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
中國大陸解放後,國民黨軍殘餘部隊退據東南沿海部分島嶼。台灣國民黨當局企圖利用這些島嶼作為護衛台灣的屏障,反攻大陸的跳板,襲擾大陸的基地。國民黨軍在浙東沿海所據守的島嶼,經過幾年經營,已構成防禦體系,其防務由“大陳防衛區司令部”組織實施,劉廉一任總指揮。守軍主要是美械裝備的第46師和6個突擊大隊,還有10餘艘海軍艦艇經常在此海域游弋,總兵力達2萬餘人。一江山島由南一江、北一江兩島組成,面積為1.7平方公里。據守一扛山島的為“一江山地區司令部”,下轄突擊第4大隊、第2大隊第4中隊和1個炮兵中隊共1100餘人。
守軍以島上幾個高地為核心,設定3道陣地和4層火力網,構築明碉、暗堡154個,平均每百米正面配2門火炮和2挺機槍,前沿各突出部和陣地前密布鐵絲網和地雷,形成堅固的環形防禦。
1954年5月中旬,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攻占了東磯列島、頭門山、田岙、雀兒岙等島。此後,華東軍區鑒於國民黨軍在浙東沿海島嶼的指揮中心和防禦核心是大陳島,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門戶和前哨據點,如攻占一江山島,必能擊中要害,沉重打擊和震撼大陳島守軍,因此決定先攻占一江山島,再取大陳島,然後相繼攻取其他島嶼。中央軍委7月11日批准了華東軍區的作戰方案,並指示以海、空軍轟炸大陳島,以陸軍攻占一江山島,解放浙東沿海全部島嶼。7月下旬,華東軍區確定參戰部隊為陸軍第20軍第60師1個團又1個營、地面炮兵1個多團、高射炮兵1個多團、火箭炮兵2個營,海軍艦艇137艘,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航空兵共12個大隊184架飛機。8月,華東軍區浙東前線指揮部成立,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前指下設空軍指揮所、海軍指揮所、登入指揮所,還成立了三軍聯合後方勤務部和政治工作組。領導機構組成後,即組織各參戰部隊加緊進行各項作戰準備工作,包括動員教育,偵察敵情,擬制三軍協同登入作戰計畫,進行軍種分訓和三軍合練,擴建機場,搶修艦艇,調集物資器材,組織通信、氣象、測量等各項保障。地方黨政機關大力支前,浙江省動員3.3萬餘名支前人員、徵集5900副擔架和一批海上救護船,上海市動員110名海員、搶修77艘艦艇。在作戰準備過程中,浙東前指還特別重視隱蔽作戰企圖,如對大陳、一江山、披山、漁山等島進行不規律的轟炸和炮擊,以一部兵力對披山方向實施戰術佯動等。
12月2日,美國政府和台灣當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為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這一侵略性、非法性條約的嚴正立場,華東軍區浙東前指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示,在條約出籠前後(1954年11月1日~1955年1月10日),按照一江山島登入作戰第1階段汁劃,從空中、海上對戰場實行了封鎖。海、空軍出動飛機226架次,海軍魚雷艇擊沉敵護衛艦“太平”號、坦克登入艦“中權”號、炮艦“洞庭”號,擊傷艦艇7艘,擊落擊傷飛機19架。削弱了國民黨守軍的防禦能力,迫使其艦艇白天不敢在大陳錨地停泊,飛機不敢飛抵大陳上空,人民解放軍掌握了戰場的制海權、制空權。
