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官橋中學

化州官橋中學

官橋中學創辦於1969年,學生由原來的130多人發展到今天6000多人,校園面積由原來的40多畝擴展到現在的220多畝。一貫以來,學校領導率先垂範,帶領師生勤奮拼搏、奮勇爭先;致力營造讓教師安教樂教的和諧人文環境,注重培養青年教師;實行講義式教學和集體備課;關懷、幫助貧困學生,促使教育教學質量不斷躍上新台階。學校越辦越有特色,越辦越有吸引力,社會聲譽越來越高。

基本信息

辦學成就

化州官橋中學化州官橋中學
一所建校僅有38年的年輕農村中學,卻創造了高考上線人數連續25年穩居茂名市農村中學第一位的輝煌,自2003年高考上線人數突破千人大關之後,更是逐年大幅度攀升,其中,2007年高考上重點線34人,上本科線688人,上專科線1885人,地理科平均分居茂名市第一位,鍾海銀同學獲茂名市歷史單科狀元,賴春標、彭偉國、王文勇分別獲茂名市文科基礎、文科數學、政治單科第二名,堪稱茂名市教育界奇蹟。她,就是茂名市農村中學一面旗幟——化州市官橋中學。

所受榮譽

學校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得到上級和人民的肯定:學校2001年被評為茂名市一級學校,並先後被評為茂名市普教工作先進單位、茂名市依法治市工作先進單位、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園、茂名市法制教育先進集體、茂名市優秀家長學校、化州市文明單位、化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化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學校黨支部被評為茂名市和化州市先進黨支部。學校湧現出梁俊等4名全國優秀教師,陳春堯等9名省級優秀教師和一批市、縣級的先進個人。

辦學措施

率先垂範,營造奮發向上的教育環境

化州官橋中學化州官橋中學
官橋中學有一條不成文的“校規”:始終堅持在“賽馬”中選“馬”,即從教學第一線選拔學校領導,形成了一種奮勇爭先的良性互動機制。該校十分重視領導班子建設,始終堅持從教學第一線選拔學校領導,把“政治上靠得住,教學上有本事”的優秀教師選拔任用到各級領導崗位。前兩任校長祝一寧(現任化州市教育局長),張化興(現任化二中校長),現任校長黃岐和副校長李佩敏、梁俊、張文聰彭東明,無一不是高三畢業班的擔綱教師。中層幹部也都是從高三級優秀教師中選拔出來的。而從教師提拔到中層領導,或從中層領導提拔到副校長甚至校長,從沒有因提職而減輕功課或改任低年級功課,而是堅持擔任原來的功課不變,做到領導與教學工作兩不誤。學校領導“以教學領導教學”,學校領導班子十七位成員,十五位領導擔任高三級課程,其中6位領導還兼任高三級級長或班主任。這種“有為才有位,有位更有為”的選拔領導模式和領導率先垂範的優良傳統,有效地激發了教師勇挑重擔、積極向上的動力,形成一種奮勇爭先的良性互動機制。

領導率先垂範,老師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馬不揚鞭自奮蹄”,教師們橫下一條心——跟著拼!教師們進入官橋中學以後,在勤奮拼搏的氛圍中,總是起早摸黑、一絲不苛,認真備課,精心編印講義,上好每節課,細緻批改,耐心輔導,每天早上六點鐘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班主任每天堅持“五到課室”、“三到宿舍”,了解情況,管好紀律。他們的家屬都心痛地責怪:“整天不回家,簡直連命都不要了。”儘管辛苦,但老師們從沒有怨言,不會計較報酬的多少,更多關注的是自己所教班級成績的高低、教學效果的好差,比干勁,比成績。

愛拼的老師也帶出了愛拼的學生。當晨曦初露,校園裡到處是晨讀的學生,書聲琅琅;當夕陽西下,林蔭下,草坪上,石凳上,圖書館裡,到處是埋頭苦讀的學生;當夜幕降臨,校園裡燈火通明,鴉雀無聲,晚自習的同學們正靜靜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晚休時,甚至有個別同學在路燈下挑燈夜戰,直到巡夜老師溫馨地提醒:“注意休息啊!別累垮了身子。”他們才悄悄地去休息。

