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貓資料
中文學名: 椰子狸
中文目名: 食肉目
中文科名: 靈貓科
中文屬名: 椰子狸屬
同物異名: Viverra hermaphrodita Pallas, 1777,Paradoxurus pallasii Gray, 1832,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laotum Gyldenstolpe, 1917,Paradoxurus typus F. G. Cuvier & E.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21,Paradoxurus niger Blandford 1885,
中文俗名: 棕櫚貓 花果狸 糯米狸 椰子貓 香瑤
拉丁文目名: CARNIVORA
拉丁文科名: Viverridae
拉丁文亞科名: Paradoxurinae
拉丁文屬名: Paradoxurus
拉丁文種名: hermaphrodi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777)
英文俗名: Common Palm Civet
【形態】
大小似小靈貓,但較細長,體長480-550毫米,體重2000-3000克。吻較短,尾較長,約等於或大於體長,足部掌墊與糠墊相連,體背有5條顯著的黑色縱條紋,體側有黑斑點,故有花果狸的別稱。爪有伸縮性,具肛門腺,但不如小靈貓的發達。頭部黑色並具白斑;背部棕黃色且有數行黑色縱紋;體側有縱列的黑褐色斑點;胸部污黃、腹部暗黃或棕灰色;四肢和尾灰色。頭頸和尾部大都為黑褐色,頭部有額、吻、眼等斑紋,白色或黑褐色,斑點大小,色澤深淺隨不同亞種或個體年齡有差異,從鼻端到後頭有一條白色縱紋。體背除縱紋外,余多為棕黃色,腹部淺黃,足與尾同色,尾不具大小靈貓那樣的圈紋。
【分布】
我國主要分布於海南、雲南南部(西雙版納)以及廣西南緣(那坡、大新、上思以南邊陲)和四川;國外主要分布於中南半島、南亞和東南亞。
主要分布省份: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大明山十萬大山水源林吊羅山尖峰嶺尖峰嶺壩王嶺(昌江、白沙)壩王嶺(昌江、白沙)大圍山金平分水嶺銅壁關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五指山
【習性】
棲於熱帶雨林、季雨林及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熱帶地區較典型的林棲動物之一。常與果子狸、鼯鼠、巨松鼠、長臂猿等在同一環境中棲息。在藤葛攀附的深山密林,長年有多種野果,又有古木樹洞等蔭蔽條件,便是它所喜好的棲息地。深居簡出,喜遊蕩憩息于山野或有茂密枝椏的橫木上,很少到村落居民區或農耕區。主要樹棲。晝伏夜出,冬時偶也日間出沒,多在樹上憩息或攀爬,是靈貓科中較好適應樹棲的一種。常成對在樹上活動和覓食。食性雜,食物有鼠類、小鳥、蛇、蜥錫、昆蟲、娛松等,也吃野桃、荔枝、龍眼、野枇杷及野蕉。
【繁殖】
每年產一窩,每窩3-4仔。
【瀕危等級】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產於印度的椰子狸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3,在不影響種群生存的條件下可適量捕獲與貿易。
【瀕危因素】
棲息地破壞:
因為貿易被捕獵:國家曾大量收購其皮。
作為食物被捕獵:南方人愛帶皮吃肉,常不剝皮。
【保護措施】
現無專門保護措施,現有的在本種分布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區可能對本種的保護起些作用。
保護措施建議:三、四十年來,海南島、雲南西雙版納等的熱帶原始雨林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以致大批熱帶林棲的種類瀕臨滅絕。亟待抓緊僅存的原生林保護,加強對海南島壩王嶺、雲南西雙版納等幾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與長臂猿、巨松鼠等的保種工作一起抓起來。目前椰子貓尚未列入國家保護動物名單,希從速作出決定,免至這一珍稀物種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