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街[安徽池州劉街]

劉街[安徽池州劉街]
劉街[安徽池州劉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街位於貴池南部山區,東依國家級風景區、佛教聖地九華山,北接青陽縣,南鄰棠溪鎮,距城區38公里。全鄉轄8 個村委會,76 個村民組,2919戶,10796 人。全鄉國土面積 22.6 萬畝(150.6 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 18.8 萬畝,耕地面積 9671畝,森林覆蓋率達 80%,俗稱“九山半水半分田”。現家家通電、村村通車,程控電話、無線基站、有線電視覆蓋全鄉,貴(池)——石(門)、貴(池)——劉(街)、劉(街)——杜(村)公路穿越境內,是國家級生態經濟示範區的核心區。

劉街介紹

境內現有皖寶劉街年產50萬噸白雲石礦等企業22 家,二、三產業從業人數 1398 人,2004年工商稅收422 萬元,是遠近聞名的礦業大鄉。

劉街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幾度慕名漫遊劉街,朝行暮宿,吟詩會友,流連忘返。同治年間,南山劉村人、清朝外交家劉瑞芬官至道員、廣東巡撫及駐外公使。他體恤民情,忠心愛國,鄉人敬仰,故取其姓命鄉名而沿用至今。劉瑞芬族弟劉含芳籌建過清政府北洋水師,姚捷勛曾任民國商務警察廳廳長,姚震、鬍子正、劉世珩、姚介富等一代人傑都載入了《貴池縣誌》。現代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前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同志更是劉街人民的驕傲。

劉街[安徽池州劉街] 劉街[安徽池州劉街]

劉街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劉街境內群山起伏,層巒疊嶂,綠樹如雲,秀水潺潺。三根尖、金家山海拔千米以上,是貴池區境內最高山峰之一。每當春日,山花萬朵,上接雲天,真是美如畫卷。境內兩溪之水,是清溪河的源頭,流水自東向西橫貫劉銜,古時就是對外經商、運輸的黃金水道。

劉街資源眾多,資源豐富。這裡山高林密,雲霧繚繞,是貴池區林木、茶葉的重點產區之一。現已探明的金、銀、銅、鐵、鉛鋅、石灰石、白雲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崗岩等礦產遍布境內。

劉街文化古老,聲播海外。劉街是中國古儺戲的發源地之一,有“儺戲之鄉”的美譽。劉街儺戲具有典型的社祭色彩和宗族色彩,演出時村民們通宵達旦,徹夜狂歡。最隆重的是正月十五,各宗族的儺戲在劉街青山廟舉行迎神朝廟儀式,又稱“嚎啕神會”,人山人海,引來四海賓朋,熱鬧非凡,形成了獨特的民間文化氛圍。儺戲已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關注,被譽為“戲劇活化石”。

劉街印象

貴池,在儺戲嘉年華里入夢  預算:1500-2000元

地點:皖南池州貴池 節目:儺戲 儺舞

貴池的劉街、桃坡、茅坦都是普通的名字,但儺戲使那裡的過年氣氛一點都不普通了。每年農曆正月初七到十五,請、送儺神的祭祀活動都是全民盛典。其中尤以劉街最為著名。要想早點看,初六到達最合適,因為初七凌晨三四點鐘,就有請儺神的儀式上演。

一切很是神秘。請儺神的只能是男丁。這自然是來自農業社會的傳統。一般於三天前,男人們就要執行沐浴、更衣、不同房的規矩。迎神時,敲鑼打鼓,戴著面具。家家戶戶都會送上很多供品,宰殺的牲畜家禽堆積如山。有趣的是,雞、鴨頭尾的毛不得去除,意為有頭有尾。如果你是女性,想看請神儀式要經過一番交涉。

到初七晚上,就可以看到儺戲、儺舞了。表演的還是男丁,但女性有權利當看客了。演出通宵達旦,不僅放鞭炮,還有禮花,更有土銃震天價響。

如果只想看正戲,遲到些也沒關係,因為各個村子演出時間不同。

十三那天,劉街源溪村的三個自然村分別到村外的大楓樹下迎神,然後在“神樹”那裡表演儺舞,有舞傘的,有舞古錢的。傘和古錢分別代表男性和女性,表達了當地人對性的崇拜。朝拜洞,也是這個意思。“神樹”下,有時參與者達成千上萬,有的舉著旗子,有的戴著面具,鞭炮、鑼鼓齊鳴,絕對是一場嘉年華。

