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內蒙古包頭博物館在自治區文化廳和包頭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於1998年底組建,1999年9月建成開館。它以精良優美的陳列展覽為包頭人民提供了一處高雅、健康、文明、科學的休閒、娛樂、求知的文化場所,也為外地來賓、遊客、投資者
了解包頭、認識包頭提供了最便捷、最直觀的服務平台。包頭博物館開館三年來,共接待觀眾20餘萬人次,其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國內外專家學者,大中小學生等參觀者,為包頭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幾年來,包頭博物館始終把建設文明視窗作為工作重點,努力從思想政治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優良環境建設、形象風貌建設等方面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並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通過深入細緻的工作,包頭博物館被確定為包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包頭市文明示範視窗單位。博物館原址座落在包頭市中心美麗的阿爾丁廣場東南側,總面積16000平方米,其中展廳7600平方米。是一座立足包頭、涵蓋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綜合型博物館。分設《包頭地方史文物陳列》、《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藏傳佛教——唐卡藝術陳列》和《稀土之鄉》陳列、等四個展館,向人們展示了包頭久遠博大的歷史文化和燦若星河的奇珍異寶,展示了包頭得天獨厚的山川地貌和富甲天下的自然資源。
《包頭地方史文物陳列》展示了包頭地區從新石器時期至清代六千多年的歷史,薈萃了包頭二十餘年的考古成就和研究成果。陳列以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文明進步為主題,以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為主線,追溯歷史,鑑古悉今。
《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是包頭博物館最具特色的專題陳列。它系統展示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新石器時期至元代的岩畫精品,岩畫以豐富詳實的文化內涵和古樸童真的藝術手法,描繪了北方草原民族發展的艱難歷程和連續篇章,被史學界喻為“形象的語言,藝術的史詩”。在陳列形式上,大膽突破傳統的設計理念,利用原展廳空間和斜坡式屋頂的特點,通過獨具匠心的藝術創意,設計出“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的展廳效果,四壁再配以巨型彩色噴繪燈箱,將廣袤的草原、巍峨的青山和浩瀚的沙漠等美麗景色移植到展廳,再現了岩畫的生成環境,營造出“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文化氛圍,突出了“返樸歸真”、“天人合一”的設計思想。深深打動了觀眾的思古情懷,令人震撼,讓人留戀忘返。展出僅半年時間,就榮獲“1999年度全國文物十大陳列精品”和“內蒙古自治區50年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獎項,一舉名列內蒙古文博界前茅。
該建築總體造型象巨石,建築四周設計為坡狀草地,好似建築從草地中長出,寓意著草原上托起的巨石,反映了草原獨有的特色。建築總體為不對稱圖形,立面造型新穎大方、流暢舒展,特別是採用大懸挑的空間造型,打破了常規慣用的設計手法,富有較強的震憾力。該建築造型選用曲線形狀、波式屋頂,象徵著滾滾東去的黃河文化,更象一幅打開的歷史畫卷。整個建築配置齊全而完善,功能和造型結合巧妙而合理。新館落成後將成為包頭市的標誌性建築,為該市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館陳列將在舊館的基礎上繼續充實、豐富更多的內容。並在創意、陳列設計、題材內容等環節上,引進新理念,嘗試新模式,運用新技術、創造新方法,努力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科學性與觀賞性、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讓觀眾在參觀欣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激發觀眾了解包頭、熱愛包頭和建設包頭的熱情.
