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丈八丘村

北丈八丘村

北丈八丘村隸屬鋼城區黃莊鎮,位於萊蕪市東南,距鋼城區政府6公里,西接萊鋼,南依青羊崮。全村352戶,1156口人,耕地面積890畝。 北丈八丘立足培植壯大集體經濟,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全村現有建築公司、石料廠、磚瓦窯、養豬場等企業18家,個個紅紅火火,年總產值在800萬元以上。同時,該村藉助韓萊支線洪溝路段改造的契機,通過政策吸引,全過程服務,一座座招商樓拔地而起,飲食服務、鋼材銷售、家具製造、維修加工等企業在此安家落戶,成為全鎮發展民營經濟的一面旗幟。

歷史沿革

村碑記載

丈八丘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年),周、張、葛三姓由河北棗強縣遷此建村,因村旁有一方形土丘,邊長一丈八尺,故名丈八丘。北丈八丘、南丈八丘兩個自然村為一個行政村。村中現有張、董、安、葛、王、亓、楊、趙8姓,以張氏、董氏居多,村民不分宗族、貧富、多寡,世代和睦相處,耕瀆傳世,民風淳樸,勤勞勇敢。

縣誌記載

據清宣統年間《蒙陰縣誌》記載,北丈八丘村隸屬於蒙陰縣瞻岱鄉歷下社;後隨黃莊鎮先後歸屬於萊蕪縣、新泰縣、新蒙縣、博萊縣;1945年7月劃歸沂源縣;1991年劃歸萊蕪市;1993年萊蕪市鋼城區建立時屬鋼城區黃莊鎮至今。

史料記載

1926年因匪患猛烈,民不堪其苦,自發就地掘土築牆,以防匪患。圍牆由三合土夯成,下寬上窄,高一丈五尺有餘。在南、北兩處,石砌寨門,以防匪患,平時開著南、北兩門,以利出入,別無出口,稱其為南門北門。後來,匪患漸絕,年久失修,致使圍牆漸毀,北寨門遺址部分尚存。

地理環境

村中有兩條較寬闊的街道:“獅子街”、“馬石街”;街中兩石獅屬村中吉祥之物。村中建有四合院式張家祠堂,後為丈八丘鄉、丈八丘人民公社辦公之用,現已成為民房。
在北河對面300米處,有一道觀,名曰“清源觀”,俗稱“大廟”。修建年代不詳。此觀占地20餘畝,分前廊、後廊、左右廊房,觀前有道士住所,有廟田85畝。1919年,蒙陰縣在此觀設立學堂:1937年,設立高等學堂。1938年3月12日黃莊起義在此舉行。八路軍駐蒙陰辦事處(即蒙陰縣委)在此誕生。後因清源觀位處黃莊小平原,周圍地勢平曠,建築物堅固、挺拔,為防止日本侵略者以此為據點,遂於1938年末拆除。1976年黃莊公社搞“萬畝大寨田”時,將所系小土丘搬運周圍沙灘,平整成土地。