如果你想年前就出發,可以先去佛教聖地九華山待幾日。九華山離池州僅40公里。那裡的人要過兩個年,一個葷年,一個素年,葷年在臘月廿八(小月廿七),舉家葷食。到除夕夜,則只能吃素,吃素可不是口頭上喊兩聲,是嚴謹到要拿草木灰洗碗的,一絲油星都不能沾。

當新年的鐘聲撞響時,那種氣氛,足以讓身在都市的人深深震撼。然後,悠然入夢,夢裡不知身是客。

劉街青山廟

青山廟,坐落在梅街鎮境內,東臨南山劉,西眺黃村,南望茶溪汪,北顧山里、山外姚,此處依山傍水,景致宜人。

青山廟建廟、朝廟歷史悠久。據《七修姚氏宗譜.卷首三》記載,青山廟始建於元代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是姚姓遷貴池後第十一世祖祖一公捐資建立,後來,元末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年),汪姓七十一世祖開遷公續建,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姚村姚本憲公又捐資重建,後遭兵燹。清康熙年間眾社重建。最後一次修葺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此廟原有大殿三座,並有一座小廟,總體規模宏大、富麗壯觀。

此廟於1951-1952年間遭到徹底毀壞,成為一片廢墟。近年,廢墟上修建成一座簡易廟宇,供奉佛教諸神,有僧人主持。青山廟原為昭明太子祠和都城隍祠,中殿內供有梁昭明太子蕭統的牌位。作為聯社性質的土地之祭——青山廟會,主要是對本地信仰區域中心的“土主”——昭明太子的朝拜與祭祀活動,同時又複合了佛教、道教諸神,成為多神崇拜、祖先崇拜的民間綜合祭祀活動。

約在一個世紀前,每年由九個社聯合朝廟。即姚姓五社半,汪姓一社,劉姓一社,戴姓一社,宋村半社。朝廟的繁盛歷史當在300年以上。據光緒三年(1877年)重修《姚氏宗譜》“信仰篇.儺戲”記載“元宵清晨更以鹵簿導神至青山廟文孝祠,俗謂之朝廟。此俗南邊、西華、姚村皆同,惟姚村附近,先到後歸,相傳為盡地主之誼雲。耆老言,古時朝廟,儀仗外,有鞦韆、抬閣、高蹺諸勝。又選俊童十餘人,著梨園服,扮故事,立人肩窩上,名曰站肩,其壯麗繁華與江浙等省賽會無異。” 。儺鄉古諺:“南邊旗子盪里傘,劉鑼戴銃汪夾板,山里山外乾吶喊,鄭家探一探,黃家只有踮腳板。”道出了各儺神會的特點及朝廟之盛況。

1983年後,恢復青山廟會,依照傳統的老規矩,農曆正月十五上午,按姚村、茶溪汪、南山劉、南邊姚、西華姚、盪里姚的順序依次入場進行朝廟。由姚村的隊伍先行到達,俗稱“開(廟)門”, 盪里姚最後離開,稱“關(廟)門”。各儺神會一律抬著放有面具的龍亭,儀仗有彩旗隊、鑼鼓隊、細樂隊,隊伍前有開道鑼、“肅靜牌”、“迴避牌”及刀、槍、戟、錘、矛等兵器模型。走在前頭的香首手執五色神傘,健步來到廟前的空曠地,一邊高喊“朝廟舞傘斷”,一邊用力舞動神傘。所有的隊伍井然有序,魚貫入場。當六個儺神會全部進場後,眾人在龍亭前燃香、揖拜,並互致新春祝福,此時,觀者如潮,旗傘遮天;銃炮齊鳴,聲震山谷;煙霧漫坡,香溢曠野。朝廟的人群沉浸在敬神祀祖、祈福納吉的狂歡里。

