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武結合,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制定的一項政策,要求邊區軍民一面參加生產勞動,一面進行軍事訓練。建國後主要用於加強民兵建設。
相關詞條
-
勞乾
勞乾(1907—2003),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學家。湖南善化縣(今長沙)人。北京大學文學學士。後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累升研究員。主攻漢代歷...
生平 研究範圍 貢獻突出 居延漢簡研究 考證紮實 -
古勞詠春
古勞詠春是詠春拳王梁贊先生晚年歸隠古勞故鄉頤養天年時,結合其一生的武學心得吸取 了多家拳種之長,對其早年在佛山所傳三拳一樁之詠春體系進一步提煉升華之作。...
概述 馮根珠 -
高武
高武,號梅孤,生卒年月不詳,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明代名醫,喜讀書,天文、律呂、兵法、騎射無不嫻習。
簡介 人物生平 學術思想 著作 貢獻 -
古勞詠春拳
古勞鎮位於廣東省鶴山市東北部西江下遊河畔 古勞詠春拳和其它詠春拳門派均屬少林內家功夫,是少林派中較難的拳種。除古勞詠春拳外,其它詠春拳都有套路練習,都有...
詠春拳源流 詠春拳體系的形成 詠春王梁贊 梁贊一脈佛山詠春拳與古勞詠春拳 -
崇文抑武
結束五代戰亂、平定天下的大宋王朝,從一開始便埋下了衰亡的禍根: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威脅和衝擊,迫使王朝內部日漸軟弱、退讓求和;“崇文抑武”的國策帶來文化藝...
意思 故事 影響 背景 發展 -
高武[明代名醫]
高武,號梅孤,生卒年月不詳,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明代名醫,喜讀書,天文、律呂、兵法、騎射無不嫻習。
簡介 人物生平 學術思想 著作 貢獻 -
古勞偏身詠春拳
古勞偏身詠春拳是詠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廣東鶴山古勞地區盛傳。由梁贊一脈相傳的詠春拳本來並無正身與偏身之分,都是以正面攻擊為主,晚年梁贊才創造了偏身派詠春...
形成發展 風格特色 勁力運用 離手單操 代表人物 -
段繩武
段繩武,名承澤,字以行,河北省定縣人。 1931年夏,段繩武開始到包頭創辦實業,經營電燈麵粉公司。 移民基本安頓下來之後,自1935年4月起,段繩武開始...
簡介 文史參考 -
山警梟龍武社
山東警察學院梟龍武社(以下簡稱梟龍武社)是山東警察學院團委下屬的以武術與搏擊學習交流為主的社團組織。 又稱山警警武門 曾用名為山警梟龍武術社團和山警梟龍...
口號 社詞 武社簡介 武社前身 武社歷任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