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莊

包永莊

包永莊,男,漢族,甘肅武山人。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外名人研究會會員,天水市作家協會理事。20世紀90年代業於西北民族學院作家班,20多年來,包永莊一直從事地方史志的發掘整理和文學創作工作,先後收集整理了近300萬字的地方著述,創作了散文、小說、寓言、傳記文學近200萬字。為《武山縣誌》編輯,《武山舊志叢編》編輯、副主編;著有《郭化如傳》、《康務學書藝生涯》、《隴上名醫裴正學》等傳記文學;著有《永莊寓言》、《山坡草》、《包永莊散文選》等文學著作;主編了《武山民歌選》、《武山詩歌選》、《武山民間故事選》、《武山軍事志》、《武山年鑑(2010)》、《武山年鑑(2011)》、《武山年鑑(2012)》。

基本信息

包永莊,男,1962年9月15日生,武山縣高樓鄉斗底山人。中外名人研究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天水市作家協會理事。
中文名:包永莊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生地:甘肅武山
出生日期:1962年9月15日
職業:作家
畢業院校:西北民族大學
信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甘肅作協會員 第三屆奉獻武山“十大人物”

代表作品:《郭化如傳》、《山坡草》、《永莊寓言》等

縣誌辦主任包永莊匯報工作縣誌辦主任包永莊匯報工作縣誌辦主任包永莊匯報工作武山縣誌辦主任包永莊匯報工作縣誌辦主任包永莊匯報工作
包永莊先生20世紀60年代出生於武山高樓鄉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早年畢業於國立青海師範,為民國時期武山縣邑不多的讀書人之一。在當時風雲多變的政治環境下,因其生性剛烈,雖飽讀詩書但卻命運終生坎坷。20世紀70年代末期,在武山鐵籠國小讀完國中後,嚴酷的現實打碎了包永莊先生的讀書夢。為了求學,14歲的他因家庭的變故隻身一人輾轉千里到新疆塔城投奔舅父。這段時間,包永莊走過了一段極其艱辛的人生之路。經舅父的幫助,他在新疆讀完高中及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在新疆塔城博孜達克農場的日子為了混生活,他曾在狼群出沒的大草原上放過羊,在酷熱的夏天在荒涼的大地上澆水種棉,這其中的辛酸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少年世代生活的種種不幸並沒有擊倒這位堅強樸實的西北漢子,反而鑄就了他堅韌剛毅的性格。20世紀80年代初,憑著青年人對文學的熱情,他創作了一定數量的詩歌,散文作品,頻頻發表於《塔城報》、《新疆文學》等報刊雜誌,得到新疆著名詩人楊牧、章德益等前輩的扶植和鼓勵。憑著比常人多一倍的勤奮和努力,包永莊先生先後擔任了該農場宣傳幹事,子弟學校教師等職務,這些人生閱歷為他後來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4年,包永莊先生從新疆調往武山縣工作,先後在馬力鄉北順附中、馬力中學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憑著對文學和家鄉的熱愛、他在工作之餘通過大量艱辛的勞動,先後採訪了當時健在的隴右地下黨領導人楊友柏、牙含章等人,收集撰寫出了反映隴右地下鬥爭時期的革命烈士郭化如的傳記文學《郭化如傳》,這本10餘萬字的書於1988年10月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隴右地下黨主要領導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所長,著名民族學專家牙含章為之作序並題寫書名。《甘肅日報》、《黨的建設》等報刊雜誌曾裁文給予宣傳報導。在許多人眼中,地方志辦公室乃“清水衙門”,乾與不乾一個樣,注定把冷板凳磨光。然而。包永莊並沒有計較這些,憑著對地方史志濃厚的興趣,在這個清貧的崗位上玩命地工作而自得其樂。1988年9月為了彌補學識的不足,勤奮好學的他考入西北民族學院,添列於我國著名維吾爾語言、文史學家、西北民院教授李國香先生門下。1991年從西北民族大學畢業,包永莊先生回到了縣誌辦工作。
第三屆奉獻武山“十大人物”第三屆奉獻武山“十大人物”

包永莊先生熱愛地方志事業,他曾先後編輯、撰稿、參加了《武山縣誌》、《武山史話》、《武山縣舊志叢編》的出版發行工作。主編了《武山民歌選》、《武山詩歌選》、《武山民間故事選》、《武山年鑑(2010)》卷、《武山年鑑(2011)》卷、《武山年鑑(2013)》卷等地方志書,在讀者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為弘揚武山文化、提高武山知名度做出了積極努力。創作主編的文學作品主要有《康務學書藝生涯》、《隴上名醫裴正學》(與蒲朝暉合著)、《靈秀神奇貴清山》(與陳田貴合著)。長篇小說《山坡草》 出版後,《天水日報》、《天水晚報》、《西北文學網》、《甘肅日報》、《蘭州日報》 等報刊曾分別給予報導。被譽為“真實地揭示了中國西部農民命運,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長篇力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