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重德

劉重德,河南滑縣人,生於1914年,1931年考入開封高中文科,在校刊上發表他翻譯的雪萊抒情短詩數首,1934年入北京大學,先後從朱光潛先生學英詩,從葉公超學翻譯。畢業後相繼執教於河南大學、國立師範學院及湖南大學。現任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譯協副會長。其主要譯作有:英國奧斯汀的《愛瑪》、赫士列特的《莎士比亞戲劇人物論》;美國斯托夫人的《黑奴籲天錄》和蓋斯特的《尋常人家》。

劉重德,河南滑縣人,生於1914年,1931年考入開封高中文科,在校刊上發表他翻譯的雪萊抒情短詩數首,1934年入北京大學,先後從朱光潛先生學英詩,從葉公超學翻譯。畢業後相繼執教於河南大學、國立師範學院及湖南大學。現任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譯協副會長。其主要譯作有:英國奧斯汀的《愛瑪》、赫士列特的《莎士比亞戲劇人物論》;美國斯托夫人的《黑奴籲天錄》和蓋斯特的《尋常人家》。?
劉重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其主要論著包括:《試論翻譯的原則》、《翻譯原則芻議》、《談翻譯的忠實性》、《理解、表達與文學翻譯》、《常用譯法例解》、《談談直譯和意譯》、《英語定語從句的譯法》、《阿諾德評荷馬史詩的翻譯》、《托爾曼教授談翻譯的藝術》及《翻譯漫談》等。?
劉重德認為:一篇或一部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語言表達和風格特點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文學翻譯也必須是其完整的統一體的如實再現;這個統一體分為內容、表達和風格三個方面。他在《試論翻譯的原則》一文中把翻譯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即“第一步,通讀全篇或全部作品,認真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不僅弄清主要思想、字面意思,而且還要弄清字裡行間的深刻含義。第二步,由於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不盡相同,在行文措辭方面,往往會出現如下三種情況:(一)有時可以找到完全等值的詞語,例如英語as cowardly as a rat和漢語‘膽小如鼠’等值;(二)有時不得不斢換形象,例如英語as lean as a rake,只能譯成‘骨瘦如柴’,不能硬著頭皮譯成‘骨瘦如耙’,因為前者既保存了原文的形象化,又符合譯文的規範化,而後者雖然保存了原文的形象,但卻違反了譯文的習慣;(三)有時不得不在字面上作較大的改變,只能尋找一個能夠表達其真正含義的相應的表現法,例如英語Every dog has its day.我們絕對不能按字面譯成‘每條狗都有他的日子’。這樣,讀者不但不懂你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也不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我們只能把這句靈活譯成‘人人都有自己得意的時候’。這樣譯,在精神上是符合原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的。第三步,還必須掌握作者在原文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和寫作風格,只有這樣,翻譯時選詞造句,才有依據。詞句的選擇和安排,都以能否比較圓滿地再現人物形象和原作風格為標準。就是說,同是一句話,應因人物身份和作者風格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譯法。”?
劉重德認為,英國理論家泰特勒在《論翻譯的原則》一文中提出的三項原則比較全面和切實可行,即:?
(一)翻譯應該是原著思想內容的完整的再現。
(二)風格和手法應該和原著屬於同一性質。
(三)翻譯應該具備原著所有的通順。
劉重德把泰特勒的三原則與嚴復的“信、達、雅”綜合起來,並根據他個人的翻譯體會,提出了“信、達、切”三字翻譯標準。
(一)信——保全原文意義;
(二)達——譯文通順易懂;
(三)切——切合原文風格。
劉重德指出:“要想能夠圓滿地實現信達切這三個原則,一個文學翻譯工作者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造詣和修養。早在1852年,杜勃羅留波夫就正確指出:‘他要翻譯的語言不言而喻是他應該精通的,精通詞在意義上、在配置上和添加一個不重要的語氣詞等等時候的一切細微的區別。不僅如此,一個譯者還應當極其熟練地掌握譯文語言。他不僅寫得正確而優美,而且要寫得輕鬆和流暢;在確切地表達原文的中心思想時,使讀者看不出一點兒生硬的地方,能在翻譯中運用語言的全部財富,不能使用不正確的措辭和不純潔的辭彙。’也就是說,一個文學翻譯工作者既要全面掌握外語,又要精通祖國語言。此外,還要具有一定的語言學和文藝學的知識,因為正像伊萬·卡什金在《為現實主義的翻譯而鬥爭》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樣:‘預先應通過文藝理論的分析,弄清作者的基本修辭特點及他所選用的手段。而預先通過語言學角度的分析,應指出它們在語言方面的特徵。然後,就是決定性的關鍵了——按照文學尺度的要求選擇所需要的……表達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