經濟發展

北丈八丘村民生活自新中國成立之後揭開新篇章。1950年底,該村成立村委會,下設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共有39戶,社長為張汝京;1955年北丈八丘村民悉數加入高級社,分為8個生產小隊,約130戶,村民按“地四勞六”分糧,此時村中有木工、石匠、燒窯等手工業;1979年全面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1976年,北丈八丘開始“農業學大寨”,搞萬畝大寨田,村民開山、圍堰、平墳、填河,以補耕地之不足,增加耕地300餘畝;先後打大口機井4眼,並在附近建起果園,總面積100餘畝,緩解了村民經濟緊張的狀況。
1984年在村兩委的領導下,在南河岸邊打大口機井一眼,架管修渠1200米,解決了南嶺長期用水難的問題,擴大水澆面積200餘畝,家家吃上了自來水。
1992年,因下莊與南嶺隔著一條30多米寬的河,河水小時尚能蹚著河水過去,洪水暴發時只能隔河相望,給村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村民自發捐資10多萬元,開石壘堰,架起一座長50多米、寬6米的石拱橋,方便了民眾的生活。因東嶺果樹品種老化,不能適應市場需求,2001年冬全部砍伐掉。2000年以來,北丈八丘始終抓住經濟發展這一主線,多渠道、全方位開發經營,成為全鎮經濟強村,兩個文明建設結出豐碩成果。
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改土治水,使原來的“三跑”田變成了穩產高產的水澆地,並充分發揮緊靠萊鋼、利於銷售的地理優勢和土質肥沃、水質無污染的自然條件,走發展無公害蔬菜之路,全村建起了蔬菜基地230畝。與此同時,北丈八丘把特種養殖作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先後發展特種養殖戶40餘家,形成鹿、甲魚、羊、雞等多元化生產格局。
1993年萊蕪建成地級市以來,北丈八丘更是日新月異。村兩委籌資20多萬元,硬化路面1公里(下莊至南嶺),徹底解決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狀況。2002年上半年,村民新購買六輪農用車20餘輛,22馬力拖拉機100多台。
北丈八丘村韭常重視教育。僅張氏家庭在清朝道光鹹豐年間即有6人獲取功名。1949年建國前,村中設有私塾,教書先生為張慎昌、張治玉。1939年成立抗日國小。解放後設初級國小。1994年,萊蕪實施合班並校後,該村國小與官莊村、東丈八丘村、西丈八丘村四村合校成立了丈八丘聯小(校址在東丈八丘村東鄰)。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今,北丈八丘村考入大中專院校學生為38人。
北丈八丘村居民從明洪武元年遷此已600多年。他們世代聚居於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生不息,綿綿不絕,在每個歷史階段都踏實前行,不辱先人,為贏牟文明增光添彩。

特色產業

黃莊鎮黨委、政府統一規劃,北丈八丘全體村民重新開發東嶺果園,動用推土機、挖掘機數台次,人工上千個,整果樹穴上萬個,修塘壩數個,共蓄水上萬立方米,擴大果園面積幾十畝,修環行路千米之多,現已全部栽植上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汶源蟠桃,總投資20多萬元。

人文自然

①“獅子街”:在街道兩旁各置一個石獅子,坐北朝南,各用一整塊青石鑿成,高6尺多,重約百擔,街道故名“獅子街”。
②“馬石街”:在街道兩旁各置一塊上、下馬石,形似辦公椅。高3尺多,重約百擔,.用一整塊青石鑿成,傳說此石是有錢人家出行時上、下馬之用。此街故稱“馬石街”。兩石已在“文革”中砸碎。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安明武 1944年山東省章丘戰鬥犧牲,班長。
張汝山 1943年山東省蒙陰戰鬥犧牲,戰士。
董現士 1948年淮海戰役犧牲,戰士。
張環玉 1947年沂源丈八丘戰鬥犧牲,民兵。
董現富 1947年沂源丈八丘戰鬥犧牲,連指導員。
張太和 1947年淮海戰役犧牲,班長。
張永玉 1949年雲南省犧牲,連指導員。
張成玉 1945年山東省章丘犧牲,戰士。
二、歷任村支書
1947年-1953年  張汝京 張汝孝
1954年-1955年  張和忠
1956年-1958年  張汝坤
1959年-1963年  張成友
1964年-1966年  張義和
1967年-1975年  張成宣
1976年-1979年  張成太
1980年-1983年  張成宣
1983年-1990年  張成國
1990年-1996年  張濱和
1996年-1998年3月張汝脈
1998年3月-  張成國
三、歷任村主任
1947年-1955年  張汝坤
1956年-1964年  董現倫
1965年-1975年  張成友
1976年-1978年  董現倫
1979年-1991年  張斌和 張成泰 張汝脈
1992年-1998年  張汝脈
1999年-   張水和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張成功 原上海市機電設備供應公司黨委書記,已故
張黎明 上海市浦東區黨委書記
張汝軍 曾任海軍北海艦隊城陽醫院(縣團級),已退休
張貴和 曾任國防科委雲南某部(正師級),已退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