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賀級戰列艦

加賀級戰列艦

加賀級戰列艦是日本“八·八艦隊”計畫中的一級戰列艦,計畫建造兩艘,因《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而改造和放棄。

基本信息

簡介

經緯

加賀級兩視圖 加賀級兩視圖

長門級戰列艦之後將建造兩艘標準排水量39900噸的“加賀級”戰列艦,船體設計上加賀級可以被視為是“長門級”的放大。擁有同長門級一致的航速但尾部要多出一座雙聯裝炮塔,所以火力有所增強(但是由於尾部三座炮塔呈品字型布置因此火力發揮有所影響)。不過對於戰鬥力提升最顯著的因素還是在指揮塔上方安裝了新型的迴旋式指揮儀(1912年從英國引進的“斯格特”式指揮儀的仿製修改版)。“加賀級”的裝甲設計上也一改日本以往秉承英國的傳統,垂直裝甲被分成了兩層安裝,舷側要害部位直接安裝的是10到11英寸的裝甲板,在船體內輪機艙前另安裝有3英寸厚的垂直裝甲;船頭和船尾被3.5英寸(89毫米)的垂直裝甲所包裹。在加賀級的設計上,日本海軍開始重視起了水平方向的防護,要害部位有兩層水平裝甲總厚度達到120毫米,在個別致命部位上更是厚達160毫米。“加賀級”在船體兩舷舯部設有鼓出的防魚雷隔艙而且垂直裝甲代水線下部分一直延伸到船體底部,這一部分的裝甲厚度大約3英寸,就魚雷防護措施來說在同期戰艦中也是屬於一流水準。

同“長門級”一樣的是加賀級依舊沿用煤、重油混燒方式裝有艦本式鍋爐12台、四個“Brown-Curtis”式蒸汽渦輪,總輸出功率為91000馬力,所以“加賀級”戰列艦也能達到同長門級一樣的的26.5節航速。

“加賀級”的建造方案在日本國會對1918-1919年年度預算的討論上並不很困難的通過了日本國會的批准。在1920年的7月19日,“加賀”號在神戶的川崎造船廠開始船體建造,而加賀級的二號艦“土佐”號其實早在年初的2月16日就開始鋪設龍骨。

改造

“加賀”號:1920年7月19日開工,神戶港川崎造船廠。1922—1923年由於關東大地震的緣故頂替被地震破壞的“天城”號進行航母改造。(參見“加賀號航空母艦”)

加賀號是日本最初的大型航空母艦之一,但沒有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為島式上層建築試驗艦。 1934年-1935年改裝完成後的加賀號1934年至1935年“加賀”號在佐世保海軍船廠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因為跑道過短無法適應新型飛機的起降,取消不實用的中下兩層飛行甲板,改裝全通式飛行甲板,上層飛行甲板加長加寬並進行結構加強延伸至艦首用立柱支撐。拆除中層飛行甲板前面的2座雙聯裝200毫米炮,對艦炮進行了重新調整。機庫向前延伸,升降機3座。向下彎曲的橫臥式煙囪改成與“赤城”號相同的直接伸向舷外的樣式。島式艦橋設在艦體右舷,便於與“赤城”號(島式艦橋設在艦體左舷)編隊並行時各自的飛機起飛、降落。加賀號改裝之後滿載排水量為42,541噸,主機輸出功率127,400馬力,最高航速28節,載機81架(最多可達90架)。

性能參數(戰艦)

標準排水量:39900噸

滿載排水量:44200噸

全長:231.7米

水線長度:218米

最大舷寬:30.5米

最大吃水:9.4米

航行能力:主機最大輸出91000馬力

最大設計航速26.5節、16節航速下航程5500海里

防 護:舷側主裝甲帶11英寸、輪機艙外部裝甲3英寸、艏艉3.5英寸防護、主水平裝甲6.4到9.3英寸、主炮塔正面11.8英寸四周8英寸、炮座11.8到9英寸英寸、指揮塔14英寸

武備:主炮:雙聯裝410毫米45倍徑主炮五座

副炮:140毫米50倍徑舷側炮廓式副炮二十門

高炮:80毫米40倍徑高射炮四門

雷擊: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八管

同級別戰列艦

土佐號:1920年2月16日開工。1925年2月9日《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而停造,被聯合艦隊於演習時作為靶艦擊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