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背景
2011年底,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播出的電視片《公司的力量》收穫了不錯的反響,打造了中國第一部深刻探討公司制度的紀錄片。
杭州市委主要領導認真思考著馬克思主義經典關於社會財富、價值源泉的論述,認真思考著勞動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一個新的構想產生了!“更應該關注‘勞動的力量’”。杭州市向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製片人、紀錄片導演提出,共同製作拍攝一部關於勞動的紀錄片。
攝製組找來蘭州大學的專家寫了十幾萬字的文稿,為片子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之後,蘭州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院陳春文領銜的撰寫團隊在杭州閉關創作了一整個夏天,按文明史的進程寫了一個腳本。
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高度評價了勞動模範和勞動精神,發出了崇尚勞動、崇尚勞動者的時代強音。總書記的講話,讓製作團隊豁然開朗,電視片的主題和基調在他們腦海中更加鮮明起來。
2013年年底起,在中宣部的指導下,先後邀請社科院、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全國總工會、科技部、國資委、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對拍攝大綱進行反覆論證,一個字一個詞的琢磨,一句話一句話的定奪,六易其稿。央視領導也十分重視本片拍攝,副台長魏地春多次參加策劃、審片。
在腦力激盪中,視野越來越開闊。文本的調整慢慢聚焦在“勞動精神、勞動傳承、勞動成就”的主線上,抽絲剝繭,回答了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如何弘揚勞動精神、激發勞動熱情、調動廣大人民民眾的勞動創造的問題。片名最終確定為“勞動鑄就中國夢”,由陳響園任總導演。
2014年10月,片子進入拍攝階段,主創團隊邊拍攝邊修改,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晝夜奮戰,2015年3月底完成了樣片製作。
2015年4月28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影片提要
京杭大運河,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如一部史詩,吟誦著中華民族追逐夢想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這條與浙江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古運河,也成了《勞動鑄就中國夢》的“引子”里定格的畫面。
像這樣的浙江元素,在《勞動鑄就中國夢》里還有很多。該片拍攝了不少在浙江這片土地上從古至今的勞動者代表。
“古”,可追溯到大禹治水。大約4000年前的勞動工具—耒鍤,傳說是大禹治水所用的最先進工具,面對滔天的洪水,大禹帶領百姓開山劈石,歷盡千難萬險,耗時13個春秋,終於疏導黃河入海。
“今”,可以聽到阿里巴巴上市敲響的鐘聲。馬雲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成功,有著無數實實在在的艱辛勞動在支撐。
《勞動鑄就中國夢》還尋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兩隻來自義烏的撥浪鼓。小小的撥浪鼓,見證了義烏商戶們創業初期的艱辛。
鏡頭裡,義烏市個體工商戶何海美思緒萬千,30多年前,何海美因為生活所迫擺起了地攤,靠著一點一滴辛苦的積累,慢慢攢下了自己的家業。如今,義烏的市場早已發展成了中國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何海美也成立了一家商貿公司,主營服飾批發,她還開起了自己的網店,把絲巾賣到了全世界 。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這兩隻撥浪鼓,一新一舊,舊的撥浪鼓有一隻鼓耳,新的撥浪鼓有兩隻鼓耳,分別代表實體市場和電子商務,寓意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結合在一起,引領義烏新發展。
鏡頭還記錄下了浙江桐廬富春江鎮的季麗娟勞作的場景。1998年,季麗娟看到丈夫整日忙於自己的事業,動起養豬的念頭,借了3萬元錢,買了30頭豬仔開始了自己的“豬倌”生涯。2010年,季麗娟承包了50畝山坡地,註冊了一家農莊,開始了生態養殖。季麗娟的農莊每年都能賣出1000多頭豬,還註冊了自己的網店,銷售農莊裡種植的生鮮蔬菜,年收入上百萬元。
影片選取時代典型人物,用講故事的方式,充分運用電視畫面、場景、細節等表現方式,展現人物內心的真實情感。全片共六集,分別為:勞動改變命運、勞動創造財富、勞動點亮智慧、勞動提升品質、勞動締造幸福、勞動彰顯國魂。
該片以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講話精神為指導,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以中國故事為基點,選取具有時代特徵的典型人物,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宣傳影片
《勞動鑄就中國夢》2015年4月30日在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綜合頻道、紀錄頻道連續播出後,引起社會熱烈反響。據初步統計,該片在財經頻道播出的收視率分別為0.94%、1.14%、1.07%、1.08%、1.04%和1.14%,平均收視率為1.07%,比財經頻道平時收視率高15%,全國平均排名第17位。該片一經播出,迅速引發觀眾熱議,形成了宣傳熱潮。
六集電視政論片《勞動鑄就中國夢》2015年4月30日起將分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財經頻道等黃金時段播出。該片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拍攝, 以勞動鑄就中國夢為主題,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以中國故事為基點,突出思想性,體現生動性,增強傳播力。
該片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中共杭州市委、學習出版社、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浙報集團旗下東方星空創投有限公司承制。
播出時間為別為;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4月30日至5月5日每晚21:10;紀錄頻道,2015年5月1日至5月6日每晚21:53;財經頻道,2015年5月1日至5月6日每晚22:30。
研討評價
《勞動鑄就中國夢》既像一部夾敘夾議的紀錄片,又像一部講述故事的政論片。
為深入挖掘電視政論片《勞動鑄就中國夢》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進一步做好宣傳推廣工作,中宣部2015年5月22日下午召開研討會,共同研討電視政論片《勞動鑄就中國夢》對於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功能。
由中宣部組織拍攝的6集電視政論片《勞動鑄就中國夢》,緊緊圍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勞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充分體現總書記關於勞動的重要論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要求,以“勞動鑄就中國夢”為主題,用講故事的方式,生動描繪偉大的中國人民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歷程,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確立“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這一正確認識,積極倡導“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勞動鑄就中國夢》的思想內涵、價值導向、藝術風格、表現手法等進行了深入研討。認為該片關注當下、直面問題、聯繫實際,是歌頌與感受勞動之美的精彩藝術範本。內容上更多地“沉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80後、90後等普通勞動者中,通過人物故事來展現不同時期的勞動力量,夾敘夾議,細膩入微又大氣磅礴,有思想、有內涵、有故事、有細節,布局合理,結構完整,邏輯嚴謹,是一曲勞動頌歌壯美樂章。
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這部政論片聲音、畫面、影像、文詞,互為映照,融合貫通,匯聚成一股或宏闊壯美、或溫婉動情的氣勢,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力與震撼力,是當前影視政論片創作的一次重要收穫。它的隆重推出,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宣傳作用,傳遞出中國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勞動情懷,是對“以勞動托起中國夢”時代最強音的形象解讀和生動闡釋。
《勞動鑄就中國夢》的鏡頭裡採訪了“股神”沃倫·巴菲特、美國外交家基辛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里茲、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羅奇等這樣的大人物,也有油畫《父親》的作者羅中立、“老乾媽”陶華碧等奮鬥中的勞動者,還有中國第一名高鐵司機李曉東、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榜的“中國工人”等一大批我們身邊的普通勞動者。
“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是《勞動鑄就中國夢》精神內涵的“三部曲”,這部電視片裡每一份努力,都是為了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共識深入人心。
《勞動鑄就中國夢》用夾敘夾議的方式表達了一種情懷,傳遞了一種溫度。你在裡面看不到任何說教,有的是娓娓道來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