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短纖維的選配
1.化學纖維純紡與混紡化學纖維純紡是指單一品種化學纖維進行紡紗。單一品種化學纖維由於生產廠和批號等的不同,染色性和可紡性也會有較大差異,因此,也應注意合理搭配。
在國產化學纖維和進口化學纖維並用的情況下,宜採用混嘜紡紗。混嘜即不同化學纖維廠、不同批號的同品種化學纖維搭配使用,逐步抽調成分。混嘜可做到取長補短,以保證混合原料的質量穩定,減少生產波動。但是混嘜對混合的均勻性要求較高,混合不勻會造成緯向色檔以及勻染性差的缺陷,嚴重時織物經向出現“雨狀條花”疵點。因此,紡織廠在大面積投產前常將不同批號、不同國家的化學纖維在同一條件下進行染色對比,按色澤深淺程度排隊,供混嘜配料調換成分時參考。如果長年由某化學纖維廠對口供應原料時可採用單嘜純紡,這樣不易產生染色差異。除單一化學纖維純紡外,還有不同品種化學纖維的混紡,在衣著方面主要有滌粘、滌腈等化學纖維混紡。
2.化學纖維與棉混紡化學纖維與棉混紡,產品不但具有化學纖維的特性,也有棉的性質,套用較廣泛。如滌棉、腈棉、維棉、粘棉混紡。選用化學短纖維長度為36-38mm。由於化學短纖維整齊度較好,單纖維強力較高,為確保成紗條幹均勻,則要求選用的原棉長度長、整齊度好、品級高、成熟度好且細度適中。生產超細特化學纖維與棉的混紡紗,常用長絨棉;生產細特化學纖維與棉的混紡紗,可選用細絨棉。為了提高化學纖維與棉的混紡產品的質量,保證正確的混紡比,一般化學纖維與棉混合回花不在本特紗內回用。
短纖維轉移對選配的影響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學纖維進行混紡時,即使混紡比相同,但若混紡紗中兩種纖維的性質差異較大,會使纖維在成紗中的分布情況不同,得到不同性質的混紡紗,使織物的手感、外觀、耐磨等性質有明顯差異。如果較多的細而柔軟的纖維分布在紗的外層,則織物的手感柔軟;如果較多的強度高、耐磨性能好的纖維分布在紗的外層,則織物耐磨。因此,研究纖維在混紡紗截面內的分布,使纖維轉移到所需要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1.纖維長度對轉移的影響選用細度相同、長度不同的化學纖維進行混紡時,因長纖維容易被羅拉鉗口握持,而另一端承受加捻,在紡紗張力存在的情況下,有向心壓力,使纖維向中心轉移;而短纖維離開鉗口後,受張力控制較弱而被擠到紗的外層。
2.纖維細度對轉移的影響兩種纖維混紡,如長度相同,細度不同時,因細纖維抗彎強度小,加捻時容易向紗的中心轉移,而粗纖維易向紗的外層轉移。
3.纖維截面形狀對轉移的影響 天然纖維有固定的截面形狀,但化學纖維可製成任意的截面。有圓形、三角形、五葉形、工字形、六邊形等不同截面。當截面不同的纖維混紡時,抗彎強度小的纖維易向紗的中心轉移,如用圓截面和三角形截面的纖維混紡,由於圓截面纖維抗彎強度比三角形小,故易處於紗的內層,而三角形截面的纖維易分布在紗的外層。除上述性質外,纖維的初始模量、纖維的卷瞳等也影響纖維的轉移。纖維在紡紗過程中的轉移,除受纖維本身性狀影響外,還與紡紗工藝、紡紗特數、混紡比等因素有關,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在緊密紡紗時,纖維內外轉移能力較小,分布較均勻。
化學短纖維的品質評定
化學短纖維的品質評定項目可分為物理機械性能和外觀疵點兩個方面。物理機械性能一般包括:斷裂強度、斷裂伸長、細度偏差、長度偏差、超長纖維率和倍長纖維率、捲曲數、回潮率等。由於化學纖維的品種繁多,分級標準中根據不同品種的特點增加一些其他指標,如粘膠纖維增加濕斷裂強度、鉤接斷裂強度和殘硫量,滌綸纖維增加沸水收縮率等。外觀疵點一般包括:硬塊、並絲、硬絲和粗絲等。粘膠纖維還要增加油污纖維和黃纖維兩項。化學短纖維的分等是根據產品的物理機械性能和外觀疵點的檢驗結果,按規定要求評定的,並以其中最低的一項作為這批產品的等級。化學短纖維一般分為一等、二等、三等,低於三等者為等外品。滌綸短纖維多增加優等一檔。
化學短纖維紡紗
切段化學纖維紗,亦稱化學短纖維紗的生產在最近的將來將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用這種紗製成的織物,外觀良好,其透氣性與保暖性與許多用天然纖維製成的織物相同,故深受消費者喜愛。用長絲製的織物(例如粘膠絲)光滑,有光澤,有涼爽感,主要用於縫製婦女連衣裙。“切段”這個詞來自英文"staple",它在 紡織生產中表示棉、毛或亞麻纖維的平均長度。當然,在化纖廠生產切段纖維, 初看起來似乎反常。在化纖廠里,切段纖維是用切段機將人造長絲或合成長絲切成一定長度, 例如40毫米的小段而成的。雖然在一開始就製造出較天然纖維為佳的紡織纖維即長絲,這種長絲可以不經代價大、而又繁重的各個紡紗過程,即可織造成布,但是這裡卻仿效天然纖維,按棉、毛或亞麻纖維的長度,將長絲切段。然而,這種荒謬的工藝看來暫時還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