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9.62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8.50 ℃,年降水量1,450.00毫米,適合種植甘蔗、茶葉、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156.52畝,人均耕地1.94畝,林地12,066.02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8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92.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56.52畝(其中:田2,076.32 畝,地2,080.20畝),人均耕地1.94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2,066.0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40.4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3畝,主要種植 茶葉、甘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00畝,其中養殖面積6.00畝;荒山荒地13,198.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477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477戶通電,有8個村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8個村4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0%和89.7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9戶(分別占總數的37.52%和50.1%)。 該村到勐遮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1.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32輛,機車38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02.10畝,有效灌溉率為36.14%。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78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一個自然村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77.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12.00萬元,占總收入的8076%;畜牧業收入73.00萬元,占總收入的5.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10頭,肉牛60頭);林業收入12.00萬元,占總收入的0.87%;第二、三產業收入73.00萬元,占總收入的5.3%;工資性收入19.00萬元,占總收入的1.38%。農民人均純收入266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9人(占勞動力的0.05%),在省內務工49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91戶,共有鄉村人口2063人,其中男性1083人,女性980人。其中農業人口2063人,勞動力 1039人。該村以布朗族、哈尼族為主,其中布朗族1162人,哈尼族901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53人,參合率94.7%;享受低保28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2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91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 人,距離勐遮鎮中學14.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5人,其中小學生179人,中學生12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無圖書室,無業餘宣傳隊。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4 人,少數民族黨員34人,其中男黨員30人、女黨員4人。
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副主任等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62人。
人文地理
曼令村委會屬於哈尼族、布朗族混居的村委會,鄉風文明,經濟發展。
新農村建設
曼令村委會幹部、民眾齊心協力按照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鄉風文明”的20字方針,在上級各部門、各單位的支持下,幹部、民眾積極籌資籌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班么小組進行了搬遷。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利基礎設施滯後,部分村寨人畜引水困難,制約生產生活發展;道路差,農產品運輸困難;無公廁、垃圾堆放場及活動場所;集體經濟薄弱,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有待改善等。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及道路建設,改善生產生活和交通條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善人居環境;重點發展茶葉、甘蔗、畜牧業及經濟林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