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鑠(431~453)

南朝宋詩人。 同年5月劉駿稱帝,7月劉鑠被毒死。

劉鑠(431~453)

正文

南朝宋詩人。字休玄。宋文帝第四子,封南平王。劉鑠頗以文學才能自負,為此與劉駿發生矛盾。元嘉三十年 (453),太子劉劭弒文帝,劉駿起兵討伐,劉鑠歸順較晚。同年5月劉駿稱帝,7月劉鑠被毒死。
劉鑠的作品中較受人重視的是一些擬古詩,如《擬行行重行行》、《擬明月何皎皎》等;《代收淚就長路》,也是擬曹植贈白馬王彪》中的一章。這些詩的題材雖類似古詩,但往往能獨創意境。如《擬行行重行行》中“堂上流塵生,庭中綠草滋;寒螿翔水曲,秋兔依山基”諸句,吸取了辭賦的排比手法,就和古詩不大一樣。《過歷山湛長史草堂》一詩中“溜眾夏更寒,林交晝常蔭”兩句,比較注意鍊字,開了梁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先河。這說明劉宋中期以後一些詩人,已開始向齊梁詩風演進。
隋書·經籍志》載劉鑠集5卷。今存文1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詩存10首,收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又據《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錄》,以《壽陽樂》九曲為劉鑠之作,收入《清商曲辭》。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