劉街人文

位於貴池南部山區的劉街,因望族劉氏村落成片,連袂如雲,房舍檐牙相啄成街而得其名。自古望族多仕宦,書香出秀才。外交活動家、名宦劉瑞芬就出生在劉街的顯赫之家。

劉瑞芬,字芝田,號召我,道光七年(1827)出生於貴池劉街南山劉村,聰穎好學。鹹豐元年(1851)中秀才,次年鄉試落第,在家鄉設館教書,邊授徒邊習研“四書”、“五經”,準備繼續參加鄉試。期間,太平天國興起,僅六至七年時間就席捲半箇中國。戰爭離亂,作為有志報國的熱血青年,在私塾停辦,科考無望,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與貴池、青陽許多愛好詩文的文學青年創立“青山詩社”,以詩歌抒發憂國憂民情懷。鹹豐十一年(1861)湘軍首領曾國藩與太平軍相戰於東流。這年五月他與堂弟劉含芳到東流投奔曾國藩,被曾國藩招為幕僚。同治元年(1862)應李鴻章之聘請,入淮軍。後隨李鴻章的淮軍增援上海、江蘇。在攻打太平軍時,他負責淮軍的軍械製造,在潛心研製軍械同時,積極採購國外的洋槍洋炮,並用心研究洋槍洋炮的功能和使用技術。又將這些洋武器的使方法悉心向淮軍士兵傳授,使淮軍以善用洋武器而聞名國內諸軍,受清廷褒揚,當然也深得李鴻章的信任,積功累保升至道員。後李鴻章受清廷之命,督師剿滅捻軍。李乃命劉瑞芬在上海負責辦理軍械轉運。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命劉瑞芬主持淞滬厘局,負責籌辦軍餉。所辦的每件事,都受李鴻章讚賞。

光緒二年(1876)秋,劉瑞芬升任兩淮鹽運使。時淮北饑荒,饑民多逃往揚州一帶,如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饑民不是成批餓死,便是揭竿造反。劉瑞芬在揚州城外搭棚安置饑民,派人統計饑民人數,按人授食,使饑民有度命之食,有安身之地,為清政府化解了一場危機。

自鴉片戰爭後,沙俄妄圖永久霸占我國新疆伊犁,竟派軍艦到上海吳淞口進行威脅。劉瑞芬密奏清廷:在上海小南門劉增設新營,以安置老弱殘兵為名,實是擴充精兵,加強防備。俄軍見勢不敢輕舉妄動。這一舉措,不僅使上海局勢得以緩和,而且吸引住俄軍的注意力,間接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招民屯墾,強化了清廷對新疆的指揮權力。洋人在黃浦江上船隻經常侵擾南岸華人船埠。劉瑞芬不畏洋人囂張氣焰,不卑不亢,派出水利局委員專管洋人船舶航運之事,並丈量江寬,以水道中分為界,各行其道,迫使洋人不得越線橫行。洋人為了偷逃關稅,不願進入海關,要在吳淞口占地裝卸貨物。劉瑞芬極力反對,據理力爭,洋人走私偷逃關稅的企圖未能得逞,維護了中國海關稅收權。洋人為了在中國暢銷洋藥(包括鴉片),壓制中藥(包括土黃煙),假意向清廷建議要增加中藥稅收,意在提高中藥銷售價格,讓國民多買洋藥。劉瑞芬識破洋人意圖,建議朝廷不要上當受騙,使洋人詭計破滅。

光緒四年(1878)慈禧召見劉瑞芬,一則表揚他維護民族利益,敢同洋人抗爭的愛國精神,二則請他分析中外形勢。劉瑞芬直言進諫。他說,洋人進入我國傳教,誘導我國國民,其真實用心是在同化我國民思想,最終實現其商業利益,對我國危害極大。建議慈禧要建立中國海事,要自己建造海船兵艦。慈禧欣賞劉瑞芬見解,當年就補授他為蘇淞太道,兼任江海監督。光緒八年又擢任他江西按察使、布政使、護理巡撫,升三品京堂侯補,加二品頂戴。在江西任上,劉瑞芬加強長江防務,審查了江西許多刑事疑案以及官吏的貪污案。

