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大坪漢墓

20世紀60年代,當地村民常在這一帶拾得銅矛、箭簇等小件銅器和殘陶器、陶片等。 1984年至2008年,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4次在此發掘漢墓43座、窯址2座,出土文物400餘件(套)。 大坪漢墓的年代從西漢早期一直延續至東漢晚期,持續近四百年。

務川大坪漢墓分布於大坪鎮龍潭村、官學村洪渡河兩岸的團堡、長坳、硃砂井、中寨、趕子元等村民組境內,由江邊漢墓、龍潭漢墓、官學漢墓組成,面積達數平方公里。
20世紀60年代,當地村民常在這一帶拾得銅矛、箭簇等小件銅器和殘陶器、陶片等。1981年夏,經調查證實系一漢墓群。1982年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至2008年,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4次在此發掘漢墓43座、窯址2座,出土文物400餘件(套)。墓葬形制有土坑墓,長方形、凸字形、鏟形券頂磚、石室墓、岩坑墓等。出土遺物有國家一級文物銅蒜頭壺,國家二級文物提梁鼎、青銅甑、穿繩錢串,以及錢樹佛像、鍪、扁壺、提梁壺、釜、瓶、盤、洗、缽、耳杯、印、錢幣等銅器,罐、缽、釜、俑、房屋模型等陶器。40%以上墓葬出土粉末狀或顆粒狀硃砂,多者達百餘粒,經硫同位素測定,其產自當地,這一發現改寫了貴州礦產資源開發史。
大坪漢墓的年代從西漢早期一直延續至東漢晚期,持續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點。務川大坪漢墓的形成與秦漢時期黔中地區硃砂采冶有著密切的關係,對研究黔中地區的行政建置、烏江流域的古代開發史等有著重要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