示,傳媒業市場單一型傳媒人才飽和,能夠運用多媒體技術采編新聞信息的複合型人才急缺、需求量大且處上升趨勢。
本專業就是為傳媒業培養兼具新聞信息傳播理論、多媒體技術套用和多媒體新聞信息采編能力的複合型、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新聞信息傳播理論、數字多媒體概論、聽看選評新聞、重大新聞報導、新聞採訪寫作、編輯基礎、圖形處理軟體、網頁設計與製作、視頻編輯與製作、數字音頻製作、多媒體包裝與設計、多媒體采編與製作綜合實踐、網路編輯師(職業證書課)、中級攝影師(職業證書課)等。
畢業去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傳統媒體、新媒體、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信息中心、網站、資料庫等各類信息服務機構,城市社區、各系統的電教中心、廣告公司或個人影視工作室等領域從事數字多媒體信息內容產品的編輯與製作工作。
新聞學(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系統的新聞學專業知識,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新聞媒介以及宣傳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傳播業務、經營管理及理論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國家規定自考課程:新聞採訪寫作、報紙編輯、新聞學概論、新聞評論寫作、新聞攝影、中外新聞作品研究、法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傳播學概論等25門課程;
技能課程:數字排版、網路編輯師(職業證書課)、中級攝影師(職業證書課)、採訪和編輯實踐等課程。
畢業去向:畢業生可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文化、公關、現代文秘等工作,也能擔任各類現代媒體高級管理人員、記者、報紙編輯、雜誌編輯、網路編輯。
廣告學(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牢固掌握廣告學專業知識,了解廣告理論與實踐(國內外)的最新發展,具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的套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國家規定自考課程:廣告設計基礎、廣告文案設計、廣告策劃、平面廣告設計、現代管理學、電腦三維設計、市場行銷學、傳播學概論、廣告學、廣告媒體分析等28門課程。
技能課程:電腦設計、手繪設計、攝影(取證)以及相關專業的實踐課程。
畢業去向:畢業生可在媒介、廣告公司、信息服務部門從事廣告管理、策劃、媒體銷售、市場行銷、調查分析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