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緯祥

劉緯祥(1863-1936年),字倫山,又稱劉鳳綸,河北省滄州市河間縣南里店村(今屬任丘市)人。劉緯祥自幼酷愛武術,幼年拜劉曉蘭為師習形意拳法。

基本信息

劉緯祥

劉緯祥劉緯祥
劉緯祥(1863-1936年),字倫山,又稱劉鳳綸,河北省滄州市河間縣南里店村(今屬任丘市)人。劉緯祥自幼酷愛武術,幼年拜劉曉蘭為師習形意拳法。清光緒三年(1877年)隨師去易縣清西陵經商賣肉,師將其介紹給守陵人郭雲深,郭雲深蔑視劉緯祥之功。劉緯祥不服,欲與其比試,劉緯祥剛觸郭身,即被擠出丈余。又觸,被擠出更遠。劉緯祥心服,拜郭雲深為師,繼習形意拳法。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又隨劉奇蘭、宋世榮、白西園等深造。他常往來易縣、北京之間,隨著功藝增深,名氣亦廣為揚播。功成後,在京東通縣、三河等地當武術教師。當時,當地有人稱“飛賊”的康小八,清廷幾次下令緝拿未成。劉緯祥邀康小八飲酒,欲勸其改邪歸正。康小八執意不聽,劉緯祥將其打翻在地,緝獲交送官府,被傳為佳話。不久,有人編《緝拿康小八》劇,在京東公演。民國初年(1912年),劉緯祥在易縣河北省立第七中學(一說為保定六中)、保定河北大學與第二師範任武術教師,民國十七年(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舉辦武術比賽,他任裁判,後應邀為華北、山東武術比賽裁判。劉緯祥於1932年出任保定國術館第一任館長,其徒甚眾,如:韓超群、李國生、范國珍、孫百奎、劉雨樓、孫躍清、謝德全、康西華、崔書田、王占恆、郭方州、劉書琴、郭玉琢、馬曄峰、田振聲、馬禮堂、劉寶珍、謝潭贏、戎飛、陳景玉、孟兆茲、馬君驥、劉鳳岐、岳毓奇、劉惠來等。
在“保定中學行意拳講義序言中”,門徒韓超群是這樣寫的:
“余師劉鳳綸先生字緯祥,河北省河間縣人,為行意拳名家郭雲深先生之入室弟子也。少隨郭雲深、宋世榮習拳於西陵,得郭先生之剛,法宋先生之柔,融會貫通遂成名手,壯年遍歷黃河南北,從白西園先生游,得其精微奧妙,復在北平聯絡同志,相與探討,以發揚拳術之真義,且性極俠義,故國術名家無不耳其名者,民國以來,執教於保中、二師、河大三校、二十年矣。每日仍鍛鍊不懈,日復如一,故年已七旬,而精神矍鑠,猶不減於當年,其熱心教誨,尤足令人欽敬,教授之餘,每道及當年俠義事,娓娓動聽,殊足令人興起,並特講迷行意拳之精奧、意義、源流、支派、練習步驟及套用方法,余輒隨時記載,數年來,競得數篇,近者海內賢豪,拳術專家。對於國術之提倡,不遺餘力,而探討悉皆公開。余曷敢密秘,茲特略加整理,及先公諸同好,以求海內國術家之指正”。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四月
門人安國韓超群識於保中
一九三八年春門徒劉雨樓為其師述寫小傳如下:
劉師緯祥,河北河間人,乃形意拳名家郭雲深之高徒,吾師即得郭雲深真傳,後從師白西園、宋世榮諸先生,盡得其妙訣,朝夕苦練,數十年如一日,術益精,游平東西陵等地,角技獲勝名震一時,故收弟子亦眾。
民國元年應河北省保定中學之聘,擔任國術教師,繼兼前河北大學、河北省立保定師範國術教師,自河北大學改組保師易長後,辭去二校兼職,專任保定中學之事。民國二十年清苑縣保定市國術館成立,吾師被聘為副館長。無遠近慕其名而來請益者褒獎掖之。然則保定中學國術之人才輩出,乃保定國術之所以大放光芒,實吾師之力也。吾師已年近七旬,而精神矍鑠,勝似壯夫,即此則見其功夫之深之矣。余既幸列劉師門下,復朝夕追隨,獲益殊多,因為之志。
門人:劉雨樓謹志
公元一九三八年春作