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人物掀起了“師夷長持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劉瑞芬是洋務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忠實執行者。他勤理政務,特別是在涉外事件中展顯出色才幹。正如《欽定國史本傳·劉瑞芬》中所述“瑞芬駐滬久熟,悉夷情,遇交涉事,守約持平,華服翕服。”光緒十一年(1885)清廷任命他接替中國第一任駐歐(時稱泰西)大使曾紀澤(曾國藩長子),出任英俄大使,授太常寺卿,次年二月授大理寺卿。這年二月十五日,奉命率40餘人,乘法沙格林公司輪船,由上海啟程,經香港、新加坡、科倫坡,過印度洋入紅海,再經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於三月廿一日到達法國馬賽。繼乘火車兩天后到巴黎,再兩天后到英國倫敦。從此,他以倫敦為駐點,多次進溫則宮觀見英國女王維多利亞。

光緒十三年(1887)五月劉瑞芬奉命出任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四國欽差大臣。任上,他先後三次赴巴黎謁見法國總統伯理璽天德,二次去俄國聖彼德堡進見沙皇彼得,一次赴布魯賽爾謁見比利時國王,一次到羅馬朝見義大利君主。為了擴大中國在西歐的影響,他率隨從冒嚴寒酷暑,奔波於各國,一心要把“固外交,達外事”的工作做好。雖外事繁雜,煩惱傷心,他卻盡心盡力,政績斐然,朝廷讚賞,群臣褒揚。

當時沙俄垂涎我國北方領土漠河金礦,“瑞芬亟達總署衙門,創議先自開辦”,以絕沙俄之望。清總署立即採納此議,籌辦開礦事宜,沙俄自覺無望,野心方死,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保護了礦產資源。英國殖民者踞印度,占緬甸,又入侵我國西藏。劉瑞芬機智果敢地反覆與英外務部相交涉、磋商,最終迫使英外務部致電印總督,撤回了由印入藏的侵略軍,並制定了《藏印條約》,使英國殖民者侵占西藏的陰謀破產。

其時朝鮮內亂不止,劉瑞芬上書清廷“朝鮮毗鄰東三省,關係甚重。中國能收其全土改為行省,上策也。次則當約英、美諸國共議保護,庶強鄰(日本)獨占,存藩屬以固邊陲。”清廷對此議不予理睬。後來事實被劉言中,1894年果然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慘敗告終。足見劉瑞芬在外交上的遠見卓識。

劉瑞芬堅決反對由英國人赫德介紹清廷與葡萄牙立約,將澳門作為葡萄牙商埠,只納關稅,免交租金。他說:“不知大體,只圖有益於關稅,而不顧中國大局,可嘆哉。”然而反對無用,澳門依然成了葡萄牙商埠。儘管如此,但它表現了劉瑞芬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大局觀念和深謀遠慮。

1858年清廷與英、美、俄、法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規定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停舶。1887年英國在揚子江上遊輪船公司總辦豪維爾,建議英政府向中國要求到三峽川江航行輪船。劉瑞芬通過英外務部多次說明川江行船危險,意在維護川江航運主權,勸其緩議、慎議,終得英國外務部應允,豪維爾無奈,保護了川江航運主權。

1888年和1889年江蘇、安徽,繼之遼寧、河北遭遇嚴重旱災。身在國外的劉瑞芬心憂災民,在英國奔走呼號,勸各界人士向中國賑災,先後籌得8萬餘英磅,折合白銀32萬餘兩,及時送回國內救濟了災民。

英國為維護其殖民統治,對外國赴英留學的名額嚴限於每國每年不得超過三人。而中國又亟需科技人才,劉瑞芬經過多方求解,每年增16人特許留學生,安排在駐華英艦上請名師教習。還爭取了派多批官員、學者赴歐洲考察,促進了中西科技文化交流。

劉瑞芬在西歐各國遊覽各種園林、植物園、大花園、動物園、休息場所、蠟像館、博物館、書院、大教堂,觀看軍演、戲劇、馬戲、音樂會、舞會等,眼界大寬,獲益匪淺。深感中國與之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對西方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科技日新、軍備日強,深知得益於重工重商,得益於重視民生。他向清廷進言:中國所以落後於西歐是“重農賤商”所致,建議現時中國也應“因時變通”、“竟言商政”,只於此才能求得經濟發展,國家富強。

