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
出現於近代早期的加萊塞(Galleass )戰艦是中世紀加萊(Galley )戰艦[“加利”型槳帆戰船]的威力加強版,威尼斯共和國在16世紀首先將這種戰船投入到地中海海戰中。加萊塞最早是作為運輸奢侈品(香料、絲綢、沒藥等)的商用槳帆船航行於地中海東部海域,但隨著16世紀地中海東部貿易的萎縮以及與土耳其人的頻繁交戰而變得“無用武之地”,哭笑不得的威尼斯把它改造成戰艦套用於和土耳其人的戰爭之中。
在加萊塞槳帆船出現之前,統治地中海的是傳統的加萊槳帆船。從公元前的希波戰爭,到公元後的1500年這一漫長的時間裡,地中海諸次大小海戰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依賴人力為驅動力的加萊槳帆船不同於依賴風力的笨重風帆船,在無風的環境下依舊能行駛自如,這使得它非常適合在地中海或黑海、以及波羅的海等封閉海域內作戰。但它也有不容忽視的缺點,因為包括槳手在內的船員過多使得它必須沿海岸行駛獲得補給,更要命的是它低矮的船身在和身形高大的大型風帆船對抗中往往處於下風,尤其是自15世紀歐洲人開始把重型火炮搬上大型風帆船後,加萊槳帆船顯得越來越雞肋了。在著名的普雷韋扎海戰中,一艘威尼斯蓋倫戰艦(蓋倫船)力抗十幾艘奧斯曼加萊槳帆船的圍攻而毫髮無傷,逼得土耳其人用自己的分艦隊旗艦作為自爆船才摧毀了這座海上巨無霸炮台。
在這種情況,地中海各國海軍開始尋找變革之路,加萊塞戰艦便是這一時期的折中產物。
同樣作為一種使用帆槳混合驅動力的槳帆船,加萊塞要比加萊更依賴風帆,因為加萊塞比加萊也更大更重。加萊塞的排水量通常為600噸以上,某些巨型加萊塞的排水量甚至超過1000噸,堪稱當時地中海上的巨無霸。憑藉著“無與倫比”的體量,加萊塞能搭載超過傳統加萊船數倍的火炮和武裝人員,火力和兵力是它最大的優勢。火炮通常被集中在船首炮塔和船尾兩端,加萊塞早期艦載火炮不過20餘門(主要是能破壞敵艦船體的常規火炮,什麼佛郎機、百子炮之類的不算),到了17世紀被加強到30-40門,以適應海戰中對火力的追求。
加萊塞的戰術簡單又有效,在發生傳統接舷戰前它率先用強大的火力打擊敵艦削弱敵人(致命一擊),而後甚至可以再利用碩大的金屬撞角衝撞對手船身。如果這兩種打擊手段都不奏效,還可以派出船上搭載的大量武裝人員登上敵艦用刀劍弩槍給予敵人最後一擊。
戰績
加萊塞揚名之戰是1571年的勒班多海戰。在這場號稱決定基督教歐洲命運的海戰中,雙方都集結了龐大的艦隊和武裝人員,土耳其艦隊水手和士兵合計9萬有250艘戰艦,基督教聯軍艦隊水手和士兵合計4.4萬有200艘戰艦。從賬面上看,土耳其人有莫大的優勢,但接下來的戰鬥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兩支艦隊相隔150碼時,聯合艦隊陣地前沿的數艘加萊塞戰艦開火了。一開始是連竄的白色閃光,然後是雷霆般的巨響,緊接著是遮天蔽日的濃煙。基督徒彈無虛發,鐵制的球形炮彈帶著破空的呼嘯聲射進了對面的奧斯曼戰船群造成了驚人的破壞,瞬間就有3艘土耳其槳帆船被擊沉。在雙方短兵相接之前,穆斯林的戰船就已經有1/3被擊沉或重創,海面上飄滿了纏著頭巾的穆斯林,折斷的船桅,破損的甲板木,數不清的箱子,濃烈的血腥味撲鼻而來,受傷未死者呻吟著等待神明最後的裁決。
加萊塞戰艦的名聲不脛而走。此後,威尼斯人的加萊塞戰艦不斷被地中海、波羅的海各國海軍爭相模仿,法國、土耳其、西班牙、瑞典、俄羅斯等國都發展出了自己的加萊塞艦隊,加萊塞一直活躍到18世紀才被徹底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