固本強基,注重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是否有一支高素質、安教樂教的教師隊伍,而教師是否安教樂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的人際關係。官橋中學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積極營造一種健康、和諧、寬鬆、良好的人際關係,領導班子團結協作、率先垂範、廉潔奉公和勇挑重擔,為教師樹立了榜樣;領導們在生活上做教師的知心朋友,主動找他們談心,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他們一起開展文體活動,做到處事通情達理,多看教師的長處,多想教師的難處,多從教師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多為他們辦事,關心教職工的生活和疾苦,千方百計為教師排憂解難,把領導的溫暖送到他們的心坎上;學校還積極創造機會讓教師們多接觸,加強溝通,增進了解,努力構建一個讓教師安教、樂教、勤教的人文環境。

官橋中學青年教師占絕大部分,學校注意從加強思想建設和師德修養、從大膽使用青年教師上引導青年教師成才,做教師進步的有心人;在業務上悉心指導,做幫助教師提高的知心人;在情感上細緻疏導,做教師生活的貼心人。做到知人、知情、知心,理解、尊重、信任教師,熱情、誠懇地關心教師;創造機會,讓教師崗位成才,有計畫地給青年教師壓擔子,給任務,使工作任務有一定難度,指標有一定高度,讓他們在完成任務後有一種成就感,促使他們奮發努力,不斷鍛鍊自己,早日成才;制訂教師進修、教研、常規教學以及教學基本功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抓好“傳、幫、帶”,注重培養青年教師。為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學校每年都成立新教師培訓班,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為新教師授課、傳授經驗,互相討論,探討教學教研新動態和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為新教師的成長搭建平台。前年畢業分配到學校的黃家文老師,在2006年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中,他所教的兩個班有10名同學獲茂名市級以上獎勵。三十出頭的歷史科組長、青年教師李殷,憑著年輕人的那股熱情,那股使不完的鑽勁,做好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他所帶領的歷史科組2007年高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平均分103.46分,130分以上的有7人,他所教的學生獲得茂名市歷史科狀元。學校每年都有一批畢業班教師調入城區,由於廣大青年教師茁壯成長,學校的教學質量並沒有下降,高考和中考的成績反而年年上新台階。

因校制宜,特色教學結碩果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結合學校學生起點較低,自學能力較差,難以適應單靠課本或資料學習的實際,經過老師們的鑽研、探索,學校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老師們在備課環節上下足功夫,吃透課本,查閱大量相關資料(每個教師手上至少有三種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和知識水平,精心篩選例題與習題,補充課外資料,巧妙編排授課內容,再刻印成講義,分發給學生作為輔助教材。課堂上課和學生的複習,都以講義作為依靠,這樣,使知識脈絡更加清晰、明了,課堂教學既結合課本又結合輔助資料,省去了學生盲目鑽題海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興趣。這種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被稱為講義式教學。現在,結合電腦、多媒體、音像設備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講義式教學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自前年開始,學校實行集體備課,開學前,先由備課組長備好第一周的功課,寫出教案,拿到同級同科老師會議討論,討論定案後,各科任老師根據討論前的教案和討論意見自己寫出每節課的教案。然後由另一名教師寫第二周的教案供討論,依次類推,每個教師負責一周。集體備課的實施,充分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加強了同級教學的統一協調,縮小了科任老師間教學效果的差距,起到促強扶弱的作用,加快了新教師的成長步伐。

學校鮮明的特色教學,有利於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使該校越辦越有吸引力,學位越來越供不應求。學生人數直線上升,目前,該校在校學生已達6000多人,學生來源遍及化州20多個鄉鎮與吳川、廉江等地區。城區不少家長也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該校就讀,他們說:“孩子進到官橋中學讀書,我們很放心。”

想方設法,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官橋中學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相當一部分的家庭生活困難,也有相當一部分曾因生活困難而出現輟學的念頭,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除了通過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去吸引他們之外,老師們又“當爹當娘”,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堅強面對困難;生活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每逢節日、周末,請他們到自己家裡“加菜”,補養身體;許多教師還從微薄工資中拿出部分資金來資助貧困學生,校長黃岐在校任教20多年就資助了70多位貧困學生;學校儘可能為貧困學生免除學雜費,還成立扶貧助學基金,組織師生捐款,定期給貧困學生髮放助學基金,讓他們安心讀書,完成學業,許多還考上高等院校。現任華南農業大學團委書記的邱亞洪就是一個例子。邱亞洪父親早逝,母親帶著他們兄妹,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他們國中畢業後便想放棄學業外出打工,學校了解他們的情況後,想盡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完成了學業,兄妹三人分別考上了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和湛江師範學院。這樣的例子,在該校是數不勝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