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歷史
1996年,印度在展開Project 15A驅逐艦計畫,
由馬扎蘭造船廠負責研發,基本上是德里級的改良版。
2000年5月,印度在2000年5月批准建造三艘 加爾各達級,平均每艘花費380億盧比左右。最初Project 15A命名為班加羅爾級,後來則改稱為加爾各達級(Kolkata class)。
2009年3月中旬,印度國防採購評議會又決議增購四艘進一步改良的Project 15B飛彈驅逐艦,建造工作預定在完成前三艘Project 15A之後展開。
2010年8月初,印度國防部批准建造四艘Project 15B並送交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Cabinet Committee on Security)審查,
2010年12月8日獲得印度內閣通過,總預算66億美元,仍由馬扎蘭廠建造。
武器配置
加爾各達級沿用與德里級相同的輪機系統,
主推進系統是兩個由烏克蘭Zorya Production Association提供的M-36E燃氣渦輪機組(每個M-36E機組由兩具DT-59燃氣渦輪機與可反轉齒輪組構成,總出力64000馬力)。
兩具Bergen/Garden Reach Shipbuilding & Engineering的KVM-18柴油機(出力9900馬力)。
主要改進項目是強化艦體隱身設計以及武器裝備 ,滿載排水量也增至7000噸 。
加爾各達級的電力供應系統與Project 17敘瓦利克級護衛艦相同,包括四組功率各1MW的Wartsila WCM-1000/5柴油發電機組,每個機組包含一具Cummins KTA-50G3柴油機與一具Kirloskar 1MV交流發電機。
加爾各達級配備先進整合平台管理系統(Integrated Platform Management System,IPMS),此系統由敘瓦利克級的平台管理系統發展而來,由加拿大CAE(後被L3 MAPPS合併)提供。艦上乘員只需透過位於艦橋與控制室的顯控台,便可自動操作航行、推進、發電、輔助機械與損害管制等機能。
加爾各達級的作戰中樞是印度國防部直營的Bharat Electronics Ltd (BEL)開發的模組化電子指揮/管制套用系統(Electronic Modular Command & Control Applications ,EMCCA Mk4),透過異步傳輸機制(ATM)的艦內高速區域網路,與艦上所有偵測、武器、通信系統整合。
基本內容
基本數據 | 長 - 163米 |
| 寬 - 17.4 米 |
| 吃水 - 6.5 米 |
排水量 | 標準 - 6800噸 |
| 滿載 - 7000噸 |
動力/馬力 | 4×DT-59燃氣渦/64000馬力 |
| 2×Bergen/Garden Reach S&E KVM-18柴油機/9900馬力 |
續航力(海里) | 5000/18節 |
航速 | 32節 |
艦炮 | 1×AK-190E 100mm 70倍徑艦炮 |
反艦飛彈 | 2×八聯裝3S14E 垂直發射系統 |
防空飛彈 | 6×八聯裝 閃電-8飛彈 垂直發射系統 |
反潛武器 | 2×RBU-6000 12聯裝反潛 火箭發射器 |
| 1×PTA-533五聯裝533mm B-515 魚雷發射器 |
近防武器 | 4×AK-630 30mm 機炮 |
| 2×16聯裝Barak-1短程 防空飛彈 發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