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動臘縣城南曼崩寨寬平的壩子上,竹籬笆把平凡的人間隔出一塊潔淨的佛場,佛場中央高高聳立著一座在朝陽下閃耀金光的佛塔,這就是曼崩塔。
曼崩塔渾身用銅皮包裹,好像一位身著金衣金裙的傣族公主端莊妖媚地站立著,因著銅衣的原因,當地又稱為銅塔。這是傣族地區常見的折角多邊形塔,它未採用通常的錐形疊加式(如莊莫塔一般),而是在下面3層塔身之間束腰,使它具有少女般的纖腰,加上折角線條從上到下貫通全塔,從而整塔一波數折,起伏不定,使人聯想到傣家潑水節時,在恍恍的排鋁伴奏下翻翻起舞的少女。
歷史
據乾隆二+八年(公元1763年)所立的《建塔碑記》說,此塔建於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是一位叫塔木密拉的人建造的。過了12年重修此塔,並用銅衣包裹塔身,使其燦然,費時整整3年,內塔為磚砌。
塔高11米,基形方座,邊寬5米,塔身為3層多邊折角體相疊。第一層方形,四面砌出縱向雙面坡之殿宇佛龕一座,第三層上作八角形,再上為仰蓮及葫蘆寶瓶。塔身與塔剎間用蓮瓣雕刻過渡,塔剎由5個圓球體串連於剎桿上,剎桿分權,權枝上系擊風鐸,塔剎全部銅質。1981年,此塔在經歷247年風雨之後,銅衣盡脫,於是政府撥專款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