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劉潤進,男,1960年9月生,山東龍口市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現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校研究生處副處長、菌根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國際菌根學會的會員、中國菌物學會理事、山東植物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校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攻關計畫項目評審專家。
個人業績
劉潤進教授從事菌根學科研和教學工作20餘年,先後主持國際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資助項目等16項。多次赴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開展合作研究。在AM真菌資源與多樣性、生理效應與作用機制、生態學與套用研究方面均有新突破。所提出的理論、建立的技術和研究方法等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和引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其中16篇被SCI引用,出版專著2部, 教材1 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 其中“中國叢枝菌根研究”2005年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因工作業績突出,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校六和獎教金、校教學能手、校優秀共產黨員。1995年獲校優秀教師,1996年被共青團山東省委、省人事廳、省科委授予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標兵,1997年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8年獲校特別獎,1999年獲校優秀共產黨員、校科技創新先進個人。
劉潤進和他的菌根世界
作為萊陽農學院(青島農業大學前身)第一個碩士、第一個博士,在鮮為人知的叢枝菌根領域,劉潤進一乾就是20年。劉潤進教授憑藉“中國叢枝菌根研究”成果獲得了2005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獎唯一的一個一等獎。
從偶遇到痴迷劉潤進步入叢枝菌根研究這一行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1984年,本科畢業的劉潤進考取了全國果樹界知名專家羅新書教授的果樹栽培學研究生。就在劉潤進摩拳擦掌準備向果樹栽培領域進軍的時候,報到當天,他在羅教授的辦公室遇到了剛從美國考察講學回來的山東農業大學方宇澄教授。方教授談到國外正興起一個熱門研究領域———植物菌根學,這是一門交叉學科,國外的專家們試圖從這一學科的角度解決許多農林業生產中難以解決的難題。劉潤進越聽越入迷,最後徵得羅教授的同意,毅然選擇這一新興學科作為研究方向。這也讓他與叢枝菌根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當時國內開展菌根研究的很少,別說找老師請教,就是查找學習和參考資料都很難,根本滿足不了學習和研究的需要。劉潤進四處奔波,得知哪兒有行家便趕去請教,聽說哪兒有資料便想方設法去得到。 有一次,聽說美國著名的果樹專家福斯特博士應邀到太原某高校講課,便匆忙趕去向他請教。這位專家雖然沒有回答他的問題,但卻告訴他當時美國研究菌根最早的三位科學家的名字和聯繫方式。劉潤進立刻向他們發出了求教信。一個月後,一位叫林德曼的教授從大洋彼岸寄來了一包資料,他如獲至寶,如饑似渴地鑽研起來。就這樣,他在菌根學這一未知領域裡艱難地探索跋涉著。 1986年,劉潤進在山東農大組織籌建了國內第一個菌根實驗室。在研究生學習三年間,他先後發表學術論文8篇,其中,在美國植物營養學雜誌上發表的英文論文《叢枝菌根對果樹礦質營養水分和生長的影響》中,證明菌根能夠提高落葉果樹的抗旱性,屬國際首次報導,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重視。這也為他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0年,劉潤進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主攻叢枝菌根研究課題。 讀博士期間,他在叢枝菌根研究領域接連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撰寫的多篇英文論文發表在世界知名刊物上,並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和提出叢枝菌根真菌也能侵染植物根尖和叢枝菌根真菌對棉花黃萎病具有較大抑制作用的觀點。論文中,他以鮮明的論點、充分有力的證據和毋庸置疑的結論,推翻了國際上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由美國人提出的菌根真菌加重棉花黃萎病的錯誤觀點。這一科學發現在國際生物界引起強烈反響,美、英、德、日等20多個國家的180多位生物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來信索取詳細資訊。德國著名植物營養學家馬歇爾教授看到這一研究成果後,立即寫信推薦給他的中國學生、當時已畢業回國工作的一個博士,並隨信說:在你們中國有優秀的菌根研究專家,他在菌根學領域的許多研究成果已經世界領先。 此後多年來,劉潤進出版研究專著3部,教材1部,在國際重要影響刊物和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文12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12篇;國際領先水平創新成果2項。 近幾年,為了快速發現和分離出叢枝菌根真菌新種,豐富叢枝菌根真菌種屬資源庫,劉潤進常常背著速食麵天南海北地奔波。有一年的正月初三,他背著乾糧上了長島,計程車司機詫異地問他到光禿禿的海島上看什麼親戚。他說,是來挖土找細菌的。司機以為遇上了瘋子,竟然把他扔在了半路。 也正是憑著這樣的工作熱情和頑強毅力,劉潤進和課題組的同事們一起,用幾年時間,先後從我國140多個不同類地區的土樣中,採集發現和分離出叢枝真菌6屬、98種,其中,發現我國新紀錄種36個,世界報導新種1個,待發表新種4個。而目前全世界共發表的叢枝真菌總種數才198個。
科研人生在業內,如今劉潤進的知名度不可謂不高;在萊陽農學院,他也是學院重點扶植的學科帶頭人。但在許多人看來,劉潤進仍然有點“不趕趟兒”。“很多人搞科研成果轉化,都會有不錯的經濟效益。而我搞這個叢枝菌根研究,是純基礎理論研究,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很多人勸我改方向,搞一些實用型的研究,但我想了想,還是沒有改。”除了經濟上的清貧,劉潤進還放棄了許多進入管理崗位的機會。“作為學院第一個博士,劉潤進要想當個院長一類的職務很容易。但他甘於自己清貧的科研領域,讓人敬佩。”和劉潤進相交十幾年的萊陽農學院黨委副書記刁新華這樣評價道。
對於自己的事業,劉潤進打了一個比喻:“學術就像是一個舞台,你就是舞台上的一個角色。搞學術不能總變換自己的角色,我就想扮演好一個角色。”在他看來,人生的成功有很多種,雖然自己目前沒有創造出多少經濟效益,但只要堅持下來,研究出理論成果,所產生的效益會比一時的經濟效益更大、更長遠。 拿到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後,劉潤進的目標仍然沒有離開叢枝菌根真菌。而且,這一次他所要攻克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大規模叢枝菌根真菌培養。 談到這項研究的前景,劉潤進說:“普通的無機肥利用率很低,比如尿素的利用率只有40%,磷肥的利用率是15%,如果在田裡植入真菌,可大大提高農作物對肥料的利用率。”根據實驗,叢枝菌根真菌套用於西瓜和菜豆的大田栽培,不但極大地提高了作物的抗病力和果實品質,而且產量增加30%至60%。不過,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目前還無法大規模對叢枝菌根真菌進行培育,如果這一難題得到解決,將對農業生產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劉潤進說,他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來攻克這個難題。將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他沒有想過。他的人生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也會這樣一步一步走下去。倒是萊農校長李寶篤給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前景:“如果劉潤進教授能解決大規模叢枝菌根真菌培養的難題,將會改變整個農作物的生長模式。”