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軍發起一江山島登入作戰.R時開始實施第1次火力準備。3個轟炸機大隊和4十強擊機大隊在殲擊機掩護下飛臨…江山島上空猛烈轟炸掃射,同時,1個轟炸機大隊和1個強擊機大隊在大陳島上空襲擊“大陳防衛區司令部”、炮兵陣地和通信設施。一江山島和大陳島守軍陷於癱瘓,陣地混亂。9時起,50餘門火炮對-江山島進行射擊。12時許,登入部隊乘70餘艘登入艇從高島、雀兒岙、頭門山島起航,在40餘艘作戰艦艇掩護下,分兩批成3路防空隊形向展開區駛去。14時,船載的10門火箭炮和轟炸機3個大隊又1箇中隊、強擊機2個大隊對守軍陣地進行第2次火力準備。14時20分,登入部隊在南江、北江兩島7個登入點實施登入突擊,迅速突破守軍防禦前沿陣地向縱深發展。由於支撐點內守軍的憑險頑抗和受地形限制,登入部隊戰鬥隊形被割裂,傷亡增多。登入部隊隨即採取靈活的小群戰術,主動協同,勇猛穿插,逐點逐地進攻,以手榴彈、噴火器摧毀暗堡,並開展戰場喊話及利用俘虜軍官喊話。殘存的守軍見大勢已去,紛紛繳械投降。17時50分,浙東前指命令登島部隊清理戰場並轉入防禦。此役,共斃俘國民黨軍1086人,登入部隊犧牲393人。
戰爭前奏
1951年2月,張愛萍擔任浙江軍區司令員兼任第七兵團司令員,開始籌謀解放浙江沿海島嶼問題。
1951年9月18日,胡宗南化名秦東昌前往大陳任總指揮,將原有的雜牌軍納入6個突擊大隊和一個海上游擊縱隊,並從台灣先後增調4個戰鬥團,總兵力達1.2萬人。
1952年4月29日,軍委作戰部部長張震受華東軍區委託,在給毛澤東主席和軍委的報告中提出:以21軍2個師和海空軍參戰,先打大陳,後取一江山島。
1952年6月,陳毅將該方案報毛主席,主席批示:"朝鮮停戰前,不要進行,停戰以後再說。"
1952年7月,陳毅將張愛萍找到上海,授意他主持研究解放閩浙沿海島嶼的問題。鑒於當時情況,張愛萍曾考慮過由北向南的計畫。
1952年10月,艾森豪當選美國第34任總統 ,任命杜勒斯為國務卿,美國反共反華傾向日益嚴重。華盛頓指示美國駐太平洋部隊總司令阿瑟·威廉·雷德福,可以在台灣駐紮巡邏機和偵察機,並做好必要時進駐戰鬥機的準備,甚至可以同蔣介石集團協調防守台、澎的計畫,雙方軍隊共同進行作戰演習,並商定遇到緊急情況時由美國統一指揮。
美國介入
1953年1月張愛萍帶領一個在朝鮮打過坑道戰的工程技術勘查小組,到福建進行現場考察後,將作戰計畫改為由南向北,認為應先奪取大、小金門,以不戰或小戰一舉解放閩、浙沿海島嶼。由於在朝鮮戰場上,美國有所退讓,首次提出停戰建議。中央軍委同意由南向北的作戰方案。
1953年4月2日艾森豪任命蘭金為駐台"大使"。這是美國自蔣介石逃台以來首次向中華民國派出"大使",向全世界表明美國承認中華民國、支持中華民國政府。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解放東南沿海島嶼及台灣問題再度成為中共的中心議題。
1953年8月羊嶼、積穀山島登入的成功,使解放軍在上下大陳島的背後建立了前進基地,並對守敵產生巨大威脅。由於遭到一系列重大打擊,胡宗南提出辭職,劉廉一接任。"大陳游擊指揮所"改為"大陳防衛區司令部"。
1953年8月 美國和台灣海空軍在台灣海峽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公開向中共示威和挑釁。
1954年初美台醞釀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意圖將協防範圍擴大至浙、閩沿海。
1954年3月18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首次作戰,與多己一倍之敵激戰2分鐘,擊落敵機2架。當天,政府組織5000多艘漁船出海捕魚,海上千帆競發,漁民們見證了人民解放軍擊落敵機的壯麗場景。
1954年4月日內瓦會議期間,中華民國多次就此事對華盛頓方面做了大量遊說工作,並對美做出重大讓步,承諾台灣在採取任何重大軍事行動前,必須先徵得美方同意。
1954年5月16日東磯列島作戰成功,解放軍占領頭門山、高島等島嶼。劉廉一虛報解放軍一個團為一個師。解放軍以登入戰、海戰、空戰相結合之手段,打退了敵人的襲擾,攻占了東磯列島,使大陳、一江山、漁山之敵完全暴露在打擊之下,為爾後全部解放浙江沿海島嶼創造了條件,揭開了大陳列島戰役的序幕。
