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遮村

勐遮村

勐遮村隸屬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勐遮鎮,該村國土面積17.67平方公里,海拔1,255.00米,年平均氣溫18.40℃,年降水量1,201.90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三產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勐海縣勐遮鎮,地處鎮政府東邊,距 鎮政府所在地0.2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2公里。東鄰勐海鎮,南鄰曼根村民委員會,西鄰曼倫村民委員,北鄰曼掃村民委員會。轄曼宰龍、曼章嶺、召莊、曼木中等2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06戶,有鄉村人口6017人,其中農業人口6016人,勞動力412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012人。 
全村國土面積17.67平方公里,海拔1,255.00米,年平均氣溫18.40℃,年降水量1,201.9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甘蔗、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648.00 畝,人均耕地2.45畝,林地11,684.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922.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648.00畝(其中:水田面積12,518.00畝,旱地 2,130.00 畝),人均耕地 2.45 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茶葉、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 11,68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7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4畝,主要種植茶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76.00畝,其中養殖面積176.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通電、電話、通路的村小組有24個,通水的村小組有22個,有2個村民小組存在飲水困難,通有線電視的村民小組21個。全村有1164戶通自來水,有125戶飲用井水。有1289戶通電,有119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2.71%和92.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5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55戶分別占總數的97.36%和97.36 %)。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已硬化的有13個村民小組;距離最近的車站0.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3輛,拖拉機474輛,機車95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617.00畝,有效灌溉率為79.3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61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5畝。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670戶。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3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1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65.00萬元,占總收入的50.34%;畜牧業收入384.00萬元,占總收入的1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87頭,肉牛104頭);漁業收入256.00萬元,占總收入的8.8%;林業收入28.00萬元,占總收入的0.96%;第二、三產業收入282萬元,占總收入的9.69%;工資性收入4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55%。農民人均純收入309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96人(占勞動力的12.40%),在省內務工494人,到省外務人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無企業,無專業合作組織,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往省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465.00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347%。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06戶,有鄉村人口6017人,其中男性2911人,女性3106人。其中農業人口6016人,勞動力 4127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族、拉祜族、漢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傣族5201人,漢族736人,其他族8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183人,參合率86.12%;享受低保20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7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24個村民小組,人畜混居的農戶157戶,占農戶總數的12.18%。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44.00平方米,擁有教師 3人,在校學生51人,距中學0.8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1人,其中小學生1236人,中學生245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5個,無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7人,少數民族黨員92人,其中男黨員83人、女黨員9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及六個委員等組成,下設2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94人。

人文地理

簡介 
勐遮村委會是以傣族為主,拉祜、哈尼、漢族等民族混居的村委會。傣語是一種文化現象,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該村主產優質水稻“滇屯502”。該村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茶葉等作物。近年來部份民眾在當地農技部門的引導下積極發展稻田養魚和亞麻。村內民族團結、鄉風文明、經濟發展。
傣族主要節日有“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
傣族篤信小乘佛教。佛寺的吸引力在於寬鬆的戒律,剃光頭而不燒戒,還俗後可以結婚。在傣族人的傳統觀念中,認為男人一生非得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成為受過教化的人,才有資格結婚娶妻。
飲食習慣
傣族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菜餚以酸、辣、麻為主,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居多,如酸筍、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乾酸菜。善作烤雞、燒雞,極喜魚、蝦、蟹等水產品。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成)、魚凍、火燒魚等。
習俗
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間(關門節),正值農忙季節,傣族青年一般不談婚論嫁,也不辦喜事。這一古老的傳統習俗一直保留至今。
建築特色
傣族民居多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房屋外形保留原乾欄式建築式樣,分上下兩層,下層堆放柴禾和雜物,上層分外間和內間,內間是臥室;外間較為寬敞,設堂屋和火塘,既是接待客人的場所,又是生火煮飯的地方。
六、服飾特色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統裙,下擺寬大。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勐遮村民委員會幹部民眾齊心協力,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鄉風文明”的二十字方針的要求,在上級部門,各單位的支持下,幹部民眾積極籌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2010年度申報了“三村四化”建設項目,曼宰龍一、二、三,曼呂一、二、三村民小組籌資籌勞進行村容村貌的整治,曼章嶺一、二、三、四,曼木中、召莊、廣門等村民小組不同程度地硬化了村內道路。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機耕路不通暢,農產品運輸困難;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制約生產發展;部分自然村人畜飲水困難,村內道路未硬化;垃圾堆放場、公廁及活動場所不足;集體經濟薄弱,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有待改善等。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用水條件;引導、指導農民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大道路建設,改善交通條件;重點發展水稻、甘蔗、亞麻、稻田養魚、第三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