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茅之貢

包茅之貢

包茅之貢是春秋時期發生在楚國的故事。

典故

春秋前期,南方的楚國日益強大,不斷北侵中原各國。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八國進攻楚國,楚王派大臣屈完到齊軍中責問齊桓公。管仲代表齊桓公回答說:“過去齊國受周王的命令,可以討伐不服從周王的諸侯國。你們楚國已多年不向周王進貢祭祀用的包茅了。從前周昭王南征沒有回來。現在我們責問的就是這兩件事!”屈完說:“沒有進貢包茅是我們不對,以後照樣進貢就是了;至於昭王淹死的事,你們應該到漢水邊去打聽,與我們無關!”雙方都不肯讓步,最後只好講和。在齊國的壓力下,楚王派屈完帶了包茅去朝見周王,表示對王室的尊重。

包茅

苞茅是南方的一種茅草,又叫菁茅。苞茅草盛產於荊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帶。楚王在這一帶立國之初,周天子讓楚人上繳的貢品,就有這種茅草,主要用於縮酒祭祀。菁茅或苞茅也被尊為靈茅。至今韓國江陵端午祭祀傳統中仍可見苞茅祭酒的遺風。製作祭酒時,先將菁茅、酒麴和米飯攪拌在一起,使米飯發酵成酒,然後主持用菁茅過濾掉酒糟,把酒漿裝進大瓦缸,沾過靈茅的酒成為神酒。最後將祭酒裝進小土陶瓶子裡,在瓶口繫上一束茅草,以備用於祭奠山神、城隍等巫祝祭祀。而今天的湖北端公舞中也有類似風俗的影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