1954年7月高島雷達觀通站開通,裝備SO-8型對海警戒雷達。頭門山配置130毫米海岸炮連,用於打擊大陳、一江山地區敵艦。
1954年7月20日毛澤東在居仁堂指示:"形勢變了,準備打大陳,先解決浙江沿海敵占島嶼,估計美帝不會有大的干涉。你們就準備吧。"
1954年8月2日彭德懷召開解放閩浙島嶼作戰會議,張愛萍匯報解放大陳列島戰役計畫:先取一江山島,後攻大陳。會上有人提出解放台灣問題,彭總說,解放台灣是個長久任務,要做長期準備,要有臥薪嘗膽的精神……隨後軍委指示:華東軍區應以海空軍打擊大陳島,以陸軍攻占一江山島,以打擊美國和台灣當局的協防陰謀,查明美軍可能採取的行動,為解放浙東沿海島嶼創造條件。
1954年8月31日浙東前線指揮部("前指")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
1954年9月前指成立情報匯集所。高島建立臨時快艇基地,31魚雷快艇大隊進駐。
1954年11月1日解放軍海空軍航空兵混合機群41架飛機在華東軍區空軍浙東前線指揮所司令員聶鳳智,參謀長紀亭榭(時任海軍航空兵副參謀長)的直接指揮下,對大陳、一江山島重要軍事目標和錨泊敵艦進行猛烈轟炸,共出動112架次,投彈1154枚,予敵重創。這是我軍首次大編隊轟炸敵島,也結束了敵空軍長期任意轟炸我軍的時代。
1954年11月3日駐頭門山島解放軍海岸炮兵連4門130毫米海岸炮對國民黨海軍2艘掃雷艦進行炮擊,擊傷"永春"號掃雷艦,海岸炮兵還協同陸軍炮兵對一江山島國民黨守軍進行2次炮擊。
1954年11月14日蔣軍太平號護衛艦被解放軍海軍擊沉。這是人民海軍第一次擊沉這么大的敵艦。高島雷達站在此役中作用突出,敵艦剛從大陳島露頭就被雷達發現。解放軍魚雷艇趕往預定位置,從發現敵艦,到接敵過程,"太平"號始終未能察覺;被擊中後,仍在向空中射擊。
1954年12月3日美台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但大陳列島不在協防範圍之內。
1954年12月11日解放軍陸海空三軍聯合登入作戰後方勤務部成立。
1954年12月18-20日,我空軍、海軍各一個航空師對漁山、披山列島上敵炮陣地,艦艇泊位進行轟炸。
整個戰役準備階段(從1954.11.01-1955.01.10),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先後對大陳島及其附近島嶼轟炸7次,投彈80餘噸(計1600餘枚),炸沉坦克登入艦“中權”號,炸傷掃雷艦“永春”號,護衛艦“太和”號,修理艦“衡山”號,海軍擊沉敵護衛艦“太平”號,炮艦“洞庭”號,總噸位達到12660噸。
戰役過程
1955年1月18日,在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的統一指揮下,華東軍區部隊發起了一江山島戰役。這次戰役是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的協同作戰。發起進攻的當天,華東軍區出動艦艇188艘(護衛艦4艘,炮艦2艘,魚雷艇12艘,炮艇24艘,火力支援船6艘,其他登入艦艇和運輸船138艘,另有頭門山、白岩山海防陣地共287門海防炮遂行遠程火力支援。),航空兵包括殲擊3師,12師,轟炸20師60團,共184架作戰飛機,並以地面炮兵4個營又12個連、高射炮兵6個營擔負火力支援和對空掩護,陸軍則以第20軍第60師第178團及第180團第2營約1個團又1個營的兵力,乘登入艇在一江山島強行登入。由於華東軍區戰前已經奪得了戰區制空權與制海權,使國軍方面的海空軍當天未敢出動。在登入前的火力準備過程中,華東軍區陸、海、空軍的火力有效地進行了協調銜接,在航渡期間更是有效地壓制了大陳島國軍的火力,從而保證了登入部隊的順利上島。
戰役高潮
