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菜園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劉瑛[菜園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劉瑛,寧夏中衛市菜園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基本信息

經歷

劉瑛,九歲時因病肢殘。她創業從撿破爛開始。1986年承包原中衛縣柔遠中學印刷廠,任廠長。2004年10月在中衛市柔遠鎮施廟村創辦養殖廠。2007年元月創辦中衛市菜園莊農牧流通合作社。2009年元月創立中衛市菜園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2009年,公司被中衛市殘聯確定為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後,積極探索實踐公司+農戶+殘疾人+基地的運作模式,與廣大殘疾人形成了利益聯合體,充分利用公司技術優勢,開展殘疾人種植、養殖技術培訓服務。先後培訓培育殘疾人種植、養殖戶46戶。農忙時公司用工數在100名左右,其中一般來自於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成員,同時公司還積極安排12名殘疾人固定就業,平均月工資都在千元以上。既帶動了產業發展,解決了周邊殘疾人就業難和增收難的問題,在殘疾人扶貧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條基地帶動殘疾人扶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榮譽

劉瑛的公司被確定為"中衛青年就業創業行動——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中衛市殘疾人“特色種植養殖扶貧示範基地”。她個人也被評為首屆“寧夏巾幗創業之星”。

生平事跡

在中衛市柔遠鎮有一位遠近聞名的創業女性,她身殘志堅,創業不息;她歷經磨難,奮鬥不止;她愛國為民,樂善好施。她就是中衛市菜園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衛市菜園莊農牧流通合作社理事長劉瑛。

劉瑛現年44歲,9歲時因病致右下肢落下殘疾,但是殘疾沒有使她失去信心,她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創業,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人生的目標前進。

劉瑛的創業是從撿破爛開始的。她把賣破爛掙來的錢積攢起來,買了一台縫紉機,向一名很有名氣的裁縫師傅學習裁剪技術,她不但仔細地觀察師傅的裁剪技巧,還廢寢忘食地從書本上學習裁剪技術,為了早日出徒,她犧牲所有的休息時間,沒日沒夜地乾,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就學會了剪裁技術,不但能獨立進行操作,還善於創新,很快,劉瑛在裁縫行中逐漸成了小有名氣的人物。按理說,當裁縫這種工作挺適合劉瑛,但劉瑛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決不滿足只做一名裁縫師傅,為殘疾人贏得尊重,因此,她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為了掙到更多的錢,劉瑛購買了一輛55馬力的拖拉機,親自駕駛做運輸生意。為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1986年,劉承包某中學印刷廠,從此劉瑛事業發展有了新的平台,劉瑛上任廠長後,積極學習新知識,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印刷廠很快起死回生,生意越做越紅火,劉瑛也真正嘗到了收穫的快樂,信心更足了。

劉瑛是個不滿足、不停創業的人。經過調查,劉瑛覺得搞種植、搞養殖有發展前途,於是就到新北鄉購買了40多畝地,打算在那裡種果樹、搞養殖。但就在劉瑛信心百倍地準備大幹一番事業的時候,負責管理劉瑛事業的哥哥,不幸出了車禍,英年早逝。突如其來的變故,不但使劉瑛的計畫落了空,面且還把所有的積蓄都賠光了。劉瑛心灰意冷,什把所有的房子、地全部低價賣掉,帶著無限的惆悵離開了新北鄉。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她又一次振作精神,買了一輛腳踏三輪車,把當時流行的牛筋領老頭衫,還有各種襯衣批發來,再披星戴月,趕到柔遠,鎮羅,宣和等農貿市場的集上賣掉。就這樣艱苦創業,她又積攢了點錢,這時候,正好原中衛縣鼓樓百貨大樓招商,她租了3個賣服裝的網子,做起了服裝生意。由於劉瑛進貨眼光獨到,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後來,劉瑛用賺來的錢又搞起了運輸生意,把中衛的大米和玉米收了來,然後拉到甘肅去賣,回來時又把甘肅的油餅拉回來賣,雖然很辛苦,但劉瑛掙的錢卻越裝越多,幹事業的勁頭也越來越大。

2004年,黨的“三農”政策,鼓勵農民,勤勞致富,劉瑛在電視中看了相關節目後,又動了心,當年10月,劉瑛在柔遠鎮施廟村養殖區購買了地方,建起了養殖廠。在經營中,劉瑛十分重視培養優良品種,買牛時講究買適合北方飼養的西門塔爾牛,並且出價公道,久而久之,以誠信占領了牛市場。幾年來,劉瑛一直用心的經營著牛場,用養牛賺來的錢,不停地擴大再生產,現在己經建起了二個容量500噸的玉米桔桿氨化池,蓋起了40餘間牛棚,又購進了1台拖拉機,1輛農用三輪車,2台大型鍘草機,2台粉碎機,基礎母牛存欄達到100餘頭,成為中衛市基礎母牛飼養第一大戶。飼養的驢己達70餘頭,羊200餘只,豬50餘頭。各種家禽,珍禽己有數千餘只。

2006年,劉瑛又瞄上了種大棚。剛開始,她承包了村裡的二個設施大棚,種了2棚辣椒,那一年,疏菜行情特別地好,2個設施大棚淨收入了24000餘元錢。於是,劉瑛一下承包了村裡的63座設施大棚,還開了一家農資經銷店,給周邊的大棚供肥料。先後2次到山東壽光“取經”。2008年,柔遠鎮施畝村在衛青公路邊搭建了設施大棚,劉瑛又帶頭承包了村裡的48座設施大棚,使她承包的設施大棚數量達到了106個。從此形成了以蔬菜瓜果種植、畜禽養殖、加工、農產品銷售、農資服務一體化的綜合性民營企業——寧夏菜園莊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公司被中衛市殘聯確定為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後,積極探索實踐公司+農戶+殘疾人+基地的運作模式,與廣大殘疾人形成了利益聯合體,充分利用公司技術優勢,開展殘疾人種植、養殖技術培訓服務。採取上門入戶指導和基地現場示範的辦法,先後培訓培育殘疾人種植、養殖戶46戶。指導殘疾人種植、養殖戶科學施肥,科學防治病蟲害,科學餵養,確保產品的無公害品質特色,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依託農產品流通中心,幫助殘疾人種植、養殖戶銷售產品,搞好產銷對接,實現生產利潤最大化,確保增產增收。大量吸收周圍殘疾人來務工,幫助殘疾人增加勞動收入。公司在大棚蔬菜、水果採摘等大量用工的環節上優先使用殘疾人,並按日兌現工資,不但解決了農忙時勞動力短缺問題,又讓殘疾人直接增加了收入。農忙時公司用工數在100名左右,其中一般來自於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成員,日平均直接收入達到35元每人。同時公司還積極安排12名殘疾人固定就業,平均月工資都在千元以上。既帶動了產業發展,解決了周邊殘疾人就業難和增收難的問題,在殘疾人扶貧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條基地帶動殘疾人扶貧致富的有效途徑。逢年過節,劉瑛都要慰問村裡的孤寡老人、殘疾人、貧困戶,得到了村里民眾的尊重和稱讚。隨著事業的發展,劉瑛的思想境界也得到升華。

劉瑛身殘志不殘,就是這樣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現在,她正在規劃實行養殖、種植和流通一體化循環發展,建立大型沼氣池,為周圍民眾提供沼氣取暖做飯,而且,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正帶領著鄉親們奔向小康社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