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降低液鉛溫度時,銅不斷析出。 當溫度降至1225K以下時,析出的不是純銅,而是含 鉛3%一5%的固溶體,以固態浮在液鉛上面。當溫度 降至鉛的熔點(5”K)附近時,鉛和銅形成共晶,共 晶含銅。.06%,這是熔析法除銅的理論極限值。但實 際上粗鉛中含有砷、銻,它們與銅形成難溶的砷化銅和 銻化銅,進入固體渣浮在鉛液面上。因此,熔析法除銅 cu粗 上達到0.001%一0.002%。加硫除銅渣,通稱硫化浮氣分成為難溶於液鉛的金屬氧化物,浮於液鉛表面達到一與 :2。/的熔析ha硫除銅流:黑霆智息基豁纂欲黔咒緊蹂篡纂 言三 68 反應劑Na0H和NaCI可部分再生,雜質易回收利用 等優點;缺點是處理浮渣及再生NaOH和NaCI過程 複雜,需要大的廠房和設備,反應劑消耗大。 加鋅除銀用鋅使鉛與銀分離的過程,工業上廣 泛套用的除銀法。
實際套用
大多數鉛精煉廠的加鋅除銀作業是 在除銀鍋中以間斷方式進行的;但在少數工廠,如皮里 港鉛廠則是在皮里港式提銀鍋內連續進行的。 銀鋅殼是鉛、鋅和貴金屬的合金,其中混有少量 鉛、鋅氧化物和銅、砷、銻等金屬雜質,經專門處理回 收其中的鋅、鉛和銀。 除鋅除銀後的鉛含鋅。.6%一。.7%,從粗鉛除 鋅的精煉又稱第二次精煉,所用方法有氧化精煉、氯化 精煉、鹼法精煉和真空精煉四種方法。 氧化精煉往除銀後的液鉛中通入壓縮空氣或水 蒸氣,鋅被氧化成不溶於鉛的氧化鋅粉浮於液鉛表面 而與鉛分離。氧化溫度一般為1023一1123K。此法作業 時間長,浮渣量多且鉛損失大,現已很少採用。 鹼法精煉在液鉛中加入氫氧化鈉和氯化鈉同時 不斷地鼓入空氣,使氧化鋅生成鋅酸鈉(NaZO· Zno)浮渣與鉛分離。精煉過程的溫度為“3一733K。 此法的優點是作業溫度低、能耗少,缺點是鹼回收再生 麻煩,費用高。
歷史
1842年卡斯坦(Karsten)發現用鋅 可脫除鉛中的銀,帕克斯(A.ParkeS)於185。年將加 鋅除銀法用於工業生產,故又稱帕克斯法。鋅對金和銀 的親和勢較大,能相互結合形成穩定、熔點高、密度比 鉛小的鋅金和鋅銀化合物,並以固體銀鋅殼的形態浮 於液鉛表面與鉛分離。除銀作業的關鍵在於控制好作 業的溫度及加鋅次數和數量。在實際操作中,大都採用 “逆流”操作法,即分批加入所需的鋅,將含金銀較貧 的銀鋅殼返回到高銀液鉛中。第一次加鋅的溫度保持 在773K左右,液鉛冷至723一753K除去銀鋅殼;第二 次和第三次加鋅分別控制723K和693一7o3K,除去 銀鋅殼則分別為603一613K和603K。除銀後液鉛含銀低於2~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