博物館分設地方史文物陳列、內蒙古敖漢遼墓壁畫文物精品展、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稀土館和《包頭五十年》成就展覽,向人們展示了包頭久遠博大的歷史文化和燦若星河的奇珍異寶,展示了包頭得天獨厚的山川地貌和富甲天下的自然資源。其中內蒙古古代岩畫和稀土展覽都在國內獨具特色。
包頭博物館占地面積52.21畝,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工程投資6000餘萬元人民幣。該館的建築設計由上海現代設計集團邢同和創作研究室承擔。邢同和先生在充分考察了包頭市人文地理、歷史發展的基礎上,以“草原上的巨石、巨石上的文化”為主題,深刻地反映了包頭幾千年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遠古文明。其設計造型新穎獨特,極具創意。該建築內部功能合理、結構配置嚴密,是一個將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時代氣息和造型藝術相融合的完美的社會公益性文化設施。
包頭博物館現設有:包頭地方史文物陳列;藏傳佛教唐喀藝術展;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稀土館和“包頭五十年”成就展。其中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獲1999年度全國文物系統“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稀土館開館被列為1999年度“中國稀土十件大事”之一。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入選內蒙古自治區五十年來“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包頭博物館開館至今已接待觀眾12萬人。其中包括外國元首在內的國際友人200多人,尉建行、錢其琛、黃菊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部委、各省市領導6000多人。他們均對包頭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和接待服務給予高度評價。博物館已成為包頭市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其地和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
館長
劉幻真
包頭博物館館長、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劉幻真。
藏品
鎮館之寶
包頭市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
在市博物館的包頭歷史文物展廳中,一個被玻璃罩罩住的瓷罐靜靜地陳列著。這個白色大罐通體繪滿了藍色的纏枝牡丹,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高貴而典雅,這就是市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罐。
腳踏車推回的國寶
如果說這個稀世珍寶是用腳踏車推回來的,也許很多人都不相信。這件元青花罐是博物館前館長、文物專家劉老先生從民間徵集而來,徵集後他用腳踏車推著走了幾十公里,將它帶回了市文物管理處。
1979年,當時還在市文物管理處工作的劉老先生到郊區的燕家梁附近去搞調查,這樣的調查工作對於一個文物工作者來說再平常不過了,他也沒有想到這一次例行工作能發現一件國寶。調查工作進行到一半,他有些口渴,於是到一個老鄉家中去喝水,進了老鄉家,他突然眼前一亮,他發現一個柜子上擺了個裝著雜物的青花罐。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他認為這是一個老器物,雖然還不能斷定年代,但如此完整又精美的青花瓷卻十分難得,因此,他和老鄉商量要徵集這個瓷罐。老鄉思量再三,同意了他的請求,他用半個月工資的代價徵集了這個寶貝。由於身上沒有帶那么多錢,他還給老鄉打了一個欠條,然後將其放在腳踏車的后座上,推著腳踏車走了幾十公里,將這個元青花罐帶了回來。
在外漂泊20年
青花罐被推了回來,文物工作者開始仔細地觀察這個大罐,期望從中發現青花罐的秘密。這個青花罐高29厘米,口徑22厘米,腹徑35厘米,底徑19厘米。直口、圓唇、短徑、圓肩、鼓腹、平底。在淡藍勻潤的釉色上,分段飾以花卉圖案,領部繪有一周花葉紋,肩部飾石榴花卉,腹部為富麗的纏枝牡丹,下腹部飾變形蓮瓣紋和卷草紋,各組圖案之間以二道弦紋為界,層次分明,構圖完美。
完美的構圖,典型的紋飾,都標誌著這件稀世珍寶應該是難得一見的元朝青花瓷器。但由於元青花過於珍貴,存世極少,很多文物工作者都沒見過實物,因此,大家雖然都認為是元青花罐,但誰也不敢肯定。直到內蒙古博物館的文物專家進行技術交流時看到了這個瓷器,經過鑑定,最後確認為元青花罐,而這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器形最為完整、最珍貴的一件元朝青花瓷器。一件國寶就此浮出水面。
由於當時不具備布展條件,這件國寶被從民間徵集來之後就離開了包頭,被內蒙古博物館借展,直至1999年,我市修建了博物館,在外漂泊了20年的國寶終於回到了故土,讓市民也有幸見到這件瓷器精品的真面目。
國寶青花的秘密