1955年1月18日,天氣預報精準,海面上碧波萬頃,風平浪靜。上午7時許,張愛萍司令員與王德參謀長在頭門山觀察所給"登指"司令員黃朝天和第一梯隊登入指揮員、戰鬥英雄毛張苗再一次明確任務和登入地段。而這時的一江山和大陳守敵仍被蒙在鼓裡。解放軍登入艇編隊出發後,張愛萍將軍站在頭門山頂,放眼望去,藍天碧海間,人民解放軍上百艘登入艇,在猛烈的炮聲和轟炸聲的伴奏下,分3路以雙縱隊隊形向一江山疾駛,並逐次轉換戰鬥隊形實施衝擊。登入艇編隊前方是各類艇船組成的火力支援群,兩側是高速艦艇組成的掩護隊,上方是低空的強擊機群、中空的轟炸機群、高空的高速殲擊機群,宛然一幅立體的三軍渡海作戰宏圖。登入作戰成功後,被俘虜的國民黨軍士兵談起解放軍強大威力時都心有餘悸。一江山司令部情報參謀葛覃谷說:解放軍炮火將一江山島司令部炸塌,整個司令部亂成一團。國民黨軍士兵沈南生回憶說:在炮火轟鳴中,只見許多登入艇正向我們開來。解放軍的軍艦也在用大炮向島上陣地轟擊。解放軍的飛機又在我們頭頂俯衝,炸彈、炮彈響成一片,我們的地堡被炸毀,我剛爬出來,解放軍已經衝上岸來,不久就把我俘虜了。
進攻部隊在一江山島登入後,經一天激戰全殲島上守軍。守島的國軍不僅築有堅固工事,其成員也大多是在大陸受過鬥爭的逃亡地主、惡霸及其子弟,對共產黨有刻骨仇恨,在進攻部隊成功登入後仍依託岩縫、暗堡拚死頑抗。進攻部隊則採取小群戰術,逐個消滅各暗堡。
1955年1月20日,在海、空軍火力的掩護下,進攻突擊部隊衝上主峰,以炸藥包炸毀了國民黨軍第4突擊大隊隊部的坑道,並以無後坐力炮、火焰噴射器抵近攻擊和爆破方式逐個消滅了殘存敵暗堡,至20日下午5時30分,除少數敵軍投降外,大部守敵被殲,至此戰鬥結束。
完全解放
1955年1月19日2時,一江山島完全解放。島上敵軍1086人被全殲。當天合眾社報導軍事觀察家的觀點:解放軍的行動是要試探這個地區美國第七艦隊的意圖。共產党進入一江山島不過是爭奪大陳列島的"試管戰鬥"的第一個回合。中華民國軍事發言人熊恩德稱,解放軍動用陸軍一個師(實為4個營),另配有海軍陸戰隊(根本沒有),在空軍、岸炮掩護下向一江山"大舉進犯"。火力之密集為解放軍歷史之最。並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一江山"失陷"後,解放軍對大陳威脅必然增加,但"國軍"必將盡力固守,決不輕言放棄。當天,解放軍航空兵部隊開始轟炸大陳。
金剛計畫
1955年2月2日,蔣經國飛抵大陳島,開始執行撤退大陳的"金剛計畫"。經過蔣經國的反覆動員和沈之岳"專員"發布的大陳島將有"最激烈的戰鬥"的布告,島上1.4萬多民眾被迫告別家園與軍隊相繼撤離。蔣經國心情沉痛,他對隨行人員說:"我們反共復國,是一件大事,為了百年大計,一時的忍讓是不能避免的。"大陳撤退前夕,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向蘇聯莫洛托夫摸底,詢問"美軍協助國軍撤退時,中共軍隊是否會阻撓……"莫洛托夫回答說這是中國政府的事,應該去問周恩來。杜勒斯要求莫洛托夫表明態度,莫暗示說:"只要美軍單純撤退大陳駐軍的話,我想中國政府是不會阻止的……"正當張愛萍與三軍指揮員研究,計畫在大陳守敵撤退予以打擊之時,接到了彭總的電話:"此事牽涉到國際關係,就讓他們撤退算了"。因此,撤銷了攻擊大陳之敵的計畫。
1955年2月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美國政府已下令第七艦隊和其他美國部隊"協助"國軍部隊從大陳撤退。同日,美國駐台"大使"蘭金說:"這盤棋的下法,完全是按照共產黨的計畫進行的……大陳島的丟失對中國政府(中華民國當局),無疑是一個嚴重打擊。"
戰鬥尾聲
1955年2月7日,美國第七艦隊出動132艘艦艇,5000餘架飛機,4.8萬名海空人員,到達大陳海域準備協助國軍撤離。當天美軍飛機還出動6批28架次,先後侵入一江山、頭門山等島嶼上空,進行軍事挑釁。解放軍按照軍委"要嚴格掌握對美帝國主義的政策,既不主動惹是生非,又不示弱的自衛原則",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進行了還擊,美機逃離。
