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丁大街

阿爾丁大街

阿爾丁大街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標誌性街道,它是包頭市南北走向最主要的一條幹道。南大街南至包頭火車站,北到阿爾丁廣場;北大街南至昆都侖區人民政府北門,北至包環鐵路。南大街全長5.6公里,雙向10車道(最外側兩條車道7:00-8:00、18:00-19:00為公交專用道,其他時段社會車輛可借道通行),友誼大街至阿爾丁廣場路段有中心綠化帶,全段有機動車非機動車綠化隔離帶、街邊綠化隔離帶,最寬處80米,是包頭最寬的馬路之一,夏季可見女騎警巡視,體現了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阿爾丁大街沿街城建繁華,是內蒙古的重要街道之一。沿路有昆都侖區人民政府、友誼廣場、106小商品市場、內蒙古包頭博物館、雲龍骨科醫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包頭分公司、稀土大廈創業區、包頭市圖書館、包頭市少年宮、包鋼一中、包頭鋼鐵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站等。

基本信息

街道命名

蒙漢文阿爾丁大街 蒙漢文阿爾丁大街

“‘阿爾丁’是蒙古語的直譯,也就是‘人民的’的意思。”當年負責起地名、時任規劃局規劃科副科長的任念祖告訴記者。任念祖說:“在包頭市最早的規劃中,和城市橫軸鋼鐵大街一樣重要的,是作為城市縱軸阿爾丁大街。在當時的社會中,全國各行業中,凡是涉及到非常重要的方面,必然要用‘人民’來稱呼,比如‘人民日報’、‘人民銀行’、‘中央人民廣播’等等。在為這條街道起名時,我們也考慮到它對於包頭市城市的重要性,同時也想表達對人民的尊重。然後又考慮到包頭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作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可以用蒙文來起地名。當初確定的名字叫‘阿里特大街’,這個名字叫了大約有10年的時間,最老的包頭地圖上也用這個名字。後來,包括來包的外地人中一些懂蒙語的內行看見後發現,這樣的叫法完全是語法錯誤。他們解釋,在蒙語裡,‘阿里特’的意思是‘人民’,‘阿爾丁’才是‘人民的’,在他們的建議下,文革後,‘阿里特大街’改成‘阿爾丁大街’,並且一直到現在。”

歷史沿革

阿爾丁大街衛星圖 阿爾丁大街衛星圖

任念祖還回憶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往事。“在老規劃中,

阿爾丁大街和鋼鐵大街交叉處是包頭市的中心。原本阿爾丁大街是連通的。文革時期按照江青的意思,作為包頭市最中心的建築物,此處準備蓋萬歲館,並且已經打好了基礎,毛主席得知後立刻叫停。1976年,包頭市因地制宜,在此基礎上建起市政府大樓,阿爾丁大街因此被截成南北兩段,分別叫阿爾丁南大街和阿爾丁北大街。”
按照規劃,阿爾丁大街市中心地段寬為80米,南段為60米,最南到火車站,最北到莫尼路,再北則是郊外。1958年建設至包頭火車站路段時僅僅有7米寬,後來在城市建設中出於需要逐步升級改造並加寬,現今成為包頭市的一條景觀大道。

交匯道路

(由南向北)

(南大街)

阿拉坦汗大街

稀土大街

校園路

黃河大街

富林路

新光東路

友誼大街

少先路

廣場南道

(昆都侖區人民政府)

烏蘭道

青年路

團結大街

莫尼路

文化路

青山路

兵工路

包環鐵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