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勝利岙島位於洞頭本島的最東北端,大三盤島的東南面,岸距約10餘米,退潮可通行人。面積0.37平方公里,原名棺材岙,島上環境清幽、視野廣闊。島呈凹字形,長約1.06公里,平均寬約0.35公里,面積約0.37平方公里,岸線長3.96主峰觀潮山,高度104.2米。我國第一座海防軍事主題公園——海霞軍事主題公園就坐落在勝利岙島上,西南距縣城5.8公里,與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媽祖宮、洞頭解放紀念碑、勝利橋等人文景觀組成東沙景區。
名稱由來
1952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後攻克此島時,經過激烈戰鬥,才取得勝利,故更名勝利岙島。
景區
海霞軍事主題公園於2000年10月建成,目前占地面積0.18平方公里,由“海霞影棚”、“射擊演練”、“華山險道”、“戰地探雷”、“叢林戰道”、“森林攀爬”、“國防知識畫廊”、“軍事器材展覽室”等八大項目組成,公園內還陳列著退役的戰機、火炮。這裡崗樓林立,碉堡成群,戰壕縱橫。目前該主題公園已成為洞頭縣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線路。
歷史的天空
說起這棺材岙為什麼會改名為勝利岙,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呢。
1952年1月15日,我309、315團三營七連、九連全體指戰員,接到攻克棺材岙的作戰命令。下午3時,我軍向棺材岙守敵發起了進攻,在師參謀長劉金山臨陣直接指揮下,首先集中炮兵火力,向頑敵實施急襲,打得敵人鬼哭狼嚎,抱頭鼠竄,亂作一團,敵人陣地上的明碉、暗堡一個個被摧毀,然後步兵開始出擊,九連、七連分別從左右兩側衝上山背,七連主攻突擊,九連負責掩護。“殺——殺——沖啊!”“為犧牲戰友報仇,沖啊!”“為人民立功,沖啊!”指戰員們的衝殺聲響成一片,此起彼伏。全排戰士勇往直前,不怕犧牲,僅用了1小時20分鐘就解決了戰鬥,占領了棺材岙的最高峰。火紅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315團的“八一”軍旗在觀潮山之巔迎風飄揚,大家歡呼戰鬥勝利。
這一天是個不平凡的日子,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從這一天起,洞頭人民徹底解放了,翻身做了主人,為永遠紀念洞頭解放,政府把棺材岙改名為“勝利岙”,把那條海礁曲徑上建起的橋命為“勝利橋”,在那裡建了軍事博物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解放洞頭、保衛洞頭、建設洞頭的英雄史詩、光輝業績發揚光大!
勝利橋
勝利橋連線洞頭本島與勝利岙島,橋體為水泥建築物,長20米,寬4.87米,高15.8米,構造簡潔,恰似一跨虹於兩島之間,清清海水之上,氣勢不凡。
解放前勝利岙(當時稱為棺材岙)四面環島,沒有架橋相連,落潮之後只有一條狹長的海溝與洞頭島相連,漲潮時交通就被隔斷,地處偏遠且貧窮落後。解放後,在本島與勝利岙之間架起了一座橋,命名為"勝利橋"。為紀念1952年1月解放洞頭最後戰役,1952年1月12日,解放軍對退縮到棺材岙的敵軍發起最後進攻,戰鬥極為激烈,傷亡重大,一直到15日下午3時,在溫州軍分區山炮連的配合下才攻了上去,解放洞頭島嶼。當年的橋體現已廢棄,現橋體為新建。
位於洞頭本島東北角,連線本島和勝利岙島,距城區4.8千米,路面為水泥路,交通便利,有旅遊交通線路通達。
當年的橋體現已廢棄,現橋體為新建,為民用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