1955年2月8日, “中華民國”當局從上下大陳島全面撤退。當天,中華民國高官雲集大陳,"國防部長"俞大維、"海軍總司令"梁序昭以及蔣緯國同時抵達。撤離前,蔣經國舉行升旗儀式,仍強作鎮定說:"不要難過,不要失望,此刻我們決心再打回來。"劉廉一在軍艦起錨前悽然地說:"什麼都完了,落個一場空!"蔣經國面無表情。
1955年2月13日,人民解放軍不戰而得大陳。
戰役結果
一江山島解放後,浙東前指為了實現解放大陳等浙東沿海島嶼的既定計畫,於1月30日下達準備攻占大陳島的預令。台灣當局被迫於2月5日決定將國民黨軍撤離以大陳島為中心的台州列島。至2月25日,在美國海、空軍掩護下,國民黨軍全部撤離。至此浙東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一江山島戰役,是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首次聯合登入作戰。解放一江山島,改變了台灣海峽的鬥爭形勢,初步取得了聯台兵種協同作戰的經驗。
歷史影響
從一江山島戰役起,解放軍開始擊破國府殘部在浙東沿海島嶼的防禦體系,是中共第一次成功實施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意義深遠。
解放一江山島紀念館,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城區楓山北麓,由戰鬥陳列館、烈士紀念館、紀念塔碑和墓區組成,建築雄偉、環境幽靜。
2015年1月18日是一江山島戰役勝利60周年,浙江台州舉行慶祝活動,當日,一江山島戰役遺址保護性開發一期工程順利竣工,由戰役史料館、冥想廳、影視館等組成的遊客接待中心和東昌村軍旅體驗區、203高地靜思台等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2015年1月18日,適逢“一江山戰役”滿六十周年,台灣軍方舉辦紀念大會,台灣領導人馬英九應邀出席。馬英九除了細數這段台海歷史,也重申上任後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就是希望維持兩岸長久和平,並說兩岸如果沒有和平基礎,一個協定都簽不成。
一江山戰役滿60周年,台灣軍方擴大舉行紀念活動,借著這段血淚歷史,馬英九也重申兩岸和平的重要 。
台灣領導人馬英九:“7年來我推動兩岸關係的第一個目的是和平,第二個目的也是和平,第三個目的還是和平,唯有和平才能帶來繁榮跟進步。我們透過21個兩岸協定讓兩岸和平基礎更為穩固,這21個協定沒有一個中間有‘和平’兩個字,但如果沒有和平做基礎,一個都簽不成。”
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再次強調,台灣官方現今兩岸政策,就是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讓兩岸人民遠離戰火;當時國民黨的一江山指揮官王生明,戰死沙場,他的兒子對於這段往事,在台灣逐漸被人遺忘,相當感慨。
台灣一江山戰役協會理事長王應文:“大陸把一江山已經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日前還在擴大舉行紀念,甚至建立第三座紀念館,就在一江山,還要向聯合國申請為世界遺產,大陸的愛國教育是這么的認真、努力、徹底,而我們的一點也讓人感覺不到。”
王生明兒子表示,高雄鳳山有一條王生明路,本來是紀念他父親,卻因為政治因素出現改名爭議,讓他感到遺憾,他希望台灣官方,應該把一江山戰役納入教科書文本,別讓這段歷史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