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璉(1348—1379)字孟藻,浙江青田(今屬文成)人,劉基之長子。生於元惠宗至正八年,卒
於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三十二歲。有文行。洪武十年,(1377)為考功監丞,兼試監察御史。出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為胡惟庸黨所脅,墮井死。璉工詩,詞旨高雅。而運思深摯。著有自怡集一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明史記載
璉,字孟藻,有文行。洪武十年授考功監丞,試監察御史,出為江西參政。太祖常欲大用之,為惟庸黨所脅,墮井死。璉子畾,字士端,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嗣伯,食祿五百石。初,基爵止及身,至是帝追念基功,又憫基父子皆為惟庸所厄,命增其祿,予世襲。明年坐事貶秩歸里。洪武末,坐事戍甘肅,尋赦還。建文帝及成祖皆欲用之,以奉親守墓力辭。永樂間卒,子法停襲。景泰三年命錄基後,授法曾孫祿世襲《五經》博士。弘治十三年以給事中吳士偉言,乃命祿孫瑜為處州衛指揮使。
詳細介紹
劉璉(1348-1379),字孟藻,浙江文成南田(舊屬處州青田)人,誠意伯文成公劉基劉伯溫之長子。元惠宗至正八年,生於杭州,時乃父劉基任江浙儒學副提舉;卒於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六月,年僅三十二歲。有文行。洪武十年(1377),除為考功監丞,歷試監察御史。洪武十一年(1378)四月,欽出為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績階至中奉大夫,大明皇帝朱元璋“常欲大用之”,然“忠孝具著”的劉璉終以疾薨於位。對此,朱元璋於洪武十二年(1379)九月有御祭漣文,遣使祭靈,可見朱元璋對臣子劉璉的提攜與器重;明翰林國史院編修吳從善亦有哀辭序文,對劉璉一生功績及道德文章皆有中肯評價:“家為賢子,國有良臣,保有名爵,正而斃焉,生榮死哀,尚何道哉!”永樂二年(1404),翰林學士王景有是語評價劉璉志行:“以廉能見褒於制誥。可謂耀於前而光於後矣。”(見《翊運錄·序》)此外,《明史·劉基傳》對劉璉“為人敏慧警穎”的生平傳記也略有交代。
劉璉著有《自怡集》一卷行於世,為哲嗣劉廌所輯,明初已經刊刻。《自怡集》作為劉璉本人的一部詩歌文集,僅錄九十四首。對於劉璉傳世詩文緣何不足白首?劉璉生前摯交、《故誠意伯劉公行狀》作者黃伯生撰論的《自怡集·序》文中有中肯交待:“(劉璉)少臨事而又年三十二以卒,其所著述亦多散亡,故其所見止此。”
個人作品
對於劉璉詩文風格的鑑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道:“惟七言律詩頗涉流利圓美,然僅三首”,“至於五言古體,居集中之太半,皆詞旨高雅,而運思深摯,殆於駕兩宋而上之。以繼《犁眉》諸集,可謂不愧其父。”對於劉璉的詩歌藝術成就,明清之際詩文大家王夫之(1619—1692)頗為欣賞,在《眀詩評選》之中輯有四種並進行點評鑑賞。以筆者目力所及,《自怡集》的目前存世版本主要有: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卷。卷首有洪武十三年(1380)秦府紀善黃伯生的《自怡集·序》,卷末附錄有吳從善《故參政劉君孟藻哀辭》。詩歌總計94首、約萬餘字。據劉基二十世裔孫、原浙江省通志館編纂劉耀東考證,《四庫》錄本乃是據“金星軺《文瑞樓書目》劉璉《自怡集》鈔本一卷”而刊刻。
《括蒼劉氏自怡集》刻本,宋慈懷題簽,劉耀東於民國庚申年(1920)秋月據《四庫全書》本重刻。浙江省圖書館古籍部、溫州圖書館有藏。
《括蒼叢書(第一集)》鉛印本,《括蒼叢書》系劉耀東於抗戰時期所輯編。該本刊印時間為民國二十七年(1938)。浙江省圖書館古籍部、溫州圖書館古籍部、文成南田劉伯溫圖書館均有藏。該本卷首有《青田縣誌本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自怡集)》、黃伯生《自怡集·序》。末了,附有劉耀東所撰跋記。
萃城十簃《自怡集》刻本,溫州圖書館古籍部存目有錄,或佚而無法檢尋。
其他相關
此外,據溫州目錄學專家潘猛補先生考證,今“國家圖書館藏明初《自怡集》刻本系洪武十三年劉氏家刊本”,此外,“南京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十三年趙氏竹影庵抄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本,黃丕烈手校並跋”。(見潘猛補校補:《溫州經籍志》,頁1752,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限於主客觀因素制約,我們此次編校整理的《劉璉集》(總字數近3.5萬字)主要收錄《自怡集》、《自怡集》各種版本序跋以及散見於《明史》、《青田縣誌》、《劉氏族譜》之中的劉璉傳記資料。《自怡集》校點主要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括蒼叢書》鉛印本、《括蒼劉氏自怡集》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