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劉老石長期研究道德與倫理學,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嶽麓山湖南師大就讀期間常邀好友花祭黃興、蔡鍔等先烈,並發起哲學與現實沙龍,縱論百家,關注時政。2000年作為引進人才到天津某大學教授公共課“政治經濟學”的時候,他發誓“做一天我就要讓青年們向現實看一天,多從現實中獲得一份道理。”劉老石自從聽了溫鐵軍的一場講座,就覺得找到了人生方向,從此進入農村,一發不可收拾。他還把名字都改了,改成老石,意喻從事新農村建設之意像石頭一樣堅定。 世紀之交“三農”問題凸顯,基層矛盾深化。他通過初步實踐,認為可以讓學生在對農村的關注中學習和體會自己的責任,讓青年人們在對社會的關注中超越自己狹隘的自我關注,從而把自己的命運和農民的命運、國家的前途結合在一起,以此達到升華。他亦意識到面對著兩個不同的弱勢群體,一邊是衰敗農村中亟需幫助的農民;一邊是在就業壓力中嗷嗷待哺的青年大學生。他努力讓兩個群體結合起來,讓農村獲得些許幫助,讓大學生們認識到現實,從而跨越自我與社會的鴻溝。
劉老石在鄉村建設項目中主要負責兩塊內容:一是組織大學生支農調研。每年寒暑假,他都要組織動員全國大學生志願者到農村參與農村建設,宣傳團結合作精神,促進農村發展,幾年來參與支農的大學生已逾萬人;一是在全國各地招募鄉村建設英才。二是長年下鄉進村進行調研和試點,深入探索建設新鄉村建設之道。經他直接推動建立的合作組織試點已經達到30多個。
從2002年起他就在全國各地農村推動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帶領青年志願者們發動農民先後建立了70個村級合作試驗點試驗區。這些試點既有提供生產、購銷、金融等服務的經濟性合作社,也有提供文化、教育、養老、醫療等服務的公益性協會。劉相波從2003年開始進行農民合作培訓工作,2009年建立了農民合作社培訓學校,帶領他的青年工作團隊在農民合作培訓、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大學生支農志願者培訓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幫助了很多中國農民。迄今為止,共舉辦農民合作培訓班近200期,培訓農民合作骨幹、農村青年、農村發展機構工作人員達5000餘人次。中心編有成套的本土化培訓教材,組織了一流的培訓師資力量和專家資源為農民合作提供服務。2006年,他促進了全國各地七家優秀的合作社組成中國新時期第一個農民合作社聯盟——“ 國仁綠色聯盟”。這是一個為農民合作社銷售生態農產品的服務組織,並在70個農村合作社試驗點中發展出十家生態農業試驗基地。
其參與的國家級課題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完善社會管理與維護社會穩定機制研究——農村對抗性衝突及其化解機制研究(課題號07&ZD048)”、“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課題號05&ZD041)”,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重點和政策研究”(課題號06AJY003);此外,他還參加了中國人民大學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流動中的中國農民”—12村長期追蹤調查”(課題號10XNL019)以及學院組織的重慶經驗調研和杭州市政府委託課題“社會複合主體治理模式”等項目。在各項調研中,他主動深入農村基層,不僅到村入戶開展訪談,而且配合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和鄉村建設中心建立“農村試驗區”和產學研基地,在各地農村直接操作村級試驗點的具體工作,為學校多個不同學科的調查研究構建了基地 ,這些對學校的人才培養、農村發展、教育創新、科研發展和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預期社會效益和學科建設效益。
個人成就
在開展活動的村莊,農民們稱呼他為“劉老師”,但他認為自己懂的不比農民多,乾脆改名叫做“劉老石”,也寓意像石頭一樣平常而堅定。
1968年3月1日出生於黑龍江伊春市。1988年考入齊齊哈爾師範大學,1992年獲得學士學位。1997年考入湖南師範大學哲學系,2000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天津某大學講授政治經濟學,後於2002年加入國務院體改辦主管的《中國改革·農村版》做兼職編輯。期間,他積極回響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三農問題重中之重”的國家戰略,積極推動全國大學生支農調研項目並成為該項目的主持人之一。2004年底他和幾位下鄉支農運動中湧現出來的青年學生骨幹註冊成立了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作為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代管的調研培訓機構,他兼任了中國人民大學鄉建中心的項目主管。2010年8月他辭去教職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在讀博士生,就在去世的前一周,他才從杭州調研回京。他因車禍搶救無效,於2011年3月24日21時45分在天津市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不幸逝世,享年4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