形意拳

在武術的大花園中各類武術五彩紛呈,爭奇鬥豔。形意拳則是大花園中的一束鮮花。它不僅象形取義、外形內意、內外兼修,並且具有剛柔相濟、搏擊性強,養練並重的特點,深客群多習武者之青睞。
形意拳與行意拳,名雖異趣,拳則為一。其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此拳要求心意稱於中,肢體形於外,外形和心意高度統一,故名形意拳;另一種說法,取天地之靈氣,動物之特長,象形取義,以意向行,所以稱之為行意拳。
對於形意拳的起源過去說法有三:
(一)傳說是達摩老祖所創
(二)說是岳飛所創
(三)說形意拳是姬際可所創
按現在的史料記載,形意拳的歷史,已有三百多年。形意拳的創始人為明末清初山西永濟縣尊村人姬際可,有的拳譜稱姬隆鳳。姬生於一六零二年即明萬曆三十年,卒於一六八三年即清康熙二十二年。姬氏曾南遊河南少林寺、洛陽、安徽丘埔等地,傳藝給曹繼武。
曹繼武系安徽人氏,據拳譜記載,曹曾於“清康熙癸酉年間(即公元一六九三年)武試科舉中聯捷三元,後供職於陝西遠總鎮大都督”。曹繼武致仕歸里,後曹繼武傳於姬壽及河南馬學禮等。姬壽傳於山西太谷戴龍邦,戴龍邦傳其子戴文英、戴文雄及郭維漢、李能然等人。
李能然(又稱李洛能),自號飛羽,字能然,世稱“老熊先生”。直隸深州竇王莊村人,生於清乾隆四十年(1783年),卒於同治六年(1867年)。老能先生三十七歲經商于山西太谷,拜祁縣(當時屬太谷轄)戴龍邦為師,學習心意六合拳,十年藝成受聘在太谷富紳孟環如家做書院教師,並開始傳授心意六合拳。老能先生六十三歲時自晉歸鄉,在所學心意六合拳的基礎上,參加以明代白蓮教教首竇太宇的道術思想,結合平生武術實踐,創立了形意拳,並正式外傳,形意拳很快在中國武林中巍然屹立,成為武林一大門派。形意拳名師高手:如山西的車毅齋、宋世榮、宋世德,河北的郭雲深、劉奇蘭、劉曉嵐、李鏡齋、劉元亨、張樹德、白西園、賀永恆、李廣亨、李太和、劉之和等人,都是李能然先生之高徒,遍及全國各省。其流傳為:李能然傳深縣劉奇蘭、河間劉曉蘭等。劉奇蘭傳深縣李存義、河間張占魁;李傳任丘黃柏年等,張傳滄縣姜容樵等。劉曉蘭傳劉緯祥;劉緯祥傳楊福山等。
滄州演練之形意拳,既遵傳統之基本套路,又有所發展。其基本內容為“五綱”、“十二形”和“八字功”。“五綱”為劈、攢、崩、炮、橫,按屬性為金、木、水、火、土,故又稱“五行拳”。“十二形”為龍、虎、猴、馬、蛇、龜、雞、燕、鷂、鴿、鷹、熊。“八字功”為斬、截、裹、挎、挑、頂、雲、領。習拳者以五行拳為母,十二形拳為體,八字功為用。其意為,五行拳為基本功;十二形拳乃以像形取意為主體;八字功乃制敵套用之主要功法。除以上之單組外,又有組合之套路。如以五行拳組成之五行相生、五行相剋、五行連環等;以十二形拳組成之形意拳八式、雜式錘、十二連拳、十二洪錘、出洞入洞、同形拳等;以八字功組合之八字單合功,八字雙合功,形意連環拳等。其對練套路有五行炮、安身炮、散手炮等。刀、槍、劍、棍等器械也均有單、對練之套路。
形意拳法可歸納為:形神兼備,內外合一;動作清晰,精神飽滿;力沉勁整,剛柔並用;步穩身正,氣勢貫通;運動自然,靈活大方;套路精悍,技擊性強。形意拳像形取意,並非外形模仿,既似其形,更取其功能與技巧。其運動技術,要求嚴格而準確,既符合人體生理之特點,健身之要求,又重技擊技術和理論。形意拳之基本步法為三體式。所謂“三體”,即指上、中、下三體俱備。一動一靜、一起一落,一呼一吸均有嚴格要求。豎項、舐舌、正身、沉肩、墜肘、正掌、塌腕、弓腿、抓趾、收臀為子午樁法之十要,要領正而功可成。
形意拳法之一些拳套取名“炮”,“炮”乃迅猛、急爆之意。其散手炮,集五行十二形技法之精華,神意逼真,結構嚴謹,剛柔開合,內容豐富。90運動單元含62字技法訣:劈、攢、崩、炮、橫、撲、拍、斗、沖、撞、挑、頂、雲、領、蓋、勾、爬、勒、帶、揉、推、托、砍、壓、挫、點、戳、探、摔、擰、采、掖、擄、抄、摟、展、截、掛、裹、掩、肘、攔、彈、格、纏、刁、拿、鎖、扣、扇、騰、挪、滾、翻、轉、鏇、踩、蹬、踹、踢、膝、胯。
形意拳法之戰略,要求遇敵有主,臨危不懼,敢打必勝,勇往直前,“能在一思進,莫在一念存”。諺云:“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訓練,面前如有人交手,有人似無人。其用招,強調快而準,“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先發制人,以我為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