在市博物館,除了這件器形完整的元青花罐之外,還有元青花碗和高足杯等青花瓷器,這些瓷器都是這幾年從燕家梁遺址中出土的,雖然都不是完整器,但瓷器上繪製精美的圖案仍讓人讚嘆。很多人也在猜測,為何包頭沒有磁窯卻有如此多瓷器精品,文物專家也推斷,這些瓷器可能與北絲綢之路有關,這些瓷器都是從水路運來之後,轉運他地或國外。
青花瓷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唐代就出現了。元青花瓷更是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特點是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元代特別是元代後期,青花瓷的燒制有了長足的發展,並進入到成熟階段,尤以景德鎮所燒的青花瓷最佳。由於其製作精美而傳世極少,故而異常珍貴。
此前,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瓶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亮相。開拍前,佳士得公司估價為1000萬美元,但結果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一位英國藏家以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將其收入囊中。這不僅創下了中國瓷器的市場最高價,同時也讓世人認識到了元青花的價值所在。
其他
《包頭地方史文物陳列》展示了包頭地區從新石器時期至清代六千多年的歷史,薈萃了包頭二十餘年的考古成就和研究成果。陳列以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文明進步為主題,以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為主線,追溯歷史,鑑古悉今。
包頭博物館除基本陳列外,包頭博物館還先後引進了《內蒙古出土文物精品》、《陳國公主墓出土文物》和《內蒙古敖漢旗遼墓壁畫》等多項臨時展覽,展品珠光寶氣,五彩繽紛。觀後讓人一飽眼福、豎指稱讚。
《藏傳佛教——唐卡藝術陳列》是包頭博物館推出的又一項特色專題陳列。唐卡是藏語,漢意為捲軸畫、布畫,是藏佛教特有的宗教繪畫。展出的唐卡都是明代至清代的作品。唐卡的題材,以描繪藏佛教的教義、人物和宗教活動為主,表現佛像、菩薩像、護法神像、佛教故事等畫面,是研究藏族和蒙古民族的人文歷史、民族宗教,社會習俗及繪畫藝術的寶貴資料。唐卡展出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
《稀土之鄉》是我國目前唯一專題反映稀土的資源狀況,產業成就和套用前景的展館。稀土是21世紀的高新技術材料,有著廣闊的套用價值和發展前景。包頭擁有巨大的稀土資源優勢和研究開發實力,《稀土之鄉》陳列本著立足包頭,展示全國,面向世界的指導思想,圍繞“中國有稀土、稀土在包頭”的主題展開,精選了大量的實物展品和精美的圖片資料,全面、系統、詳實的展示了稀土礦產資源及研究套用成果。陳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展品圖文並茂,形態各異,以其高妙的構思、簡約的設計和雅趣的陳列博得眾多專家及廣大觀眾的喝彩。
除基本陳列外,包頭博物館還先後引進了《內蒙古出土文物精品》、《陳國公主墓出土文物》和《內蒙古敖漢旗遼墓壁畫》等多項臨時展覽,展品珠光寶器,五彩繽紛。觀後讓人一飽眼福、豎指稱讚。
為了讓包頭博物館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能夠更充分的展示包頭地區的文化風貌,更好地為包頭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包頭市委、市政府決定新建一個規模更大、功能更全、設施更完善的博物館,新建博物館,是2002年包頭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工程。也是包頭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項目。該項工程為包頭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對進一步提高城市品味、建設文化大市、促進兩個文明建設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新建博物館位於包頭市美麗的友誼廣場東側,占地面積52.21畝,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工程投資6000餘萬元人民幣。該館的建築設計由上海現代設計集團邢同和創作研究室承擔。邢同和先生在充分考察了包頭市人文地理、歷史發展的基礎上,以“草原上的巨石、巨石上的文化”為主題,深刻地反映了包頭幾千年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遠古文明。其設計造型新穎獨特,極具創意。該建築內部功能合理、結構配置嚴密,是一個將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時代氣息和造型藝術相融合的完美的社會公益性文化設施。
包頭博物館現有歷史文物2216件,其中一級文物5件,二、三級文物40件,錢幣十萬多枚,科技文物448件,其中不乏精品和珍貴价值的文獻、標本。
開放時間
包頭市昆區阿爾丁大街25號
周二、三、四、五、六、日,開館時間為上午9;00—16:00
交通路線
公車:乘1路、22路雲龍骨科醫院下車;42路、35路友誼廣場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