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孝

包孝

包孝,明代官吏。字元愛,包節之弟,嘉靖十四年進士。歷官中書舍人、南京御史。疏論禮部尚書溫仁和主宰嘉靖二十年辛丑會試有奸弊,為諫官著風采。母亡,哀痛而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包孝石刻像 包孝石刻像

包孝原籍浙江嘉興人,後徙居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其兄包節於嘉靖十一年(1532年)進士及第,過了三年,包孝也考中了進士。數年以後兩人都當上了御史,而且他們都以剛直著名,只不過包節在北京,包孝在南京。包孝曾上疏世宗皇帝,揭發當時禮部尚書溫仁和在任嘉靖二十年(1541年)會試的主考官時有舞弊行為,然而世宗並沒有追究其事。

包孝及其哥哥包節之所以能成為剛正的御史,名垂史冊,與其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明末松江人周鼐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包節、包孝都還未中進士時,一天有客來訪,與包孝在客廳中談話。包孝母親在裡邊問家人:“外邊二郎在跟誰說話?”家人回答說:“是某甲。”“談的是什麼事?”“說是某處有一女子,人品很不錯,但家中貧困,勸我們二少爺去買來作妾。”老夫人聽了勃然大怒,立即吩咐家人把兩個兒子叫進來,訓斥說:“某甲這種人,是專門以花言巧語引誘年輕人的小人。你們不親近賢人君子而親近這種小人,不討論文史道德而討論買姬妾,我不能看著你們當敗家子!”隨即拂袖而去,不再理睬兩個兒子,以後一個多月也不跟他們說話。於是包孝就每天早、晚兩次跪在母親床邊承認錯誤,包節也哭著悔過,兩人保證今後決不與某甲這種人來往,事情方才過去。

包孝還是有名望的孝子。因為哥哥在北京,照顧南方家中老母親的任務就全都由包孝擔當,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回華亭陪伴老母親。母親去世後,他由於極度悲痛,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守喪期未滿就去世了,其時才46歲。

史籍記載

孝,字元愛,後節三年成進士。由中書舍人為南京御史。疏論禮部尚書溫仁和主辛丑會試有奸弊,且劾庶子童承敘、贊善郜希顏、編修袁煒,帝皆不問。未幾,又劾巡撫孫襘、吳瀚,瀚罷去。

孝兄弟分居南北台,並著風采,又皆有至情。節官北不得養母,孝遂以侍養歸。母亡,哀毀骨立,未終喪卒。節亦繼殞。時並稱其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