光緒十六年(1890)三月初九日劉瑞芬由倫敦率隨行29人回國,於四月廿一日回到上海。他共在歐洲駐了四年零兩月,馳驅數十國,行程十餘萬里。回國後,被授廣東巡撫。這年即赴任廣東巡撫前,他回到劉街,舉家遷居江寧(南京)。他在廣東任上,終日忙於政務,治亂安民,尤重學政考試和教育。第二年,因過度勞累,舊病復發,向清廷告假回江寧養病,光緒十八年(1892)三月因肝病(一說腦溢血)卒於家中,享年六十六歲。逝世後,光緒帝親筆為之寫御祭,賜進士出身、翰林院編修。死後一說諭葬於江蘇南京西九十里西山峽之源,一說死後三年安葬於丹陽龍庫村。兩說中其後說是為準確。因為其墓冢的確在今丹陽龍庫村,墓前有碑兩塊,一塊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立的漢白玉碑,有雙龍戲珠“聖旨”碑額,碑文為清末狀元張謇所書;另一塊是近代著名學者俞平伯所書。在南京南城門西之殷高巷有其故居,號稱九十九間半,占地3000平方米,保存完好,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劉瑞芬著作豐碩,有《養雲山莊全集》十二卷,其中劉中丞奏稿4卷、養雲山莊詩鈔和養雲山莊文鈔各3卷、西軺記略1卷。這些文獻,總結了他在外交、行政、司法、稅收、文學諸方面的經驗、見解、見聞,實為一部文史瑰寶。

劉瑞芬原配夫人姚克先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的嫡親姑媽。其後代興旺發達,人才濟濟,共有七子,長子世瑋,舉人,官三品,江蘇道;次子世琛,貢生,三品銜,侯補郎中;三子世瑛,舉人,官三品,四川知府;五子世珩,舉人,官至道員,加三品銜,是近代著名收藏家、刊刻出版家和戲曲家。

汪氏祖脈

劉街這一帶的汪氏歷史較長並星散多處,是45世 ——56世 道安——58世 中高——61世 ——65世 公支下。該支始遷祖——65世 公:行十一, 公長子,於南宋時期由婺源回嶺直接遷至於此—— 鴨嘴汪村(舊曰銀坑汪),原屬“池州府貴池縣開源鄉原二保”,娶柯氏、續羅氏,生子二——長曰 十三無傳、次曰 十八,厚公生卒失考,葬開源鄉原一保查回安沖山。 十八生子一 —— 八四八四生子六—— 一、二、三、四、五、六,自此興旺發達,分居多處,亦有外遷。梅村汪(75世蘭森為始祖,78世有 汪珊字秋浦、取明進士、任陝西巡撫、四川巡撫、戶部侍郎,諭葬五溪)、茶溪汪(舊曰蛇坑汪,76世 忠仁為始祖)、陰山汪、沙栗坑汪、裡頭汪等,皆是65世 公屬下分支。 劉街茶溪汪歷史:

宗支分遷:不知去處的:68世 公,八四公四子,任 御史遷外地;69世 重八公,五公長子,任 指史遷外地;70世 德二公,重二公次子,任 提刑御史遷外地;70世 朝一公,重四公長子,任 百戶遷外地;70世 三公,重四公三子,任 判簿遷外地;70世 仁千公,重十八公四子,任 縣尉遷外地;71世 文一公,祖一公長子,任 提領遷外地;71世 二公,祖一公次子,任 縣丞遷外地;71世 魁一公,勝一公長子,任 監生遷外地;71世 褔遷公,誠一公三子,任 宦遊遷外地。已知去處的:75世 民山公,時舉公長子,遷居 池口;75世 蘭森公,時舉公次子,遷居 梅村;75世 貴安公,淑志公之子,遷居 高原;76世 忠仁公,壽安公長子,遷居 蛇坑;76世 忠信公,壽安公三子,遷居 石柱坑;76世 忠禮公,壽安公五子,遷居 桑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