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1998年8月1日)
叢書名: 劍橋中國史
精裝: 935頁
開本: 16開
ISBN: 7500422113
條形碼: 9787500422112
尺寸: 24 x 16 x 4.8 cm
重量: 1.2 Kg
作者簡介
譯者:史衛民 等 編者:(德)傅海波 (英)崔瑞德
內容簡介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規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國史的許多學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導言的作者是本卷的兩位主編,慕尼黑大學名譽教授傅海波和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崔瑞德。前者是著名的遼、金、元史研究專家,著述頗豐,尤長於金史研究,在本卷中還擔任第3章金朝歷史的寫作;後者則多年來從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亦是《劍橋中國史》秦漢、隋唐、明代等卷的主編,在本卷中還與克勞斯-彼得·蒂茲合寫了第一章遼朝的歷史。第二章西夏史的作者是肯永學院教授鄧如萍,她已發表過一些有關西夏歷史的論著。特倫頓州立學院教授托馬斯·愛爾森主要研究早期蒙古國的歷史,故撰寫本卷的第四章。第五章的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學院教授莫里斯·羅沙比,著有《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時代》等著作,所以專寫忽必烈一朝的歷史。第六章的作者蕭啟慶原為新加坡大學教授,現為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著有《元代的軍事制度》、《元代史新探》、《蒙元史新研》等著作,此次擔任元中期歷史的寫作,駕輕就熟。堪薩斯大學教授竇德士,主要研究元明思想史和政治史,著有《征服者與儒士》、《儒學與獨裁統治》等著作,在本卷中撰寫第七章元後期的歷史。第八章作者是原在哈佛大學任教、現在米德爾斯伯里學院任教的伊莉莎白·恩迪科特-韋斯特教授,她著有《蒙古在中國的統治:元代的地方行政管理》等著作,所以專述與元代政府和行政管理的有關問題。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牟復禮研究中國史多年,在本卷中寫作第九章,專門討論元朝統治下的社會問題。如本卷原書序言所說,牟復禮還通讀了本卷全稿並提出了修改意見。應該承認,本卷是《劍橋中國史》中難度較大的一卷,因為它所敘述的遼、西夏、金、元四個王朝,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研究這些王朝的歷史時,既要面臨許多語言、文字問題,還要深入研究民族關係和國家關係的發展變化、多元文化的構成及其相互影響、社會風俗的變化等一系列問題。本卷的編著者對這些問題作了許多值得重視的探討。
目錄
中譯本前言
總編輯序
第六卷序
圖表
導言
晚唐的力量平衡
邊界
外族人
外臣與太上皇
多國制
盟約關係
政府的模式
多語狀態
外族統治下的漢族中國人
第一章 遼
概述
建立王朝前的契丹
阿保機起而爭權的背景
阿保機的興起
阿保機稱汗與登基
繼承危機與太宗朝
世宗繼位
統治制度的發展
與中國境內諸國的關係
穆宗朝,951—969年
景宗朝,969—982年:與宋朝對抗
承天皇太后攝政
朝政的變化考試制度
對外關係
興宗朝
道宗朝
天祚帝朝與遼的衰落
最後的災難
第二章 西夏
概述
党項族的起源
歸附唐朝和定居鄂爾多斯
唐朝的滅亡
五代時期的党項
党項人謀求立國,982—1002年
涼州和党項人入占河西
吐蕃宗哥朝的興起
李德明,1004—1032年
……
第三章 金朝
第四章 蒙古帝國的興起及其在中國北部的統治
第五章 忽必烈汗的統治
第六章 元中期政治
第七章 順帝與元朝統治在中國的結束
第八章 元代政府與社會
第九章 蒙古統治下的中國社會,1215—1368年
參考文獻介紹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